陳川說想來寶東縣並不是隨口說說,他心裡就是這般想的。
寶東縣的環境確實太好了。
它在慢慢形成產業鏈,以後在這開工廠,生產就能方便很多,當地就能買到材料和配件。
在桃江縣發展,十有八九會被限制死的。
雷佰順有些驚訝,因為他也發現,陳川不像是在說客套話,更不像是在恭維。
“陳老闆真想來?”
雷佰順試探著問道。
要是陳川真要來,他倒是願意跟他合作。
賺不賺錢不重要,不虧錢就行。
跟陳川關係混好了,以後市裡也能發展出一些關係,那他自己的生意也就更加穩妥了。
陳川沒有接這話:“雷老闆,介不介意帶我去一些小作坊轉轉?”
“可以呀!”
雷佰順說道:“我有幾個朋友就在這附近,他們家裡都有小作坊,我們現在就可以去看.”
“那去看看!”
陳川也很好奇這裡的小作坊到底是什麼樣的模式在運轉。
跟著雷佰順在周圍的小巷子裡繞。
一些看似很普通的房子裡面就是小作坊。
別說外面看不出什麼,就算走進屋子裡面,也看不出像個作坊。
看起來就是一戶普通人家罷了。
他們做的東西很多都很小,利用簡單的小工具,手工就能完成。
有點像後來很多婦女拿回家做的外發手工活。
這種小作坊不用場地,不用裝置。
自己一家人,拿一塊布墊在下面,就可以動手做。
老人、小孩、女人在家裡加工,男人在外面賣。
這就是一個小作坊。
生意比較好的,可能還會請鄰居來幫忙做,工錢自然是要給的。
寶東縣雖然說商業比一般縣要好。
但個體戶也不是處處可見的,其實還是少部分人在做。
轉了七八個小作坊,只有一家有裝置,其他都是手工活。
那家人是生產塑膠配件的,他們有一個加溫的東西,還有一個手動壓模的小工具。
模具就只有兩個,他們只能生產固定的兩種配件。
陳川對這兩個行業他不懂,他上一世做過五金廠、電子廠、印刷廠、包裝廠,塑膠廠、電鍍廠、傢俱廠等進去面試過,但沒有做。
一個流水線工人,能懂的技術其實很少。
電子廠焊錫的工人,可能幹了十年,依然不知道電容電阻是做什麼用的,他只知道按照組長教的,把這玩意給焊上去就行了。
很多流水線工人摸了十幾年各種電路板,從他手裡過去的電路板,比起那些設計這東西的設計師摸過的電路板多幾百倍、幾千倍甚至幾萬倍。
但這些工人對電路板的瞭解,還不如路邊維修電器的店鋪老闆十分之一。
陳川其實就是那種,幹了幾年,但對自己工廠生產的產品一點也不瞭解的人。
如果上一世陳川有這一世的覺悟,他也不至於一直在工廠打工。
上一世的陳川想發財,但從不會去學技術;想自己做老闆,但覺得自己沒技術沒錢,什麼也做不成;工作之外,唯一付出實踐並堅持的,那就是泡妞。
那也是大部分工廠打工仔的現狀。
如果把現在的陳川再丟回流水線,他不用半年時間就能從工廠爬出來,自己做個小老闆。
這是個人綜合能力的成長。
將雷佰順、龔勝成他們這樣的人丟到四十年後的工廠裡面,不用一年時間,他也能從工廠爬出來。
現在陳川越發感覺到,這人的事業能不能成功,壓根就不是你對未來的瞭解有多少。
而是看你有多大的上進心,是不是願意付出行動。
幾十年後如果是個底層,是個不上進的人,就算時間倒流幾十年,沒有改變他自己的那些心態,也沒有學習新東西。
除了投機能賺一部分錢,其他方面,變化會有一些,肯定也會成功一些,但絕對沒有他自己想象的那麼大。
逛完小作坊,時間已經不早。
雷佰順給陳川安排了酒宴,請了幾個小作坊的老闆來陪酒。
這些老闆個個都是人精,好幾個都是萬元戶。
差一點的,一年也能賺個大幾千。
妥妥的都是成功人士。
這樣的人陳川接觸過很多這樣的商販,雖然這些人現在比不上自己,卻從不會看不起他們。
陳川很清楚,這些人現在就已經開始成功,只要他們保持下去,抓住接下來機會,不要犯錯,他們就比絕大部分人前途更光明。
幾杯酒下肚,大家也熟絡起來。
這些人都知道陳川來頭大,想要巴結。
“陳老闆,你什麼時候來我們這也辦個市場呀?”
有人開玩笑說道。
陳川還真有些心動了,不過他在寶東縣也沒有什麼熟人,開市場難度有些大:“各位高看我了,我這也就在自家門口蹦躂兩下.”
“寶東縣我可沒有這能耐.”
市裡的人脈關係,龔勝成就跑了大半年才打通。
陳川也在市裡待了好幾個月,飯吃了沒有一百也有八十場。
真要在寶東縣開市場,至少先花半年時間擺平各種關係。
後面還有手續、證件、土地、輿論、審批等等。
陳川在桃江縣,那是劉領導全力支援,頂住了極大壓力。
市裡陳川和龔勝成拉了十幾個人入夥,這些人幾乎涵蓋了開市場關係到的所有部門和人,剩下就是建設和經營,反而是最簡單的。
雷佰順說道:“陳老闆客氣了,別說桃江縣,就算整個寶陽市,恐怕也找不出比陳老闆成功的個體戶了.”
下面縣城可能還真沒有,但市裡有。
這些人雖然都是個體戶,但他們都有關係。
人家上手要麼是一個礦山開採權;要麼弄幾輛卡車搞運輸;要麼卡著鐵道運輸搞批發。
這些生意,隨便一個都是躺著賺錢。
陳川現在開市場、搞養殖、搞飼料,跟龔勝成修圍牆修路,在那些人眼裡,都是苦活累活。
陳川也很清楚,那些人大機率不會走出寶陽市做生意。
真走出去做生意,他們也未必能競爭得過別人。
只要在寶陽市,他們所在的行業之中,他們就是天王老子。
進他們所在行業的人要麼混口飯吃,做不大,想做大做強,十有八九被趕出來。
陳川微微一笑:“雷老闆說笑了,市裡就有很多人比我強呢,我就是養家餬口.”
“其實你們寶東縣發展得更好,做生意的人多.”
雷佰順感慨道:“做生意的人多了,競爭也大.”
陳川說道:“還能競爭,那就說明有市場,貨有銷路.”
陳川現在對做生意的看法跟一開始已經完全不一樣了。
一開始他不懂生意,他總想著,自己要把所有利潤賺到手,飼料廠一開始的規劃也是這麼出來的。
我搞養殖,有這麼大的消耗,我自己做飼料不好麼?為什麼要把錢給別人賺?飼料做起來了,又可以賺一筆。
既然做了飼料,玉米、黃豆這些原材料,我自己種不行麼?別人種了能賺錢,我自己種,肯定也能賺。
既然種了玉米,那就是肥料。
這一條產業鏈下來,太多太長。
現在陳川看明白了,這種想法其實很危險。
正所謂隔行如隔山,人家做飼料賺錢,你一頭鑽進去,裡面還有很多問題要解決,你要是沒辦法開啟銷路,單依靠自己養殖場的那點消耗,未必就能賺錢。
可能還不如去買飼料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