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0章 高冷學姐的另一面

第五十節、高冷學姐的另一面

教官和楊班導的沉默讓我們這些人也變的沉默了。

是不屑?不是,是沒有話題?也不是。

那是什麼?

沒有多久,我們就知道什麼原因了。

“教官你不是說要建立一個讀書交流群嗎?”楊班導什麼時候知道的?

“嗯,我是有說過這個建議,閉門造車或許會有成效,但開啟言路也是非常重要的。”

“嗯,那以後我可以多交流嗎?”

“以後?有多長?這幾天是可以的,太長的話就不方便了。”

“總之是不給微信?”

“不能私自聯絡任何學生,這是我們決定到這個地方的時候就確定的原則。”

“可我舉目看去,周圍似乎沒有像你我這樣博學的。”

天空一道驚雷,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學姐這話是不是有點託大了?

“不要抬高我,你們都是大學生,我只是高中畢業。論博學,我怎麼能和你們相提並論。”

“教官,你太高看我們這些大學生了。”

“我希望每個人都值得我高看一眼。”

“只怕這只是你的希望,而不是現實。你懂的越多,懂你的人也必將越少。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不要和你價值觀相差甚遠的人辯論,他永遠不可能理解你。”

“其實,你大可不必這樣。”

“我怎樣?”

“咱們就當是聊天,不要上綱上線,簡單聊聊,你也知道我這個人比較直接,然後咱們之間也不會有多少交集。”

教官說這個話讓我有種莫名其妙的感覺,這真的是簡單聊聊?

“你說吧,我能接受自己,我怎樣?”

“你這麼直接反而讓我有點躊躇了,怎麼說呢?我組織一下語言。”

第一次看到教官猶猶豫豫的樣子。

“你呢,看著就跟別人不一樣,你應該知道自己被貼了高冷的標籤。”

“被高冷。我也不想高冷,只是他們認為我高冷而已。”

“那是因為他們還沒有像你這麼開悟。按照道理來說,你們這個時候應該處於學習圈。”

學習圈?這個詞我非常的不理解,第一次聽到這個詞,我知道這三個字怎麼寫,拆開蹂碎了我也知道,但組合起來之後,我就有點不敢認識了。

這是我從來沒有接觸過的東西。

很多新詞彙的理念,概念都是在教官提出來之後再去了解的,而面對這個詞,我能做的只是默默的在心裡拿出小本本記下來。

“學習圈?是那個和舒適圈一起的那個嗎?”

楊班導說的舒適圈,我好像能理解一點,舒適圈,網路流行詞,意思是形容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個無形的圈子裡,在圈內有自己熟悉的環境,與認識的人相處,所有的一切都是可掌控的,所以我們感到很輕鬆、很自在。只能是一點點,多了就不知道了。或者說不知道深層次的意義。

“既然你能說出這個詞,那麼我相信你能夠理解我將要說的事物。”

“每個人都是一根有思想的蘆葦。”這是哲學,我聽的懂,高中的時候,我學習過。

“自然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三觀,只是有些人描述不出來自己是什麼樣子,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也會略微有所不同,對待同樣的一件事物,會產生不同的看法,不同做法,相應的也會產生不同的效應。這是一種自我認知。”

“舒適圈是建立在自己能夠感知到,能夠控制好,熟悉的一個範圍。”

聽著教官說的,我就知道自己淺薄了,提到舒適圈,我只會抽象的理解,若是在淺顯一點,我會想到溫水煮青蛙。

“這個時候的人是處於混沌狀態,對於很多事情都不是很清楚。”

“至於提到的學習圈,在之前還有一個恐懼圈,就是對一些不熟悉的事情,不擅長的事情,沒有把握的事情,不太樂意去做,總是會有選擇的避開。比如要面對的是完全陌生的環境,你不知道前方等待你的會是什麼。為了逃避去接受這其中極大的不確定性,很多人選擇的是不去開始。比如這個軍訓,在軍訓之前,很多同學都想著不參加。”

“這就是當踏出舒適圈子的界限的時候,面對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而感到不舒適,很自然的想要退回到舒適圈內。這不熟悉的變化與挑戰就是恐懼圈。”

“還有一些人感覺做一些事情需要花精力,花時間,不去做,比如學習,尤其是熬夜的學習。這也是你和其他班導不同的地方。”

“這我理解,像我這樣積極學習的人,不是因為我這個人不好而被孤立,而是因為我不太樂意放鬆自己的時間管理。我對自己是有要求的,對於時間的運用的方法,我採取的是艾維利時間管理法。”

“一,寫下你明天要做的6件最重要的事;二,用數字標明每件事的重要性次序;三,明天早上第一件事是做第一項,直至完成或達到要求;四,然後再開始完成第二項、第三項……;五,每天都要這樣做,養成習慣。”

教官說的話,讓我很是疑惑,剛剛還在說舒適圈,怎麼就說到明天要做什麼了?還標出次序,養成習慣,這是哪裡對哪裡?

“你知道艾維·利時間管理法?”

“這是我用剩下的方法。”

聽他們聊天,我似乎懂了,這是在中間插了一個話題。

“好用嗎?”

“在一定程度上是好用的。”

難怪會說不要和你價值觀相差甚遠的人辯論,他永遠不可能理解你。就教官和楊班導的這三言兩語,當時的我壓根就不懂。還要一段時間之後,我才能懂。

“這只是一種方法,我們接著剛剛的話題,學習圈,在這個階段,我們要刻意學習,不斷的犯錯覆盤改錯,要迎接挑戰,直面困難。就比如亞洲晚上學習時候有風言風語在周圍飄蕩,這是一種孤單的心理歷程。”

“嗯,慢慢的就習慣了。”

“所以你就被高冷了?”

“沒辦法呀,環境就這樣。”

“不至於,我們要找到我們自己的自在圈。”

“什麼叫自在圈?”

“就是接納,順勢,善用,淡然。《道德經》裡面境界修到最高境界,稱之為無為,稱素,稱樸,稱拙,稱簡,稱和光同塵。”

“和光同塵?”

“和光同塵這四個字可以解讀人生的一切。當你看人的時候,你是你,我是我,那麼我們生活的環境就是一種孤立的那種幻覺當中。當你懂得別人最深刻的那個本質的時候,那麼他就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馬克思——就其現實性上來講,人的本質就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你能和哪些社會中的存在建立那種和諧的關係,就是你這個生命的能力。如果你只是跟自己氣味相投的人相處,那你這一輩子,就相當於圈了一塊小地方。只在那一塊小地方活動,實際上你的天地就會變得非常狹隘。如果你不斷的在和你自己討厭的人交朋友,不斷跟反對自己的人請教,不斷的跟那些讓自己不舒服的人相處,就意味著你生命的面積在不斷的擴大和擴張。”

和光同塵在我看來是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處世態度。在教官的解釋下,竟然是生命的面積在不斷的擴大和擴張。

同樣的一個詞,竟然有著這麼大的理解差距。就連馬克思的話“就其現實性上來講,人的本質就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都能引用上。

這是什麼樣的大佬?這還是教官?

就連高冷的楊班導在教官面前也只能當做小學生。

看著楊班導的樣子,我突然意識到和光同塵的意義了。

一直以來,我們四排長好像和任何人都能聊到一起去,只要教官樂意,每個人和教官聊天都是開心的,我們班級這麼多人,每個人都喜歡教官,形形色色的人竟然都能被教官相處好。一開始我還以為是教官的能力涵養讓大家折服了,現在看來,遠遠沒有那麼簡單。

“你的意思是,我沒有必要保持高冷?”

“不是說了嗎,你是被貼著高冷的標籤,高冷不是你的本意。”

“可是,不對呀。”

楊班導說的不對,在我看來好像確實有點疑惑的。

不僅楊班導在思考,我也在思考,是哪裡不對呢?教官的話好像沒有問題,可是我們好像沒有理解。是哪裡的問題?

“你是覺得沒有必要在很多事情上浪費精力?”

“對呀,這有問題嗎?”

“沒問題呀,也沒有讓你在很多事情上浪費精力。”

“那試著瞭解討厭的人,和自己價值觀不同的人處朋友,那不得浪費精力嗎?”

“建立和諧關係,不是一味的付出。那是你能力層次到了之後的隨意為之。”

“就像考試的時候遇到三加三,小朋友可能會數著手指頭得到六,而我們呢?可不就是隨手劃一筆而已。”

“你要這麼說的話,我似乎能理解了。我做不到這些,我被帖高冷,那是因為我的能力還不夠。”

“你現在處於開悟之坡,很多事物都要在經歷之後才能運用。”

“那要經歷哪些呢?”

“還是說回學習圈,在自在圈之前還有一個成長圈,在這個階段,要提升思維,要找到自己的目標,要有自己尋求的夢想。”

“思維?是你之前說的那些嗎?”

“不僅僅有那些,我說的只是一個引導,不是,你怎麼知道我和同學們之間的聊天內容?”

“本來不知道的,是亞洲這個傢伙時不時的借書,聽說他現在借的書堆滿了書桌。也是因為這個讓我很好奇,你是怎麼影響到他的?”

“可能他本身就是一個上進的人。”

“教官你可真幽默,之前他們說你幽默的時候,我還不相信。”

“你不相信,那是因為我沒有和你幽默,咱們交流少。”

“教官,你也說了,咱們交流少,你怎麼就不能把微信給我呢?”

“事不過三,這個要聯絡方式的事情以後休要再提,不然灑家……”

“哥哥,你是要欺負妹妹嗎?”

住嘴,誰是你哥哥,那是我哥哥,學姐,你今天是咋了?怎麼學會挑逗人了?

“咦~”

學姐遭到了我們的嫌棄。

“哈哈…”

罕見的學姐,罕見的陽光笑容。

“時間不早了,耽誤我們訓練,你看時間,是不是要帶回了。”

看著當空照的太陽,原來上午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