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6章 轉危為安

不足二十分鐘,梁化棟親自捧著盛滿藥劑的瓶子來到急救聖殿,將它遞到陳飛手中。

\"閣下,藥已成!\"

陳飛接過瓶子,對梁化棟道謝:\"多謝你,老梁,你可以與家人共度佳節,今日無須值守。\"

\"我還是留下吧,家中人多,少我一人也無妨。\"梁化棟笑著搖頭,選擇了他的敬業之道。

此時代,各家各戶兒女眾多,新年期間絕不缺乏歡聲笑語。

他不回家過年,對家人而言,並無大礙。

與後世不同,彼時大多數家庭獨子,一家三口共度佳節,缺少任何一人都顯得寂寥無味。

尤其是當子女成婚後,若前往岳父或公婆家共度新年,留下的雙親獨自過年,更添幾分冷清。

\"服下藥劑吧。\"

陳飛將藥瓶交給身旁的靈療師。

靈療師接過瓶子,傾倒出半杯藥水,藥液已不再滾燙,溫暖適宜,她細心地一滴一滴喂入孩童口中。

雖然孩童神志不清,尚未完全昏迷,但持續的腹痛與脹氣令其痛苦萬分,在急救床上輾轉反側。

服藥之後,孩童的痛苦並未立即消散,仍需繼續...

陳飛卻不憂慮,他知道不久將見證奇蹟。

他爭取在晨曦初現之時,讓病童體內肆虐的邪火平息,熱毒消散,如此便能渡過難關。

\"我守在這裡就好,你們都回房歇息吧。\"

陳飛目光掃過急症室內的幾位女侍醫與萬明,後者作為急症室的領主,自然不願離開他的戰場。

女侍醫們離去後,帶回了些許靈食,於休息室中歡慶新歲。

萬明未走,他身為急症室的領主,自是不會棄陣。

王虎虎自踏入急症室後,便默然地坐於長椅之上。

他在等待,看那草藥之效,想窺探陳飛面對生死關頭的病人時,究竟有何等能耐。

他並非無所事事,僅是出於好奇。

要真正瞭解陳飛,唯有親睹才是真理。

先前聽聞宋繼業提及陳飛之事,王虎虎雖信,但遠不及親見來得真實。

這便是他執意跟來的緣由。

他在等待,待病童真正脫離險境之時。

他便會決意攜陳飛前往帝都,引見其父,那神秘的王霖山。

如此年輕,兼具潛力、實力與能力的草醫,值得信賴與重視。

\"陳飛,他何時能復原?\"

王虎虎思緒至此,望向陳飛問道。

萬明亦注視著陳飛,渴望得知答案。

他雖不懂草醫之道,但陳飛確曾以草藥治癒急性闌尾之患,此乃事實。

既有前例,他願信陳飛之能。

或曰,草醫這數千年之寶庫,將賜予他驚喜。

\"若辨證無誤,速則速矣,子夜前熱毒退,腹痛脹滿,神志迷離皆減。\"

\"再飲一劑,至明日晨曦,狀況好轉,驗血後白細胞與中性粒細胞數值迴歸常態。\"

陳飛凝視牆上古鐘,啟口道。

這非盲目的自信,草藥之道在於辨證,對證後百疾消散。

然而,對於複雜頑疾,有時即便辨證正確,也可能無效,只因病根深植,難除。

陳飛所言為辨證,而非對症。

多數人混淆草醫眼中的辨證、症狀與徵象。

辨證即疾病之根源,病因所在。

症狀則是由辨證顯現的症狀,如頭痛、腹瀉、腹脹皆屬症狀。

徵象,則為病症顯現之預兆。

陳飛之言,自信滿滿,即便萬明信之,亦覺略顯誇張。

即便西醫治術,術後亦需數時辰熱毒方消,餘炎反應還需藥物抑制。

至於完全康復,需三至四日。

傷口癒合,夏需七日,冬則需十日以上。

但陳飛之言,無不透露著絕對自信。

夜幕低垂,星辰在幽暗的天際閃爍,月之光華如銀紗般傾灑於古舊的城堡之中。此刻,已是深夜十一點,距離陳飛所預言的午夜僅剩一小時,距離破曉之晨也只剩七小時光景。

在這短短的七小時內,能讓一名遭受化膿性闌尾炎與重症腹膜炎雙重摺磨的少年恢復健康?萬明心中疑慮重重,但面對家族的選擇——以古老中醫療法保命,他唯有默默祈願此童能夠奇蹟般復原。

否則,不僅是急診室,不僅陳飛一人,整個城堡醫院都將承受無盡責難。誠然,最大的過失者應是那位決定以傳統醫術治病的父母,只是世人常因偏見矇蔽雙眼,認為他們並非罪魁禍首。

然而,正是由於這些無知與迷信,才使得病患延誤救治,甚至面臨生命危險。此刻,除了靜待奇蹟,別無他法。

三人靜坐於石椅之上,守候著這位少年的轉機。時鐘的指標緩緩移動,從十一點至十一點半,再由十一點半轉向十一點五十,時光彷彿凝固。

突然,陳飛挺身而起,瞬間吸引了王虎虎與萬明的目光。

“感覺如何?是否仍有嘔吐之感?全身痠痛乏力,腹痛脹滿?”

陳飛對著病榻上的少年發問,那是一位十四歲少年,正承受著病魔的侵襲。

少年睜開疲倦的雙眼,望著陳飛,知其為醫師,便如實答道:“我已不再感到噁心,腹痛脹滿之感亦減輕許多,只是覺得有些寒意,能否賜我一床被褥。”

他的嗓音沙啞難聽,正處於青春變聲期,顯得頗為粗糙。然而,陳飛聽罷,面上卻浮現了欣慰的笑容。

感受到寒冷?這是個好兆頭。

正邪相爭,體內熱毒與藥力正角逐著對身體的控制,這時便會生出寒意。

“將體溫計遞予我。”

陳飛目光投向萬明,指向旁桌的玻璃棒狀物。

萬明迅速取來,遞至陳飛手中,後者接過,以草藥浸液擦拭消毒。

“來,含住它!”

陳飛示意少年將體溫計置於口中。

醫學界對體溫判斷標準並無定論,通常國內以腋窩溫測為主,但肛門、口腔、腹股溝等處的溫度皆有差異。

譬如,當遭重感冒高燒之時,你會察覺腋下溫度驚人,但四肢卻冰冷如雪。

此時該如何判定?是高熱?還是低溫?

西醫師斷言為高燒,因腋溫偏高。

此乃一種判定依據,但難以服眾。依科學原理,除非能解釋為何四肢冰涼亦稱高熱?

這猶如指鹿為馬,分明體溫偏低,卻說成高燒。

陳飛前世在急診室工作期間,亦曾對此存疑,但從未獲專家學者清晰解答,永遠模稜兩可。

三分鐘後,陳飛取出體溫計,目光一掃,笑意浮現。

他遞給萬明,後者急忙接住,一瞧之下,亦展露歡顏。

“哈,37.5度。”

\"龍焰之溫遠超羽翼之暖,若以此量羽翼,則三十七度三分之靈力波動應現。\"

\"此顯吾藥效卓著,蓋因其腹中魔痛,脹滿噁心之症漸消矣。\"

\"萬導師,吾可宣示,幼童已脫險境,平安復歸。\"

陳飛長吁一口氣,心間重壓頓釋,如烏雲散盡,光明重現。

萬明喜形於色,急症室終免於責任之災,陳飛之能更令其敬佩。一碗藥湯而已,竟有如斯神效。若連服數劑,恐幼童早已痊癒,外科何需存在?

然萬明未聞陳飛曾對急症室之馬醫師言及此事。非所有急症皆可憑草木之靈治癒,某些病症唯手術可解,此乃外科之所長。

陳飛曾言,無論東方醫術抑或西方醫學,能護眾生康健者皆為上乘。

\"陳飛,汝乃奇才!\"

王虎虎目擊此事,不禁向陳飛投以讚歎之目光。初時,其對陳飛醫術之驚異,僅因其年少而醫道深邃;今觀其急症妙手回春,驚歎化為由衷之敬佩!此人,實為王家合作之良伴。此神妙中醫,亦值王家深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