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書房內,陽光透過雕花木窗灑落,給這古老的空間添上幾分溫暖。我坐在案前,手中緊握著剛剛批閱完畢的最後一份奏摺,心中卻難以平復。
“皇上,文大人求見。”門外傳來侍衛的聲音,打斷了我的思緒。
“宣。”我放下奏摺,整理了一下衣襟,正襟危坐。
不一會兒,文大人步入御書房,他的步伐穩健,眼神中透露出幾分睿智與沉穩。“微臣參見皇上,萬歲萬歲萬萬歲。”他躬身行禮,聲音洪亮。
“文愛卿平身。”我抬手示意他起身,“有何要事?”
文大人緩緩站直身子,上前幾步,遞上一份摺子:“皇上,微臣近日對朝中官員進行了一番細緻考察,發現不少人才,特向您舉薦幾位,以備朝廷之需。”
我接過摺子,輕輕翻開,目光掃過那些熟悉而又陌生的名字,心中暗自思量。朝堂之上,人才濟濟,但真正能堪當大任者,還需細細甄別。
“文愛卿用心良苦,朕心甚慰。”我合上摺子,點頭道,“這些官員中,確有幾位才能出眾。不過,朕以為,僅憑一紙考語難以全面評判。不如這樣,朕欲舉辦一場朝會,讓這些官員當眾陳述政見,展示才華,如何?”
文大人聞言,眼中閃過一絲驚喜:“皇上英明!此舉不僅能選拔人才,更能激發百官進取之心,實乃朝廷之福。”
我微微一笑,心中已有了計較:“好,那此事便交由你與劉瑞琪共同籌辦。務必確保朝會順利進行,讓百官各展所長。”
文大人領命而去,我則繼續沉浸在國事之中。然而,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再次打破了御書房的寧靜。
“皇上,不好了!”侍衛匆匆闖入,神色慌張,“邊疆急報,北疆邊境似有異動,恐有戰事將起!”
我心中一凜,邊疆安寧乃國家根本,豈能輕忽?我迅速站起身,接過侍衛遞上的急報,細細研讀起來。字裡行間透露出的緊張氣氛,讓我不由得皺緊了眉頭。
“速召武將軍與文和武前來見朕!”我沉聲吩咐道。在這關鍵時刻,我需要最可靠的將領和助手來共商對策。
不久,武將軍與文和武一前一後步入御書房。他們面色凝重,顯然也意識到了事態的嚴重性。
“邊疆之事,二位愛卿有何高見?”我直接切入正題,目光掃過他們二人。
武將軍抱拳行禮,沉聲道:“微臣以為,應即刻調集邊軍,加強防禦,以防不測。”
文和武則補充道:“微臣贊同武將軍之見。此外,微臣建議派遣密探前往北疆探查敵情,做到知已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我聞言點頭,心中暗自讚許。這兩位愛卿,一文一武,相輔相成,實乃國家之幸。“好,就依二位愛卿之計。武將軍即刻調兵遣將,加強北疆防禦;文和武則負責派遣密探,務必查清敵情。”
二人領命而去,我則繼續留在御書房中,思考著如何應對這場可能即將到來的危機。隨著朝會的臨近,整個京城都籠罩在一種緊張而又期待的氣氛中。百官們紛紛準備著自已的政見陳述,希望能夠在這場盛宴中脫穎而出。而我,則坐在御書房內,反覆研讀著邊疆的戰報和密探的回信,試圖從中找出破敵之策。
終於,朝會之日到來。百官齊集大殿之上,氣氛莊重而肅穆。我站在龍椅之上,目光如炬地掃視著下方的群臣。他們或緊張、或期待、或自信滿滿地等待著展示自已的機會。
“諸位愛卿,今日朝會非同小可。邊疆戰事將起,國家危難之際,正是我等共赴國難之時。”我的聲音在大殿內迴盪開來,“朕欲藉此機會選拔人才、共商國是。望諸位愛卿暢所欲言、各抒已見。”
隨著我的話語落下,大殿內頓時陷入了一片短暫的沉寂,緊接著,百官們開始交頭接耳,低聲議論起來。他們或皺眉沉思,或奮筆疾書,顯然都在為即將的陳述做著最後的準備。
片刻後,一位年約四十,面容堅毅的中年官員站了出來,他整理了一下衣襟,深吸一口氣,緩緩向前邁出幾步,躬身行禮道:“啟稟皇上,微臣兵部侍郎李昂,願先陳愚見。”
我微微點頭,示意他繼續。
李昂直了直身子,聲音洪亮而有力:“北疆局勢緊張,敵情未明,微臣以為,首要之務乃是穩固民心,同時加強邊境防務。微臣建議,即刻調撥糧草軍械至北疆,確保前線將士無後顧之憂。同時,可在邊境重鎮增設堡壘,構築防線,以防敵軍突襲。”
我聞言,心中暗自點頭,李昂所言確實中肯。邊境防務,糧草先行,這是自古以來不變的真理。
“李愛卿言之有理,即刻著兵部著手準備,務必確保前線物資充足。”我沉聲吩咐道。
“遵旨。”李昂躬身領命,退回了佇列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