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93章 監察

第193章 監察

官官相護,這不是秘密,而是一種默契,在不過份的情況之下,大家你好我好,文林提出明察暗訪,無疑得罪了大多數的人。

不少人在暗自皺眉的同時,心裡也佩服這個建議,一直以來,官場貪墨,都是最常見,最難控制的事情,畢竟真正清廉如水的官員很少。

但是安排明察暗訪這麼一安排,就像懸了一把劍在官員頭上,必然會收斂很多,一些囂張的地方勢力,也得夾著尾巴做人。

李世民心頭都快要笑開了花,沒想到叫文林進宮,還有這種收穫,朝廷官員不少,隨隨便便就能組織幾批人外出巡查。

以前是單獨安排人巡查,所起到的效果有限,如果按照文林的建議,多支隊伍外出巡查,不但可以避免巡查者徇私枉法,還能檢查出更多問題。

就算查不出問題,也有很大的威懾力,這對他來說,是一個非常完美的提議。

“平康坊一事,愛卿按照律法辦就是了。”李世民說道。

“臣遵旨!”

“陛下!平康坊查了二十七家青樓,沒有一家是乾乾淨淨的,這些青樓,也不好該做它用,臣建議拍賣,交給願意合法經營的人。”文林提議道。

“拍賣?”李世民有些不解的看向文林。

“是的,拍賣!價高者得,公平競爭,拍賣所得錢財歸於朝廷,朝廷重新發放地契。”文林說道。

“文侍郎,你剛剛把青樓查封,為何又要拍賣,讓別人繼續經營青樓?”裴寂起身拱手問道。

“有一部分青樓女子,以此謀生,我們總不能斷了她們的謀生之路吧。”文林回答道。

“好!就按照文愛卿你說的去辦。”一聽有錢,李世民毫不猶豫的一口答應。

“文侍郎,我想問一下,伱如何保證所謂的拍賣公正,又如何保證,以後六扇門不針對青樓?”

“年前的時候,六扇門就給各大青樓下過通知,所有從業者登記納稅,是他們心裡有鬼,不願意放棄違法所得,六扇門自然要查處,只要以後他們合法經營,六扇門就算想找麻煩,陛下與諸位也不會同意。

至於拍賣,則採用暗標的方式,六扇門會把二十七座青樓,定一個底價,有意購買的人,可以在底價上新增心裡價格。

到時候六扇門會請御史臺派人前來監督,正月十六中午,公佈二十七座青樓最後得主。”文林講解道。

文林的建議,讓眾人無話可說,有人本想著,可以仗著自家身份地位,以低價拿下一兩座青樓,現在看來是不可能的了。

暗標的方式競價,誰也不知道別人出價多少,即便串聯起來,也無法阻止別人出價,畢竟不可能把所有人都實現聯合起來。

時間又只有四天,看上去還久,但實際上時間並不多,畢竟如今的通訊和交通並不方便。

“陛下,六扇門審訊出一批罪犯,尚未抓捕,臣先告退了。”

“文愛卿辛苦了,你去忙吧。”

“諸位愛卿,六扇門清查平康坊,朕覺得並無不妥,你們認為呢?”李世民環顧左右問道,文林爭氣,可是讓他揚眉吐氣。

“陛下英明!”長孫無忌恭維道。

“這些彈劾之人,心裡怎麼想的,朕一清二楚,再有下次,嚴懲不貸。”李世民拿起案几上一堆奏摺,不屑的丟到地上。

“陛下,六扇門查處平康坊自是應當,不過臣覺得,以後有大的行動,是否應該知會一下刑部?他們如此自由行動,臣擔心尾大不掉。”裴寂一臉擔憂的說道。他沒說六扇門不該行動,只是要限制六扇門的權力。

“陛下,臣以為不妥!”房玄齡反對道。

“案情為重,有時候行動必須迅速,就像戰爭,如果還要請示,一來耽誤時機,二來也容易走漏風聲。”房玄齡繼續講解道。

“臣附議!如果六扇門行事,還需要向刑部請示,如此一來,豈不是成了刑部掌管六扇門。管理與掌控,必須分開,方才不至於讓某一個部門,權力過重。”杜如晦附和道。

“六扇門的事情,不用再提,近日即將舉行的祈福大會,諸位當用心,定要順利進行。”李世民說道。

“臣遵旨!”

“文賢睿提出律法當與時俱進,朕深以為然,吏部與刑部,大理寺,加上長安城的大學士一起合議,酌情修改,朕只提一點,所有致人殘疾的肉刑廢除。”李世民又說道。

“臣遵旨!”長孫無忌等人,急忙躬身領旨。

“陛下聖明!”

“陛下仁慈!”

這到不是眾人拍馬屁,而是真心佩服李世民,刑法之中,有很多肉刑是要致人殘疾的。例如刖刑,以前刖刑是砍腿,就像獻和氏璧的卞和一樣,後來演變成砍一個腳趾頭。

李世民說要儘量廢除肉刑,也就包括絞刑,腰斬,俱五刑,凌遲等刑法。

所謂斬立決,並非砍頭,而是腰斬,斬首示眾才是砍頭,俱五刑更厲害,把砍頭,砍腳,割手,挖眼,割耳朵五件事一起用在一個人身上,就是俗稱大卸八塊。

“令今後中書、門下省以及三品以上官入閣商議事,要有諫官跟隨,遇有不當之處,諫官立刻進諫。”李世民擺擺手又說道。

“陛下聖明!”眾人一驚,隨後齊聲稱讚。

拾遺補闕,是為諫官,諫官主要責任,就是監督皇帝,一但發先皇帝言行舉止有錯,立馬進諫,李世民這道旨意,雖然是防止自己做出錯誤決定而下,但是也充分體現了他的心胸,這種要求,可以說是前無古人,從來沒有皇帝,主動要求,讓諫官參與所有國家大事。

要知道中書,門下兩省,加上三品及以上的官員,他們所參與的國事,就代表了大唐九成以上的大事。

“隴西王李博義,渤海王李奉慈,深受皇恩,不知回報,身為宗室,欺壓百姓,遊手好閒,紈絝成性,貶為郡公,著其閉門思過,半年不得出府。”李世民淡淡的說道。

李家坐了江山,封的王爺可不少,李世民早就有些厭惡那些無能之輩,除了敗壞皇家名聲,可以說一無是處。

以前是沒有逮著他們犯錯,這次文林把證據送到身前,李世民自然要利用起來,如果不是顧慮宗室人多,他恨不得直接把兩個傢伙貶為庶民。

這是皇家的事情,群臣當然不會去插手,兩個廢物,也不值得搭救,所以眾人再次恭維道:“陛下聖明!”

“諸位愛卿還有事上奏嗎?”

“沒有就散了吧!”

……………

李世民心滿意足的散朝,離開的群臣卻議論紛紛,今日朝會時間不長,發生的事情卻不少,平康坊的事情已經發生,雖然有損失,但還能承受,只是一個財源而已,這些年早就賺回了本錢,至於管事,一個僕人而已,彌補一下他們家人就是。

青樓可以重開,不過六扇門要拍賣,那麼是不是可以多買一兩座呢?這是六扇門拍賣,那怕買到的青樓,以前屬於朋友,現在也是無主之物,誰拍下來就是誰的。

平康坊的生意可是非常火爆,擁有過就沒人願意放棄,多擁有一座現成的青樓,就多一份收入,那怕以後要交稅,那也是很划算的。

不能阻止文林清查,但是稅收制定,還是能參與的,不少人已經在盤算,能不能多買幾座,到時候又該定多少稅收合適。

當然!更多人還是在討論,李世民交待下來的任務,修改律法可不是一件小事,而且參與的人多,需要好好商量,如何分配工作,所以吏部尚書長孫無忌身邊,就圍著十多個人。

房玄齡與杜如晦則是在討論暗訪的事情,這雖然是一件對國家很好的事情,但是必須好好規劃安排,不然一件好事,也容易變成壞事。

“可以先安排兩組人明察全國,在明察之後,暗訪跟著過去,這樣更容易發先問題。”房玄齡說道。

“不錯,但是人選需要慎重,到時候記得提醒陛下,暗訪者不能是本地出來的官員。”杜如晦說道。

“嗯,文賢睿這個提議有點狠啊!天下官員被他得罪了一半。”房玄齡感嘆道。

“恐怕不止一半,真要查起來,乾淨的不多。”杜如晦說道。

“水至清則無魚!文賢睿這麼一弄,怨恨他的人可就多了。”李靖淡淡的說道。

“人至察則無徒,我到覺得,他怎麼和尚書你的做事方式差不多?”房玄齡笑著說道。

“不一樣!老夫是少往來,他是獨立特行,不同流合汙,也不虛以委蛇。”李靖摸著鬍鬚,略微一頓道。

杜如晦笑著感嘆道:“雖然不同,效果卻是異曲同工,難得文賢睿年紀輕輕,做事就如此老道。”

“我比不上他,我只能算明哲保身,而他能簡在帝心,又不會讓陛下反感,這是最難能可貴的。”李靖搖搖頭說道。

“陛下洞察秋毫,你也不要多想。”房玄齡寬慰道。

李靖閉門謝客,很多人都覺得,他這是擔心功高震主,為了讓皇帝放心,特意不與人交往。

只有房玄齡他們有限額幾個人知道,這是因為李孝恭那件事,李靖感到愧對李世民。

攻打蕭銑,李孝恭是統帥,實際指揮者是李靖,雖然李靖沒有參與貪墨蕭銑國庫的事情,但是他也是知道的,只不過他裝著不知情而已。

雖然沒有證據說明李靖知道,但是大家心知肚明,堂堂一個大軍指揮者,那怕李孝恭刻意把他調開,也瞞不過去。

對李靖來說,他這也是無奈的選擇,畢竟李孝恭是宗室,又是頂頭上司,他能怎麼辦,能故意不看見就是最合適的做法。

“無妨!”李靖很淡定的擺擺手,雖然這事他有不對的地方,但是影響不大,而且他本身也不想和其他大臣牽扯太多,就這樣生活,安安全全的。

文林出了皇宮,回到六扇門,立即帶人出門抓人,大家族的不好動,沒有抓到現行,兩個小商人就沒法了。

並不是文林欺軟怕硬,實在是他們的管事把他們供出來了,而且兩個商人做得很過分,牽扯到十多條人命。

兩個商人在長安開了十多年的青樓,這些年有好幾個姑娘,死在他們的殘忍手段之下,還有那些女孩的家人,因為欠下賭債,無力償還,被打得重傷不治。

這種人渣,收拾起來,文林是一點心理負擔都沒有。不過他也沒有做絕,只要家眷沒有牽扯,他就不去管,至於刑部如何判,那就是刑部的事情。

抓人,給和尚道士登記,然後準備拍賣的事情,讓文林忙得暈頭轉向。

雖然有眾多手下,但是所有的事情他必須過問,由他下達一個個命令。

文林算是明白,很多人都認為,諸葛亮是累死的,事事過問,腦子就沒有空下來過。

自己這還只有一個部門,諸葛亮可是掌管一個國家,可想而知,需要多大的精力。

長安城的百姓,最近可是看了不少熱鬧,原本生意最好,最讓人津津樂道的平康坊被查封了,緊接著又拿出來拍賣。

雖然這些事情,與普通百姓無關,但是不妨礙他們討論,甚至有很多人,言之鑿鑿的說,某一個家族會把某某青樓買下來。

百姓忙著看熱鬧,因為從過年之後,每天都有和尚道士在城裡說法。

商人則在忙碌著商量,如何拿下青樓,青樓只有二十七家,有的不敢沾染,有的看上的人多,大家最好先商量一下,免得相互競爭。

除了商人,還有一群人也聚集在了一起,原本平康坊有名的兩個紅牌姑娘,召集了五十多個女人,她們決定自己出錢,買一座青樓來經營,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

宮裡的一些訊息傳出來,百姓知道李世民要完善律法,減少肉刑,對李世民拿起讚不絕口,尤其是祈福大會即將舉行,百姓都認為,這個皇帝是真心的為百姓著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