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62章 寶藏

第162章 寶藏

李秀寧沒有回村,文林知道,她這人嘴硬心軟,肯定會出席李世民登基大典,不會讓李世民落人口實。

文林在村裡帶娃,同時組織村民收水果,桃李杏全部成熟了,還有上個月採摘的枇杷,這些水果不但要摘下來,還得賣出去。

當然!村裡水果豐收,想要一下賣出去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先把水果儲存起來,等到季節過了慢慢賣,這才能賣出價格,尤其是冬季,水果肯定值錢,畢竟現在沒有大棚,沒有反季水果。

文林也曾經考慮過大棚,但是沒有塑膠,山裡冬季氣溫太低,根本種不出來。

不過也不是完全沒有辦法,最受歡迎的韭菜,冬天可以種,只需要搭建草棚就行了,不保險的話,再覆蓋一層稻草,不過種出來的不是韭菜,而是韭黃。

韭菜之所以受歡迎,還是因為它的功效,起陽草,補虛草,這兩種名字,就把它效用展示出來了。

水果儲存,除了果乾,就只能用罐頭,水果採摘回來,用水清洗乾淨,然後陰乾表面的水,再放進陶罐,陶罐之中加入放冷的開水,然後用黃泥密封罐口。

上個月做的枇杷罐頭已經試過,保管到現在一點問題都沒有,而且因為存放的緣故,罐頭裡面的涼白開還挺好喝的。

村裡的水果品種很多,能夠在北方種植的都有,西瓜個頭不大,文林就把這玩意當作村裡的福利,分給了大家。

一部分水果製作成罐頭,一部分讓村裡人消化,並不是文林不想全部做成罐頭來賣,而是他去年不在家,陶罐太少,裝不完水果。

等桃李杏弄完,葡萄又成熟了,村裡的葡萄大半都是嫁接過的,味道相當好,不過葡萄不用製作罐頭,也不需要製作葡萄乾,全部用來釀酒。

葡萄酒釀製,可以非常簡單,採摘回來之後,挑選出壞的,清洗晾乾,然後把汁水壓榨出來,密封進大木桶發酵就行。

等上半個月,發酵好的葡萄酒就可以分裝,分裝到酒罈,其實也是二次發酵,再過一段時間,就可以拿出來喝。

土辦法釀葡萄酒,以前文林就見母親釀過,所以一點問題都沒有,只不過沒有白糖,可能甜度要低一些。

水果大豐收,所有人都很開心,畢竟這是村子幾年努力換來的。

小麥已經收了,水稻還有一段時間,中間這段時間,正好採摘水果,多餘的人就繼續開荒。

村子一直沒有停止對荒山的開發,砍掉樹木,去掉野草,亂石,樹根。

新開荒的山坡不適合種植糧食,不過種植蔬菜水果卻沒有問題。荒山的草根不是一兩次就能祛除乾淨的,種植蔬菜水果,然後等野草長起來,繼續挖,只需要兩年,地裡的野草就變少了,即便有,也是風或者動物帶來的草籽。

葡萄一般只需要兩三年就能掛果,而且一株可以蔓延很寬,所以文林打算加大種植數量。

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這是指南北差異,同一種水果,生長在淮河南北味道都大不相同,不過也不絕對,淮河以北,同樣可以種植橘子。

半山村就種植了不少橘子樹,而且文林還找了不少地方的種子來種樹,他想要培養出更多品種的水果。

文林知道,後世同一種水果,都有有許多品種,這全是培養出來的邊種,他知道自己沒有那個能力,不過儘可能的收集不同地域的種子,至少可以嫁接出味道最好的水果。

或許有一天,這些水果適應了秦嶺的氣候,可以生長得更好。

沒有辦法,現在的水果,大部分味道都不怎麼樣,而且個頭很小,就像西瓜來說,現在名字叫做寒瓜,比起口口脆略大,不過皮要厚不少。

文林期待有一天,自己種植的西瓜,可以變得比頭還大,而不像現在,想找一個大的都困難。

這也是為何現在的人,很少特意種植果樹,開發果園的原因之一,水果需要幾年才掛果,沒有經驗的話,完全不能保證收成,味道一般,銷路又少,儲存時間短,這些都是缺點。

以前村裡人也不理解文林的安排,只不過水果種下去,打理時間不多,山裡土地又多,所以沒人反對,畢竟多一些水果,也是好事。

老百姓種水果的人還是很多,不過家家戶戶都只種了那麼一兩種,數量也只有有限幾株在房前屋後,完全是為了解饞,很少有人拿出去賣。

這段時間最開心的,莫過於糰子和小黑,壞了一些的水果,切一部分就給它們吃了,現在的人,可沒有浪費的習慣,即便切下來壞的,都要堆到地裡作為肥料。

顆粒歸倉,這是完全能做到的,小麥收割之後,村裡半大孩子,都要提著籃子在地裡再尋找一遍。

尋找寶藏的王績,滿載而歸,帶回來的寶藏,嚇了文林一跳,他完全沒有想到,數量會如此之多。

本來文林安排了三百人騎著馬,帶了一百輛馬車前去接應,誰知道他們運送回來,不但一百輛馬車裝滿,騎兵都只能步行,馬匹上全部馱著寶藏。

“怎麼會這麼多!”文林驚訝的問道。

“這並不奇怪,要知道這是鮮卑人留下的寶藏,那年月他們除了劫掠,還是劫掠,能搶的都搶,很多城池,都被他們搶得乾乾淨淨。

衣冠南渡,幾乎所有大家族,都被迫逃往南方,因為留下來,就是死路一條,那些畜牲一樣的東西…”王績搖搖頭感嘆道。

“都有什麼好東西?”文林岔開話題問道,他不想討論衣冠南渡這個話題,主要那段歷史太沉重,談起來讓人生氣。

“說來也是運氣,當年他們搶的東西很多,糧食,布匹這些能吃能用的沒有留下,其它的東西還儲存下來不少,你自己看吧!有很多東西挺不錯的。”王績說道。

寶藏搬下來,文林上前檢視,頓時驚訝不已,原來這些物件,大部分都是各種器皿,擺件,還有一部分是各種各樣的佛像,神像。想必當年寺廟,道觀也沒有逃過鮮卑人的魔爪。

器皿,擺件以青銅器居多,金銀器也不少,甚至有幾百個編鐘,十多個青銅鼎,看得文林目瞪口呆,這些東西,放到後世,妥妥的鎮館之寶。

本以為的金銀珠寶並不多,即便有珠寶,也是鑲嵌在其它器皿上面,並沒有單獨的珠寶首飾。

想想也正常,小型的物件,可以隨身攜帶,或者賞賜給下屬,女人,這些大物件,肯定要留著充面子。

文林腦子裡都能想象出來,當年的鮮卑貴族,那怕不知道這些物件的用途,也不妨礙他們把這些東西擺在家裡。

“好東西!真是好東西!”看著帶銘文的青銅器,文林手掌輕輕撫摸過去,不斷的感嘆。

在見到這些器物的時候,文林就已經決定,所有帶銘文的,一定要好好儲存,至於那些神像,佛像,以及沒有銘文的金銀器皿,就拿出去賣掉,至於別人如何處理,就懶得去管。

“辛苦王師您了,您看那些東西是你喜歡的,我給你送到家裡。”文林感激的說道。

“送給我就不必了,那些有字的留下來,讓我觀摩一段時間就行。”王績擺擺手說道。

文林比較瞭解王績這人,除了美酒,其它東西他並不怎麼在意,而且王家不窮,財物他不貪,也只有這些帶文字的,他有興趣去了解上面記載的內容。

另外一個原因,現在的大戶人家,家裡都有各種器皿,這些東西,在他們看來,除了物件本身材料的價值,並沒有多少附加的價值,他們需要,可以讓人做出更加漂亮的。

至於佛像,神像能夠儲存下來,文林猜測,這是因為現在的人,幾乎都有自己的信仰,那怕這些並不是自己所信仰的,也不願意褻瀆。

不過文林對此無感,不過他想到了如何把這些利益最大化。

文林讓人把佛像,神像全部挑選出來,用柔和的布輕輕擦乾淨,然後裝箱送到長安,交給陳掌櫃,用一個大廳展出。

文林計劃,展出一段時間,等訊息傳開,再舉行拍賣,想必這兩百多尊大大小小的神像,會有不少人感興趣。

“來王師!嚐嚐我們自己釀的葡萄酒。”文林抱出一罈酒說道。

“自己釀的葡萄酒?”王績一下來了精神,坐直身體,等著文林倒酒。

“是啊!前天才分壇,味道可能沒達到最佳,不過可以喝了,我嘗過的。”

紅色的液體,伴隨著酒香流出,還帶著葡萄的香甜,讓人忍不住食指大動。

“葡萄美酒夜光杯!雖然我們沒有夜光杯,不過這琉璃杯也不錯。”文林笑著說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好句!應景!還有沒有下一句?”王績笑著問道。

“沒了!”文林雖然記得這首詩,不過他並不打算盜用,於是搖搖頭回答。

“我還以為一段時間沒見,學問見長,誰知道還是這樣。”王績沒好氣的說道。

“嘿嘿!我可沒有王師伱的才華,能識字就行。”文林笑了笑說道,他並沒有因此感到羞愧,畢竟詩詞文章這東西,講究天賦,讓他用白話寫作文還行,其它的嘛,就算了,不丟人。

“朽木不可雕也!”王績翻了個白眼說道,隨後也懶得理文林,端起杯子,輕嗅一下,隨後小口飲下。

“還行!雖然葡萄酒酒味淡,不過配著這琉璃杯,到也別有一番風味。”王績點點頭說道。

“今年釀了三百斤葡萄酒,公主那裡留了兩百斤,剩下的王師你留著慢慢品。”

“嘿嘿!這還差不多。”王績滿意的說道。

“王師為我們付出這麼多,孝敬你是應該的。”

“陛下即將登基繼位,你怎麼不去長安?”王績問道。

“我不想去看熱鬧,村裡事情太多。”文林搖搖頭道。

“我在村裡的時間,恐怕不多了,不過有兩個老夫子,教導村裡的孩子也沒有問題。”王績說道。

“王師要出山為朝廷效力,這是好事啊!在山裡實在辱沒您的才華了。”文林高興的說道。

王績狠狠瞪了文林一眼,以前他也覺得自己一身才華,傲世天下絕大多數人,治國安邦不過輕而易舉之事,到了山裡才知道,原來不用自己學的東西,也能讓百姓安居樂業,甚至變得富裕。

應該說自己引以為傲的詩詞文章,對於治理百姓,並無關係。

當然!王績並沒有因此喪氣,畢竟他智商高,辦法多,不依靠詩詞文章,也能處理政務,只不過是觀念受到衝擊,有些憤憤不平之感。

“不過虛名所累而已,估摸著也就一個虛職。”王績搖搖頭感嘆道。

沒辦法,不但他名聲不小,他哥哥名聲更大,在文人之中,舉足輕重,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李世民繼位,肯定得拉攏一批聲望高的人,或者說需要把一些人高高的捧起來,表明自己重視人才,重視有才德的人,以後大家跟我新老闆,不用擔心,反而會更好。

文林最近沒有去長安,他也知道,長安城定然非常熱鬧。以前太子一系的人,忙著表忠心,中立的也不再等待,所有人都在等李世民繼位,開啟新的篇章。

“還是要恭喜王師,留在山裡,浪費了你的才華,還是出去最好。”

“別說我,你也一樣,我估計這裡會成為屯兵之地,你最好提前做一些準備。”王績別有深意的笑了笑說道。

“啥意思?屯兵?”文林不解的問道。

“十二衛各有屯兵之處,也是為了方便種地,村子發展如此之好,再加上你的功勞,如果我沒有猜錯,很可能讓你統領十二衛之一。”王績猜測道。

府兵雖然大部分都在家種地,不過還是有一部分屬於軍屯,整個家庭都在某一處,這也是為何重組十二衛速度慢的原因,因為要搬遷不少的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