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商議
即便知道有那麼一個物品,想要摸索著做出來,也沒有那麼容易。
即便用青銅做零件,也容易變形,考慮到這個是宋朝出現的東西,零件用精鐵的顯然更合適,畢竟青銅的硬度比起精鐵要差一些。
弓臂可以用青銅加紅木,硬度和任性都有了,不過其它配件,還得慢慢試驗。
透過王績解讀,所有秦弩的配件,大小都要求一樣,這樣一來,即便壞了,也很容易找到替換的。
想想當年秦皇書同文,車同軌,真是英明無比,沒有他這個政令,天下都不算統一。
器械統一大小,零件也統一大小,簡直就是流水線組裝的批次貨,修理起來,難度就低多了,壞了的都能夠利用,不需要修理每一個壞掉的,可以拆卸下來,維修另外一件。
文林決定,以後要是做出床弩,也可以借用用這個辦法。
青銅劍的配方也解讀出來了,主要是加了鉛和錫,文林也是現在才知道,原來古人早已經發現了這兩種金屬,還用於鍛造之中。
不生鏽的地方腐爛了,竹簡上看不到,不過無所謂。
文林想要的是鋼材,他記得鐵和鋼的區別,主要是碳含量不同,而合金鋼才是最好的東西,這需要尋找一些特殊礦石來鍛造。
很多礦物以如今的條件是找不到的,而且他也不是這方面的專家,所以只能慢慢的試驗。
文林記得有一種很出名的合金鋼,叫做高錳鋼,而錳礦似乎不少,以後可以試一試。
鍛造試驗只是一方面,村裡主要精力還是種植和養殖。
農民的生活,幾乎就沒有休假的日子,種地,除草,澆灌,施肥,收割,然後下一輪種植。
好在文林統籌安排,所有人都在幹活,沒有說誰累壞了,誰又沒做事。
村裡依舊沒有分地,不過每次收穫之後,都會按照人口和工作分配糧食,所以大家都沒有意見。
關鍵一點,村裡最大收入,並不是種地,這才是主要原因,所有人都期待生意上來帶來更多收入,家裡新衣服,可全靠買賣。
除了文林,誰也沒有注意到,其實種植,已經在村裡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收入已經不算少了。
收了水稻,村裡的工作要輕鬆不少,主要是補種一季豆子。然後就去準備過冬。
秋天不愧是多事之秋,突厥人又宼邊了,李世民領兵前去退敵。
這種訊息對於普通人來說,已經屢見不鮮,畢竟突厥每年都會宼邊數次。百姓只是關心,這次是哪裡府兵出征。
作為公主府的親衛,只要公主不出動,他們是不需要擔心的,所以文林知道訊息,也只是叮囑,不要在公主府談論。
…………
“真是貪得無厭的傢伙,總有一天,某要滅了他們。”
看著撤離的突厥人,李世民的臉色相當不好。
雖然從起兵的時候,李家就給突厥送禮,換取了後方的安穩,但是每年都來,這就顯得太反覆無常了。
關鍵一點,每次明明都是自己一方贏了,還要送大批禮物出去,無論如何,心情都不可能美妙起來。
“突厥勢大,這也是無可奈何的事情,尤其是頡利這人,貪得無厭,又愛面子,沒有好處,他不會撤兵。”左翊衛大將軍柴紹說道。
“小人一個,如果不是多年征戰,消耗了中原的元氣,就頡利這人,想要滅他,又有何難。”李世民捏著拳頭說道。
“是的,不過我們的人手太少了,自保有餘,進取不足,出了關,想要對付突厥人,就太困難了。”
“走吧,我們可以回長安了。”李世民轉身說道,看向遠方的目光,帶著一絲憂慮,又帶著一絲不甘和怒火。
“殿下,我想求你一事。”柴紹追上李世民說道。
“三姐脾氣很擰,你是知道的,我說的話,她未必會聽。”李世民苦惱的說道。
“我知道,但是隻有殿下與她最親近,除了你,我想不到還有誰能幫我。”柴紹皺著眉頭說道。
“唉,其實我勸過她好幾次,以我的看法,還是慢慢來吧。”李世民說道。
“我知道,要她原諒很困難,不過請她多看一下孩子。”柴紹說道。
“我記得三姐只要回長安,就把孩子接過去了吧?”李世民不解的問道。
“陛下給她修建別院以後,她就很少回長安,這次過去一住就是半年。”柴紹苦著臉說道,在他看來,李秀寧這是眼不見為淨,看都不想看自己。
“半年沒有回長安了嗎?”李世民驚訝的問道。
柴紹並不覺得奇怪,雖然李世民和李秀寧親近,不過李世民的事情很多,尤其是最近這半年,差一點就當了太子。
“是的。”
“伱也不用多想,據我所知,三姐帶人在清理封地,秦嶺不但全是山民,而且還有不少的山匪。”李世民寬慰道。
“嗯。”柴紹點點頭。
看著愁眉苦臉的柴紹,李世民不由暗自搖搖頭,在他看來,當年的事情,也不全怪柴紹,不過是自己的三姐,從感情上來說,當然要幫自己親人。
雖然不全怪柴紹,不過他還是有些鄙視的,當年柴紹離開長安,可以說是一種理智的選擇,但是未嘗不是一種膽小無能的表現。
李世民在想,如果換成自己,一定選擇迎難而上,尋找機會。
“快要入冬了,說不定我們到長安,三姐已經回去了。”
“希望吧。”柴紹點點頭,他很苦惱,李秀寧是公主,所以他是沒有辦法的,不敢出軌,也不敢去青樓,心裡窩火,也只能忍著。
正因為如此,所以他心裡有些煩李淵,當年通知他們離開長安的,就是李淵,自己只是遵照命令,偏偏李秀寧不走。
都是李淵的錯,才成了現在的樣子,這也是為何柴紹和李世民走得近的原因之一,他心裡厭煩李淵,連同李建成也記掛上了。
…………
長安!東宮。
“頡利撤軍了,今年應該清淨了。”李建成說道。
“大哥,你只顧著頡利撤軍,卻忘了,李世民聲望又會大增,這對你可不利啊。”李元吉的醜臉,有些獰猙,重重的放下酒樽說道。
“元吉你言重了,世民他雖然是統帥,其他人的功勞難道就能忽略不成,而且這事大家都明白。”李建成擺擺手說道。
“殿下,齊王說得有理,朝堂上大家都明白,這是付出了代價,可是百姓不知道,府兵不知道,他們只會覺得,這是秦王的功勞。”魏徵拱手提醒道。
李建成微微一愣,沉默片刻說道:“父皇不會讓我領兵,我能有什麼辦法呢?”
魏徵眉頭一皺,他也很為難,以前李淵為了壓制李世民,或者說穩固太子的地位,還會堅持讓李建成領兵,出了楊文乾的事情,顯然李淵心裡有了顧慮,這次連李元吉都沒有撈到出征的機會。
“大哥,不是還有我嗎?下次有事,你推我去,我一定做得比他更好。”李元吉急忙說道。對於李世民,李元吉很不服氣,憑啥他的官職爵位那麼高,不就是因為他是哥哥嘛,自己只是沒有機會而已,這就是他心裡的想法。
“好的。”李建成點點頭說道,雖然他也清楚,李元吉能力比不過李世民,甚至因為性格缺陷,比很多將領都不如,不過李元吉一向支援自己,所以幫他一下,也未嘗不可。
不過李建成擔心李元吉成事不足,所以很多時候,他是不想讓李元吉出動的,畢竟都知道李元吉和自己親近,李元吉丟臉,也是丟他的臉。
魏徵很清楚李建成的顧慮,微笑著說道:“齊王勇武過人,陛下會很放心他領兵,下次有事,殿下可以讓人舉薦王爺。”
李建成眼珠一轉,他也聽懂了,魏徵這是說,李元吉沒有腦子,李淵會放心,由他出動,總比李世民出動要來得好。
“元吉你放心,下次我會舉薦你的。”李建成舉起酒樽,笑呵呵的說道。
“多謝大哥!”李元吉高興的舉起酒樽,一飲而盡。
都沒有人發現,李元吉在低頭的一瞬間,眼裡閃過喋血的殺機。
喝了一會,李元吉就搖搖晃晃的走了。
“以前我這東宮,可是門庭若市,現在都避之不及,猶如蛇蠍猛獸。”李建成苦笑著搖搖頭說道。
隨著王圭,韋挺被貶,他身邊能信任的人就更少了。
“殿下放心,既然陛下沒有另立之意,您就是安全的。”魏徵寬慰道。
“可是我這樣提心吊膽的活著,有什麼意思。”李建成苦笑著說道。
“殿下,屬下覺得,你想得太多,政務上你完全可以像以前一樣,只要不插手軍隊,陛下不會在意的。”魏徵很肯定的說道。
“真的嗎?”李建成遲疑著問道,自從楊文幹事件之後,他被李淵下旨,閉門思過,雖然時間已經過去,他還是小心謹慎,能不說話就當啞巴。
“肯定的,殿下不信,大可一試,反正不可能比現在更差。”魏徵說道。
“也是啊。”李建成目光一凝,思索著說道。
李建成畢竟是聰明人,心智也很堅定,很快,他就想明白,眼睛一睜,打起精神來。
魏徵臉上浮現笑容,這才是他心目中的太子,怎麼能因為一點小事就頹廢下去。
“秦王那邊,有何對策?”李建成問道。
上次李淵在震怒之下,差點換了太子,雖然最後沒有換,不過訊息還是傳出去了,不少人跟著轉了風向。
“殿下,秦王聲威正隆,不宜硬碰,暫時避其鋒芒就是。”魏徵提議道。
“也是,那些牆頭草,不要也罷,正好趁機看清一些人。”李建成點點頭道。
“殿下英明,秦王聲威越高,最擔心的應該是陛下才對。”
“不錯。”李建成也明白帝王心術,任何有威脅的人,都是打擊物件。
“我們也不是什麼都不做,不能針對秦王,但是秦王府的人卻是可以的。”魏徵摸著鬍子說道。
“計將何處?”李建成驚喜的問道。
“只要有機會,殿下可以把秦王府的一些人,調往外地,秦王沒了爪牙,也就沒了威脅。”魏徵建議道。
“把他們調往外地,這豈不是增加了秦王府的實力?”李建成遲疑著問道。
魏徵的意思,並非打壓,秦王府的將領和屬官,很多都是有能力,有聲望的人,打壓不好打壓,想要調動到外地,就只能升官,至少也是增加權力。
“殿下,您是太子,等您將來繼位,這些人也是您的臣子,官職大小又如何呢?重要的是秦王,要他身邊沒有可用之人,在長安還不是像沒了爪牙的老虎。”魏徵提醒道。
“是啊!那些都是人才,以後還得重用,不過想把秦王變成沒爪牙的老虎,可不容易,秦王府的人可不少啊。”李建成點點頭說道。
“少一些也是好事,那怕只是少一個人,秦王也少了一個出主意的人,少了一個幫手。”見到李建成恢復了以前的從容儒雅,魏徵滿意的微笑著說道。
“說得也是。”
“您是太子,為朝廷舉薦人才,陛下只會高興,朝臣也會覺得,殿下雅量,連秦王麾下的人都幫忙。”
李建成眼睛一亮,他也想到了,自己舉薦秦王府的人升官,那是實打實的升官,別人只覺得自己不計前嫌,一心為公,正好一舉扭轉局面。
李建成能想得到,自己這麼一弄,肯定會有很多人投向自己,那些牆頭草不重要,重要的是那些中立派。
如今大唐立國雖然自己七年多,但是不少臣子是最近一兩年加入的,他們還在觀望,甚至明哲保身,根本不會加入爭鬥,自己要爭取的就是這一部分人。
“能得玄成相助,實在是我三生有幸。”李建成舉起酒樽感嘆道。
“殿下言重了,屬下只是動動嘴而已,重要的還是您能讓朝堂上下信任,換成其他人,即便太公再世,也無能為力。”魏徵恭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