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20章 抓魚

第121章 抓魚

這個事情很好辦,只要有足夠的人來挖水渠就行,技術上沒有多大問題。

回來的路上文林就一直在考慮,只需要先把水渠挖出來,然後連通溪水就行,只不過在連通溪水的地方,需要修建一個能夠開合的機關,方便斷水和引水。

新挖水渠那邊也好辦,出口留小一些,放水的時候,用竹簍接住就行。

文林越想越覺得有理,去找了宇文復詢問,宇文復很肯定的表示,這只是小問題,做一個活動的石板,用絞盤升降就是。

“想不到你這裡,有這麼多先秦時期的書籍!還有這些龜殼,這上面是更早的文字,或者說文字的雛形!”盧仁朂見到文林,激動的說道。

文林嚇了一跳,才兩天沒見,盧仁朂居然披頭散髮,兩眼佈滿血絲。

“你這是一直沒有睡覺?”文林驚訝的問道。

“我不困!睡過的。”盧仁朂搖搖頭說道。

“他這兩天,加起來沒睡到四個時辰。”文宏插了一句。

“你就算喜歡,也要睡覺啊,這些書又不會跑。”文林有些無語的說道。

“我知道,等我再看兩天就好,不然睡不著。”盧仁朂擺擺手說道。

“好吧,伱喜歡就慢慢研究,這些甲骨文,你以前沒有見過嗎?”文林問道。

“甲骨文?你說這些祭紋嗎?這個名字到是形象,以前到是見過,但是這些只有欽天監的才看得懂,我是好奇它代表的意思,就像你說的,從中能窺見一絲古人的事情。”盧仁朂拿著龜殼說道。

“嗯,據說很早以前,文字不成體系,所以在骨頭或者龜殼上刻畫,就叫甲骨文,刻在石頭上的叫石鼓文。”文林咂咂嘴說道,這玩意現在叫啥,他還真不知道,剛才盧仁朂說,他才知道,原來叫祭紋。

這也很符合甲骨文的來歷,最早不就是巫師燒龜殼祭祀占卜嘛。

“哦哦,你聽誰說的?”盧仁朂點點頭問道。

“我也忘了哪裡見到的,要不你慢慢找,可能在那本書裡面吧。”

“嗯,好吧,你不用管我,你去忙你的。”盧仁朂擺擺手,然後又低頭看向手裡的龜殼。

文林也懶得管他,只是讓文宏記得給他送飯,然後他就去睡了,走了大半天路,還是有點累的。

解決了技術上的問題,第二天文林就組織了五百人去挖水渠。

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只用了十天時間,就挖出了一條寬兩米的水渠。

水渠不長,只有一千多米,是一個斜坡,雖然坡度不大,但是足以把水放乾淨。

又用了三天,整條水渠就修建完成,隨著民夫用力一挖,溪水慢慢的滲透,然後衝了過來。

等到民夫提著鋤頭被人拉上岸,下面溪水已經向遠處衝了過去。

這個位置是文林他們尋找了一天才找到的,新開闢的水渠,引入溪水,流向一處天然的小水溝,然後匯同山裡的小溪,有回到河裡。

等水貫通之後,文林讓人把準備好的動物內臟,丟進了水裡,然後眾人就回去了。

連續三天,每天都殺了十隻雞鴨,把內臟丟進了河裡。

等到連通溪水的第四天,文林帶著一百多人,提著木桶揹簍,有來到水渠邊。

絞盤絞動,兩根鴿子蛋大的麻繩,吊著的大石板,放了下去,一下子就把溪水截斷了。

下游方向到不用擔心,因為竹筐一直都在,只有小魚能夠溜出去。

因為這水渠是有坡度的,源頭又斷流,所以只用了小半個時辰,就放得只有一點點水,不少魚在那裡拼命掙扎。

不用吩咐,岸上的人就紛紛跳下去,用手,用揹簍,把魚抓了起來。

其實魚並不多,文林估算了一下,只有三十斤左右,這還是因為有兩條大的,就有十多斤,螃蟹十來個,三條泥鰍,一條鱔魚。

雖然相比付出,收穫不多,文林卻非常高興,要知道如今的魚,價格可是不便宜,比起羊肉還要貴一點,單純從價值上來說,還是值得的。

關鍵一點,這裡每個月都可以來弄一次,相當於有一個源源不斷的肉食提供之地。

如今村子不缺賣魚那點錢,反而是肉食難得。

從新把水放開,然後就在河邊把魚剖了,內臟丟進河裡,這才熱熱鬧鬧的回村。

三十多斤魚,當然不夠所有人吃一頓,所以文林讓熬了幾鍋魚湯,參與修建的人,嚐了一口鮮。

“你這腦子太好用了,跟你生在一個村子的人,真是有福氣。”宇文復感嘆道。

水渠的修建,雖然他沒有去看,不過心裡很清楚是怎麼回事,如此簡單的辦法,在很多地方都能夠辦到,就是沒有人想起。

就像長安城,八水繞長安,四渠入坊市。

渭、涇、灃、澇、潏、滈、滻、灞八條河流從長安附近流經;清明渠,永安渠,龍首渠,漕渠四條水渠還進入了城池。

如果說單獨開一條小水渠,一樣可以做到斷流抓魚,以長安附近的水渠來看,一次弄幾百斤,還不是輕輕鬆鬆。

“我這也是被逼無奈啊!誰讓我們窮呢!窮則思變,不然只能一直窮下去。”文林感嘆道。

“這到也是!”宇文復咂咂嘴說道。

“對了,公主派人傳信,讓多修一些房子,過一段時間,有大量的人要來。”宇文復說道。

“有多少人?”文林問道。

“五千以上。”宇文復回答道。

“多少!”文林驚訝的問道,他還以為是拓跋玉珠讓出來的那些,這個數量,肯定就不是了。

“五千以上,兩千多戶,所以要修兩千多座房子,還有他們要種的土地,也得開荒出來。”宇文復再次給予了他肯定的答案。

文林有些無語,李秀寧告訴他這個訊息,肯定是讓他調動民夫修建,這都沒有問題,不過他的計劃再次被打亂了。

兩千多戶,只有五千多人,文林已經能夠猜測到,這必然是傷殘府兵和寡婦結合的家庭。

李秀寧讓自己弄這個事情,也是知道自己熟悉秦嶺,這是要自己挑選合適的地方開荒。

原本文林是計劃把附近的村寨全部納入半山村,慢慢擴充人口,然後以半山村為中心,建立一個鎮子。

多出這幾千人,要給他們找到足夠的土地耕種,這到是好辦,秦嶺有的是土地,山腳清理出來,就能開闢出不少的荒地。

關鍵得考慮交通,水源,這就有些挑地方了。

秦嶺多是連綿的大山,也只有靠近外圍的地方,才多山腳,所以能選擇的地方不多,至少在他知道的地方不多,所以只能去尋找,實在不行,就沿著出山的路,修建定居點。

不過這樣一來,拉的距離就有些長,管理起來不太方便。

“自己就是一個忙碌命啊!”文林感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