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5章 岩鹽

第116章 岩鹽

宇文愷設計了第一款房車,觀風行殿!

這是一座可以相互分離、聚合,能容納數百名侍衛,加上幾百個大臣的移動宮殿,與龍舟並列,是楊廣出行的兩大交通工具。

水路南下坐龍舟,北上則坐觀風行殿。正如其名字,就是一座可以行走的宮殿,楊廣曾經在上面召開萬國博覽會,擺上歷朝歷代的文物,招待了一百多個小國和部落的首領,使者。

最受寵的公主別院,自然不會馬虎,而且這還是李唐第一次修建這種避暑山莊一樣的別院,匠作監自然要盡心盡力的展示自己。

李淵登基以來,除了讓人修建弘義宮之外,就沒有其他大的動作,這讓匠作監的人心裡有些著急,尤其是急著重振門楣的宇文復。

匠作監還有幾個大匠,年齡資歷都在自己之上,而自己這個少匠,更像是依靠祖上得來的,所以宇文復急著證明自己,也下定決心,這次要好好露一手。

宇文復和文林相處不錯,一來文林是李秀寧指定的安全負責人,二來宇文復想要藉助文林本地人的力量。

修建別院需要很多木材,李秀寧說過不要鋪張,就地取材,那麼就只能在秦嶺砍伐樹木,他們這裡,沒有人比文林他們更熟悉了,交好文林,可以省下很多事。

不需要說到明處,你幫我我幫你,你好我好大家好,文林讓人帶他們尋找木材,多砍一些,幫忙運送回來,修建書院和村裡一些建築,也沒有關係。

主要是山上的人家要搬一些下來,還得預計以後加入的人,尤其是李建成答應的人,肯定會送來。

文林和宇文復交流了不少,提出了一些自己的建議。

按照宇文復的想法,公主府別院,本來就是修養身心的地方,屬於避暑之地,那麼最重要就是綠化,所以要在別院種植足夠的鮮花和古樹。

文林則提出可以漫山遍野的種植,不僅僅只是別院之內,並且表示村裡會配合,把所有道路兩旁,都種上鮮花。

“可惜沒有溫湯,要是像仁壽宮一樣有溫湯就好了,陛下都可能讓修建行宮。”宇文復感嘆道。

仁壽宮文林自然知道,這是隋朝修建在秦嶺腹地的行宮,這個同樣位於秦嶺的地方,他聽說過,也知道那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九成宮,華清池。

“也不是沒有辦法,天然的溫泉沒有,可以人造,而且這是避暑之地,又不需要太高的溫度,給涼水加一些熱水就行,”文林提醒道。

“這該怎麼做?”宇文復驚喜的問道。

“別院不是有泉眼嘛,既然可以引流成為別院的渠水,為何不先建一個泳池呢。”

“泳池。”

“嗯,挖一個大池子,可以讓人在裡面戲水。”

“可是這樣一來,這地基就要向下挖不少啊!”宇文復眉頭一皺,思索著說道。

“這裡全是泥土,向下挖也不費多大功夫,挖出來的泥土夯實做成圍牆就是,圍牆做高一些,正好可以隔絕遠處的觀望,登上牆頭,又能遠眺,一舉數得。”

“對啊!我怎麼忘了這點。”宇文復一拍額頭,懊惱的說道,要知道當年修建長安城,就是用挖護城河的泥土夯實做成城牆,這可是他爺爺用過的辦法。

宇文復一心想要把別院修得出色,儘量採用最好的材料,所以下意識的忽略了泥土,想要用開採的石頭來做圍牆和地面。

“可是…這是公主的別院,用泥土做牆,會不會有些不好看?”宇文復遲疑了一下問道。

“加一層磚就是了,這又不是城牆,不用擔心敵人破壞,而且就算破壞了磚,裡面也有泥牆;多燒一些磚,地面也可以全部用磚鋪設,那些石頭,用來修房子,一半石頭,一半木材,不用擔心火燒,又足夠堅固,石頭上可以雕刻花紋圖案。”文林提議道。

“文都尉!伱的想法真是太妙了!我覺得地面不用磚,你能不能幫忙燒製一批瓷磚?”宇文復激動的問道。

文林心裡很是驚訝,好傢伙,居然被他想到了瓷磚。

“可以是可以,不過你得借人手才行。”文林說道。

“沒有問題,沒有問題,你儘管做。”宇文復兩眼放光,他已經在心裡盤算,要是燒製磚一樣的瓷器,用來鋪設地面,會不會宮裡也喜歡呢?所以他決定等樣品出來,立即向匠作監求援,增添人手。

想到這些,宇文復坐不住了,拉著文林就向臨時屋裡走去,想要商量好瓷磚到底該怎麼做。

瓷磚文林見多了,自然心裡有數,而且比起瓷器來,做瓷磚更簡單,唯一需要考慮,瓷器很薄,瓷磚很厚,想要燒製,就只能把窯改一下,用燒製琉璃的辦法,不然溫度不夠,燒製出來的瓷磚就會很脆。

“妙啊!這種大的磚,鋪設起來更加容易,按照你說的,可以做成大小不一,長短不同的瓷磚,就連花壇我都可以用這些鋪設,想必非常漂亮。”聽了文林的介紹,宇文復激動的說道。

文林心裡一動,笑眯眯的說道:“你有沒有考慮過,把圍牆內壁,也用瓷磚貼上,再加上地面,只要一進入別院,就向進入一個玉石宮殿。”

宇文覆在腦子裡想著文林提供的場景,忍不住咽咽口水,激動得臉都紅了,他想象著如此一個經典的建築被自己弄出來,會得到多大的名聲,以後宮裡也可能讓自己照著再修幾處。

“就這麼辦,你需要多少人,我都調給你。”宇文復堅定的說道。

“釉料!我需要足夠的釉料。”

“沒問題,你列出清單,我給你弄來。”宇文復一口答應。

文林點點頭,這也是他的目的之一,瓷器燒製,釉料一直很緊缺,這次可以好好的囤積一批,甚至以後都不缺少,而且還是免費得到。

文林幫著燒瓷磚,宇文復當然不會給錢,不過材料和人手,都是他提供。

投桃報李,宇文復大手一揮,文林他們村子的人,都加入了民夫的名冊。當然,只是登入名冊,該做啥還是做啥。

要知道服勞役,是可以減免稅收的,等修建完別院,估計這輩子他們村子都不用交稅了。

這只是好處之一,既然是修建別院的民夫,那麼糧食也是由朝廷提供,這可不是一筆小的開支,可以為村裡節約非常多的口糧。

文林把民夫做飯的任務也接了過來,同樣的糧食,到了他手裡,不但做得更加好吃,還能節省不少。

民夫吃的主要是小米豆子高粱飯,麥子加豆子做的餅,裡面還得加上野菜,而且這些東西,可是連同麥麩,米糠一起的。

文林並不是要貪圖民夫的口糧,他還做不出來這種事情,他要做的,只是把高粱換成小米,米糠和麥麩用來餵養牲口,家禽。

豆子做成豆腐,豆芽,發麵饅頭,製作方便,味道又好,小米粥雖然不稠,不過加上豬油,野菜,味道也是不錯。

天氣炎熱,豆漿和綠豆湯,涼開水,一天十二個時辰供應。

守衛和工匠的生活更好一些,十天一次蛋花湯,加上朝廷提供的豬肉,一個月還能見到一頓油葷。

半山村種植的蔬菜,本來預計,有一大半是用來餵養牲口的,如今變成了炒菜,即便是大鍋菜,還是讓人吃得開心。

村裡種植最多的是白菜,蘿蔔,韭菜和苜蓿,苜蓿不但可以餵牛馬,人也是可以吃的,當然,主要還是餵養牲口,不過韭菜是好東西,可以多吃收割。

一開始宇文復還擔心文林接管民夫伙食,會剋扣得太厲害,不過接下來讓他分外吃驚,生活不但沒有變差,反而變得更好。

食物精細了很多,除了沒有肉食,簡直比很多小富家庭還要好。

因為天氣的緣故,天亮就要上工,半晌午收工吃飯,然後就要等到太陽快要落山的時候,再次吃一頓,然後幹活,至於晚上喝點水應付一下就是了。

文林接手之後,把吃飯的規律改了一下,改成了三頓,下午睡醒之後,因為吃了飯才開始休息的,並不太餓,所以喝豆漿吃豆腐加上饅頭,算是打尖;晚上收工,再吃一頓野菜小米粥加饅頭。

其實吃的糧食,只比以前多了一點點,經過深加工,每個人都吃得更飽,所以民夫不但沒有怨言,反而心裡感激。

有了公主府的大義,新發現的那些村子,也全部加入了半山村,再加上五百殘疾府兵,半山村的人口,一下子就突破了三千,第三個定居點,正在修建之中。

眾多民夫到來,半山村對秦嶺的開發,範圍也增加了許多,這全靠他們幫著砍樹,修路。

雖然只是簡單開闢出一條道路,但是隨著人來人往,加上牲口踩踏,道路變得越來越亂,越來越結實。

也難怪有人說,世上本來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

探索範圍增加,驚喜還是很多的,不但增加了不少村子需要的果樹,還發現了一處岩鹽。

對於別人來說,岩鹽不但苦澀難吃,還有毒,只有牲口會去舔,但是對於文林來說,他有辦法解決。

岩鹽不能吃,主要原因還是雜質太多,只要把鹽分溶解進水裡,然後多次過濾就行了。

煮鹽的事情,完全不用他操心,有工匠懂得,只需要抽調人手幫忙就是了。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鹽溶於水,只要點破,其它就非常簡單,所以只用了五天,第一批鹽就出現了。

鹽的質量非常好,比上等青鹽還要好,完全和後世的細鹽一樣,至於裡面成份就不得而知了,畢竟沒有儀器分析。

文林很放心,因為按照他的要求,岩鹽開採出來,立即倒進大木桶裡面攪拌,然後過濾。

過濾之後的鹽水很混濁,靜置之後,保留下面一點點水,其它的水繼續用於溶岩鹽。

多次過濾,把匯聚到一起,很明顯帶著滷味的水用火煮,這樣鹽就出來了。

岩鹽的雜質確實很多,泥土也多,不過處理並不困難,重金屬之類的不溶於水,鹽溶於水;泥土雖然也溶於水中,不過只要靜置,泥土就沉底了,多次過濾,也就乾乾淨淨。

相比付出的人力,所得到的精鹽完全是值得的,關鍵這是自家產出,不在受制於人,不用擔心價格太高買不到多少。

第一批鹽成功之後,文林立即組織了一千人開採煮鹽。

幸好前段時間砍了很多樹,柴火不缺,只是大木桶需要再做一些,不過有的是工匠,三天就做了幾十個出來。

白菜也成熟了,全部收割,做了醃菜,這下民夫的生活更有滋味了一些。

“要我說啊!這半山村的人真是太好了,從來沒有這麼捨得放鹽的人。”

“是勒!就是口乾得很,吃了老是想喝水!”

“哈哈!那是老王頭你猛吃醃菜!”眾人鬨笑起來。

每天都幹活,體會最深的,就是生活改變,這也是每天少有能聊的話題。

“這是半山村可憐我們這些泥腿子,所以才弄得這麼好。”

“是啊,我聽說是半山村的里正,就是公主府的將軍,所以才能接手後勤。”

“好人啊!”

“是啊!是啊!”

半山村這裡如今人雖然不少,不過事情就這麼多,所以能聊的不多,對於民夫來說,最好奇的就是半山村。

“要是能搬過來住就好了,聽說他們這裡婆姨很多,不少人都娶了兩個。”有人羨慕的看著遠處村子。

“你想得美勒!不看看能住進村的都是啥人!前幾天來的,可都是府兵。”

“我就覺得不對,原來那些殘疾都是府兵,難怪煞氣那麼重。”

“都是好漢子啊!”

“嗯,半山村的人太好了,要是誰敢在這裡偷雞摸狗,破壞村子,我一定不會放過他。”聽到這話,有人慎重的點了點頭,眼神凌厲的看向四周。

“不錯,我們都不會放過,把這個訊息傳出去吧,警告一下那些青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