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4章 回家

第115章 回家

為了繞開一些陡峭的地方,這道路自然是彎彎曲曲,好在山裡的河流不寬,橋樑用石頭做橋墩,木板做橋面就行。

一路上都有人往來忙活,越是接近村子人越多,比起清風鎮還熱鬧。

已經是傍晚時分,不過現在是夏天,反而是最忙碌的時候,趁著這個點,天氣涼快,把地裡的活趕一趕。

見到文林,很多人都在打招呼,田邊一個婦女,可能漲得難受,拿著竹筒正在自取其辱,也不怎麼避人,還扭頭笑著看向文林。

文林趕緊轉過頭,招呼了一聲另外一邊的人,加快腳步,牽著馬進村。

文林遠遠就看到小黑又站著賣萌,向村裡小孩要吃的,村裡的孩子歡快的逗著小黑。

熊的視力其實不差,和人差不多,只不過比起其它動物差遠了,所以才叫熊瞎子。不過熊的聽覺挺不錯的,嗅覺也很厲害,所以它突然轉身,看了一眼,就向文林跑了過來。

文林沒有害怕,青驄馬卻非常害怕,弄得文林急忙安撫戰馬。

還在小黑沒有爆發兇性,青驄馬沒有感覺到敵意,這才沒有拼命掙扎。

文林無奈,只能把馬韁遞給旁人,自己迎了上去。

小黑才一歲,正是活潑好動的時候,這傢伙知道文林不允許它直接撲到人身上,就學著狗子,搖頭摔尾,一臉討好。

文林上前揉揉小黑的腦袋,然後就是前腳腋下。

小黑立即高興的躺下,露出肚子,四腳朝天,一臉的滿足和開心。

文林覺得很久沒有回來一樣,逗了一會小黑,就笑著招呼路過的人,向家裡走去。

這幾天村裡並沒有發生大事,還是和以往一樣,忙著自己的事情。

筆墨已經制作了不少,正陰在屋裡架子上。

“王師,我給你帶了一份禮物回來。”見到王績,文林笑著拿出了一個盒子。

這個盒子是在長安陳掌櫃那裡找的,雖然不是定製,用來裝秦磚,還是很合適。

王績本想拒絕,見文林一臉得意的樣子,不由眉頭一挑,接過來就開啟。

“陰陽雙龍紋,這是秦磚,皇家用的,到是不多見。”王績看了一眼,開口說道,說完還用手指彈了彈。

“王師好眼力!”

“以前見過,秦磚敲之有聲,斷之無孔,你送一塊給我幹嘛?”王績放下盒子說道。

“用來做硯臺,王師你覺得如何?”文林笑著問道,從王績的話裡,他就知道,這東西王績應該見過不少,所以沒有一點好奇。

“硯臺?”王績一愣,隨後把秦磚從盒子裡再次拿出,仔細打量。

“嘿!伱還別說,真像硯臺,你這秦磚,好像沒有使用過,哪裡找到的?”王績翻來覆去的看了兩遍問道。

“前幾天去了阿房宮遺址,在一處牆角找到的,堆在泥土下面,確實沒有用過。”文林解釋道。

“嗯,做硯臺應該可以,不過這龍紋的最好還是別用,雖然不是本朝的,還是有些犯忌諱。”王績點點頭說道。

“多謝王師提醒,還有很多其它圖紋,龍紋的不用就是。”

“嗯,其實也沒有多大關係,只是做人要謹慎小心,免得落人口舌。”

“是!”

“你剛回家,去忙吧,記得讀書。”王績擺擺手說道。

“是!”

文林離開,王績喝了一口酒,他突然來了興致,想要試一試秦磚硯臺,也正好試一試做的墨如何。

文林特意安排了兩個半大孩子伺候王績的起居日常,王績自然不會客氣,讓兩人去給他拿來筆墨,打了清水,親自磨墨,提筆就寫了一首詩。

放下筆,王績滿意的點點頭,他覺得這墨還不錯。

清洗硯臺的時候,他更驚訝,這硯臺一點都不滲水,清水一過,就乾乾淨淨。

“想不到秦磚還有如此妙用!”王績眉頭一挑,驚訝的說道。

正如文林猜測,秦磚他見過不少,雙龍紋皇家用的他同樣見過,雖然感嘆秦朝工藝精湛,卻也並不多驚奇,畢竟以他的身份和能力,得到的東西都不差,卻從來沒有人,想過用來做硯臺。

其實也不奇怪,這種帶沿的秦磚,本來就少見,其它的磚,做硯臺的話,就要打磨。

試過之後,王績也沒有多想,就那麼擺在書桌上,然後又躺倒藤椅上面。

雖然到半山村才幾天,他覺得自己已經喜歡上了這裡,酒是好酒,所有人對他都很尊敬,吃的東西也很精細。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對他們這些大家族的人來說,精細的生活早已習慣,不過與半山村的伙食比起來,他覺得自己家裡,似乎都有些地方不如。

美滋滋的喝了一口酒,王績就閉上眼睛假寐。

如今天氣熱了,白天晚上睡著都不怎麼舒服,反而是傍晚,半山吹著涼風,睡著最舒坦。

文林回家,檢查了妹妹的功課,看著她歡快的跑出去,臉上露出了笑容。

趁著有點時間才會天黑,文林又去了公主府別院的建築工地。

看了熱火朝天的工地,文林這才明白,為何這些人,並不擔心這個位置,沒有自己選的地方寬敞。

別院後方的山,泥土被挖,石頭也正在被開採,民夫賣力的揮動一個錘子,把一根根鐵釺,打進石頭;一塊塊開採出來的青石,放到木頭上,被拖向別院。

按照這種做法,別院建好,文林估計,這後面的山都要瘦一半,地方自然也就開闊了許多。

“這裡是公主府別院,安全最重要,後面離山太近,挖掉以後,就不用擔心下雨把山上的石頭,泥土帶下來,衝到別院。

而且山勢陡峭,也不用擔心有敵人居高臨下的衝過來。”匠作監少匠宇文復講解道。

宇文復來歷可不簡單,他是隋朝工部尚書宇文愷的孫子,就是主持修建長安城,開鑿廣通渠,疏通運河的大匠宇文愷。

宇文愷一家,其實是武將世家,也是宇文愷愛好特殊,這才在建築上獲取了很大的成就。他父親宇文儒童,叔父宇文溫,都沒有繼承爺爺宇文愷的衣缽,只有他一直在學習。

也正是他一直在老家學習,這才躲過了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