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3章 朝政

第104章 朝政

太子兩個字讓李建成回過神,見到李淵向後面走,急忙跟了上去。

“世民,你覺得太子今日這個建議如何?”回到後殿御書房,李淵坐下喝了口水,這才不緊不慢的問道。

李淵早已習慣了不動聲色,做了皇帝,他更加覺得,置身事外的看群臣爭執,很有意思。關鍵他發現,不露聲色,能讓下面的人更加畏懼。

“大哥的建議,非常好,能讓軍心,民心更加凝聚,更感謝父皇恩典,有助於朝廷穩定。”李世民說道。

“嗯,你看下太子這份奏摺。”李淵把一直拿在手裡的奏摺,遞給李世民。

李世民心裡非常好奇,接過來就開啟看了起來。

這是一份圖文並茂的奏摺,讓李世民心裡很是震驚,他覺得又開啟了新的思路,原來奏摺還能這樣,附一份圖,更加直觀,更能表達心裡的想法。

“父皇,大哥這份奏摺,有什麼問題嗎?我覺得很好啊,在山腳修建水庫蓄水,澆灌土地,只需要一條小水溝就行,不用大量的人力就能辦到,如果多一些這種小水庫,從今往後,就不怕乾旱了。

不止是靠山的地方,平地也可以,選擇高出蓄水,或者用泉水蓄水,也能解決不少的問題。”李世民說道。

“嗯,有道理,這事太子你讓人配合民部,從關中開始勘察,挑選地點,修建蓄水水庫。”李淵頜首道。

“兒臣遵旨!”

“太子這份奏摺,並沒有不妥的地方,但是不宜公開。”李淵輕輕敲敲桌子說道。

“父皇,這是為何?”李建成臉上欣喜之色僵住,不解的問道。

“世家!”李世民眼中精光一閃,吐出兩個字。

“不錯!”李淵看了李世民一眼,點點頭承認道,他心裡暗自感嘆,李世民的腦子,確實要比李建成轉得快,不過李建成穩重,也是一件好事,很多時候,朝廷需要的就是穩重。

“世家?”李建成眉頭一皺,他心裡也明白過來。

“這份計劃,確實周祥,山地很多,一直以來,只是用來砍柴,完全可以多種植一些果樹,依託集體力量,建立養殖場,飼養家禽,老人和孩子用青草,蟲子餵養,不得不說,可以很好彌補糧食的不足。

甚至可以建立牧場,飼養羊群,但是這個計劃,也只適合府兵,難怪大哥要說,把他們另外安置。

相對朝廷來說,世家更方便使用這個計劃,因為他們的佃戶,都聽他們的命令。”李世民嚴肅的分析道。

“父皇您的意思是私下做?”李建成問道。

“嗯,正好先試一試,如果可行,以後就用府兵屯田,世家那裡,有人問起,就說花費太大,暫時擱置。”李淵點點頭說道。

“父皇英明,這其中確實有很多地方需要看一下成效,盲目的去做,可能得不償失。”李世民贊同道。

“嗯,對了,太子伱這是哪裡見到的?我怎麼沒有聽說過這村子?”李淵好奇的問道。

李建成最近一直在長安,那麼意味著這個村子也應該在長安附近。

“就在秦嶺山裡,父皇應該知道,紅高粱酒,就是他們村子的產出。”李建成說道。

“秦嶺裡面,原來這酒是山民,他們村子有幾千人嗎?這麼說來,山民很多?”李淵問道。

“山裡山民有多少,兒臣不知道,不過他們村子,人數確實不少,不過很多都是最近一兩年搬過去的,因為很多房子,都是新建的。”李建成眉頭微微一皺,思索著說道。

“查!查清楚到底有多少山民。”李淵敲敲桌子說道。

“父皇,不止是秦嶺,其他大山,也要查,一來防止有人隱匿人口,二來可以給朝廷增添人口,這麼多年的戰亂,肯定有不少人躲進山裡。”李世民建議道。

“你們一起查,這事不能讓世家做。”李淵嚴肅的說道。

“父皇,可以給一些地方官員,下達密旨,讓他們一起查。”李世民又提議道。

“嗯,有道理。”

“父皇,平陽封地甚小,不如把秦嶺劃到她名下吧。”李建成提議道。

“秦嶺?這對平陽不好吧。”李淵遲疑了一下說道,他並不是覺得秦嶺太大,主要是秦嶺全是山,沒有產出,沒有佃戶,容易讓人說他吝嗇,或者覺得對李秀寧不公。

“兒臣覺得,平陽會很滿意的。”李建成笑著說道。他見識了文林他們村子的模式,也知道文林是平陽公主府的人,如果平陽公主的封地在秦嶺,文林幫著發展,肯定能發展起來,而且比外面更好。

“當然,秦嶺人口太少,以兒臣之見,不如把第一批傷殘府兵,安置過去。”

“兒臣也覺得三姐會高興,秦嶺不是有不少山民嘛,正好交給三姐收服,以免她閒著無聊,反而心情不佳。”李世民贊同道。

“也可以,對外就說,平陽喜歡秦嶺山水,單獨給她修建一處避暑別院。”李淵思索著說道。

“父皇英明。”

…………

文林並不知道宮裡的決議,他還在招待李秀寧,此時的李秀寧,正在他的家裡,觀看藏書。

“想不到你家裡,居然有如此多書,比起我們李家還多。”李秀寧驚訝的說道。

文林明白,她說的李家,是指沒有做皇帝的時候,李家的藏書,並不是宮裡藏書。

“實不相瞞,先祖無意中發現,當年秦相呂不韋的藏書,先祖正好認識一些字,就收藏了起來。”文林沒有隱瞞,開口解釋道。

“秦相呂不韋,就在山裡發現的?”李秀寧驚訝的問道。

“是的,據說當年呂不韋被貶蜀中,他提前讓人把書藏在了山裡。”

“原來如此!”

李秀寧理解的點點頭,書籍比金銀更重要,換成也會先把書藏起來,畢竟當時呂不韋處境可不怎麼好。

咸陽距離這裡雖然有百里,不過他可以說去蜀中,順便遊玩一下太乙山,就把東西藏下了。

“這些書居然是呂不韋的藏書,對了,他讓人編寫呂氏春秋,藏書是應該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