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在螢幕上放出課程表後,全班同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檢視所有政治課的位置。
一週六天半的學習時間,三門主科佔了大半,三門副科每天僅有一節,還有每週兩節體育,一節音樂,一節美術課穿插其中。
六個晚自習,每門科目對應一天,英語課排在週二,政治課排在週五。
李瑤作為政治課代表,得到喬老師的表揚和認可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在下午的自習課上,站在講臺,進行了一段鼓舞士氣的發言,以領導者的姿態給全班的政治成績劃線,定目標。
第二件事就是在每個政治課晚自習,拿著政治課本或練習冊走上講臺,坐在喬老師身邊“虛心請教”,眼神恨不能粘在老師臉上,明明剛開始學的都是簡單基礎課,她也能找出複雜的問題,一人獨佔老師大半節課的時間。
學習慢慢步入正軌後,陸曉曦的活多了起來,每天早晚讀的錄音機播放單詞,每週一篇的作文黑板抄寫,還有每週固定的練字,聽寫,習題,試卷的收發,幾乎每天往返辦公室一次。
時間一長,她發現楊老師和喬老師之間有種似有若無的關係,兩人在同一個辦公室,斜對面坐著,每次進去辦公室,楊老師藉由和她說話的抬頭動作,偷偷看向喬老師,而喬老師也常常會朝這邊看過來,作出回應。
有時候下午的自習課,她會被留下半個小時,坐在一旁幫忙批改試卷和聽寫,而楊老師也會準備一些小點心,熱情的分給在場的每一位老師。
第一次她在場的時候,是坐在喬老師身邊請教一週積累下來的問題,雖然課上的內容聽得明白,但她的基礎掌握的不牢,很多問題有答案後還是一知半解,喬老師非常耐心,無償貢獻自己的時間給她一道道把問題解釋清楚。
楊老師把蛋糕給老師們正好分完,自己專心看題還是被香味擾亂,心理作用讓她沒忍住嚥了下口水,喬老師就把他的那份放在了她面前,她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馬上擺手拒絕,楊老師也把自己的那份拿了過來,只切走了一小半。
講題暫停,她吃下一口蛋糕,特別香甜,也把誇讚的話說了出來,緊接著杯子裡就多了一塊喬老師給她切過來的蛋糕,已經粘上了她吃過的部分,只好“心安理得”大口掃光。
後面的每一次,她都有幸能得到楊老師給出的第一份,最後有剩餘的也大部分進入了她的肚子裡,以至於晚飯從言言餐盤中扒拉一點米飯就足夠飽腹。
慢慢的,辦公室的其他老師或許喜歡上了分享的快樂,也或許為了還楊老師人情,辦公室裡的下午茶頻率由每週一次變成每週三次甚至五次,桌上囤積的零食也逐漸多了起來。
喬老師桌上的零食是最多的,他似乎都不太愛吃,有學生來問問題,他會把零食送出去,但是學生每次也只拿走了一小袋,最終總數還是越來越多。
持續三週後,正好碰上只有他一個人在辦公室,她放好作業本準備回去,路過時看見那快要堆成小山的零食,猶豫了一秒還是停下腳步。
表達自己想要零食的想法,徵得同意後,把自己全身上下四個口袋都塞的鼓鼓的,怕被誤會吃的太多,還特意說明拿去分給同學。
李瑤得知這個情況後,每次從辦公室回來也帶回一些零食,小山高度不知不覺間降低到消失,陸曉曦的肚子也一天天圓潤起來。
喬老師給大家定的是奶茶,陸曉曦收到的時候,發現恰好就是自己之前給過他一模一樣的一杯,糖分和小料也完全一樣,而他本人並沒喝,送給了恰好進入辦公室的一個女同學。
楊老師和喬老師的關係在四月中旬的體育課上,並排從他們眼前不遠處走過,談笑風生,看起來親密無間,戀愛話題就此開啟。
有人說他們倆在一起是俊男靚女最佳組合,有人覺得姐弟戀結果不一定圓滿,也有人希望這只是一場誤會,比起磕CP,更想要兩位老師把心思放在他們和他們的學習上。
所有人都喜歡政治課,是喬老師細心,耐心,關心的結果,沒有人懼怕他點名回答問題,甚至是搶佔回答名額。
因為在他這,問題並不只是用來簡單回答的,而是慢慢引導,在知識點中尋找答案,即使問題換種形式,有了框架的支撐,也能答出舉一反三的效果。
散步事件出現後,戀愛的八卦話題也發酵起來,不到兩天,傳聞就從一個班擴散到整個年級,同時出現多個版本,自由戀愛,女追男,男追女,曖昧期,甚至是夫妻身份暫未公開。
蘇言言第一時間找陸曉曦確認各種八卦的可信度,但陸曉曦也答不上來,有跡象卻不明顯,楊老師非常熱情,喬老師不夠主動,旁觀者不問事實,憑空想象,傳播者不論真假,借勢造勢,接收者不願考究,偏聽偏信,造成了現在的局面。
兩位老師還不知道自己處在輿論中,只是發現所到之處,周圍關注的目光越來越多。
越來越多的細節被一些好事的學生扒出,從辦公室特意坐在一起聊天,親密的肢體動作,到一起食堂吃飯,一起從宿舍樓走到教學樓,還有晚上的操場散步“約會”。
知道這些資訊後,李瑤第一個就坐不住了,往返辦公室的頻率多了起來,要不就是故意漏掉幾本練習冊,要不就是問問題,要不就是找舅舅說話。
輿論一直在升級,真實性沒人關心,有人熱衷於當個吃瓜群眾,有人情緒日漸不佳。
最終,在學期結束前,有人在英語課上直截了當的把問題丟擲來,楊老師的臉色由驚訝變成猶豫再變成羞澀,在起鬨聲中選擇了把實情告訴大家。
暫時的同事朋友關係,不知道對方想法,競爭壓力太大,努力創造機會,期待進一步發展。
下一節的政治課,全班一致決定幫楊老師忙,當她的嘴替,也為了把瓜吃到底。
喬老師的反應除了驚訝看不出其他,且僅僅只是驚訝他們的問題從何而來,在他認為根本沒有這回事的存在,為了打消大家的疑慮,甚至說出自己不適合任何人這句話。
陸曉曦在放假前的最後一次自習去辦公室幫忙批改聽寫單詞本時,吃到了來自楊老師投餵的小蛋糕,作為已經瞭解實情的局外人,面對楊老師對喬老師的熱情,喬老師只是禮貌做出回應,還是對這段被議論許久的關係感到惋惜。
李瑤每天對學習心不在焉,對英語敷衍了事的表現讓她後知後覺的明白,言言下的結論或許就是事實,只是不知道經過這件事後,她是否明白自己相比於楊老師又能有多少勝算。
高一校園生活結束的時候,高考錄取分數線已經公佈,升學率在所有高三老師學生的緊張查分報考下,仔細核算中,又一批學子即將啟程,踏上追逐夢想之路。
離校前,全高二年級搬入了高三教學樓,全高一年級搬入高二教學樓,高一教學樓教室恢復整潔明亮,靜候下一批新人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