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5章 八個工分

“首先,砍下的玉米杆放在土坡壁曬乾以後就是柴火;其次,不把玉米杆砍開,不利於地裡紅薯的生長;最後,砍玉米杆跟掰玉米比起來輕鬆多了。在我們川省的農村,還有人跟吃甘蔗一樣吃玉米杆的下半截呢,你們也可以試試,挺甜的,不過要注意挑還比較青的,那種汁水多一點,已經幹了的就沒汁水了,不好吃!”

宋建軍倒也沒有直接表露內心的看法,耐心的解釋了一下砍玉米稈的原因,許是還是有些憋不住內心的情緒,最後他還是補充了幾句本不該說的話。

“大家都是在一起幹活的知青同志,也是我們這個小集體組成成員,每個人都應該具備以集體的利益為重的精神,你看侯知青、夏知青等人之前也沒少幹,現在不也沒說什麼,怎麼就你一個人有意見?有意見你應該去跟隊裡的領導反應,而不是在這裡帶壞集體的風氣!”

李翠玲聽到最後幾句話,心裡面對夏妍的妒恨上升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她甚至覺得夏妍就是專門來克自己的!

該不會,這宋知青也被夏妍的什麼狐媚子妖術給迷住了吧?第一次下地幹活,她自問幹得可不少了,憑什麼還要被貶低?還是這宋知青是故意這樣說自己好去討好夏妍?

李翠玲越想越覺得自己是被宋建軍針對了,但她卻一股腦地把這一切都怪到了夏妍身上。

她一心掙表現,就第一次出地時碰到過一次夏妍,後面兩人也沒遇見過,屬實不知道夏妍也實打實地背了12背玉米棒回壩上。

這些村民和胡春梅幾人有目共睹的事實,李翠玲就算知道說不定也會選擇性忽略。

但她也只能賠著笑臉,死不承認,說:“宋大哥,你別生氣,都怪我嘴笨,說錯了話,我,我真不是你說的那個意思,你別誤會!”

“不是就好!”

其實,劉真真聽到宋建軍先前那幾句話心裡也有些不甘和不忿,只不過她聰明的保持了沉默。

她大半天的時間,才掰了兩揹簍玉米,她才不信比自己還柔弱的夏妍能多掰多少。

她甚至在心裡篤定:嬌滴滴的夏妍肯定是沒幹多少活兒的,說不定和自己一樣,在玉米地裡沒人看見的地方偷了一上午的懶呢!

只是憑什麼同樣是偷懶的人,夏妍還能被表揚?甚至還被人拿出來和侯同志相提並論,她也配?

“我看我們大夥也別耽擱時間了,加油幹吧,爭取上午就把活幹完,要是下午砍玉米杆會更辛苦一些的。”

胡春梅不知道李翠玲和劉真真兩人的真實想法,只是在看見兩人都有些難看的臉色後,她習慣性地站出來當著和事佬。

“春梅姐,既然這是我們的任務,你就快教教我們怎麼砍這玉米杆吧,我們大家肯定都不想頂著下午的烈日出來做任務。”黃甜雅聽到胡春梅這話後,第一次主動開口說道。

“這個簡單。你們看我的動作,只要對準在下刀,不砍到地裡的紅薯藤就成。”

眾人只見胡春梅邊說邊微微彎下腰,一隻手扶住玉米杆,另一隻手拿起一把小砍刀對準根部一砍,玉米杆隨即倒下。

她連續砍了一列玉米杆,才將砍倒在地的玉米杆扒拉成一小捆靠在土坡壁上。

大家一眼就學會了,紛紛拿起小砍刀照著胡春梅的樣子重新下地幹活。

夏妍她們一組,其他三人都考慮到了她的身體,讓夏妍只管負責堆放玉米杆,她們三人則負責砍,卻不想這一安排,把幹活的效率提升了不少。

侯星闌、張國慶和宋建軍這一組見狀,也依葫蘆畫瓢,果然效率提高了不少。

其餘眾人看見後也紛紛效仿,這一次包括劉真真在內的老油條都沒有找到機會偷懶了。

就算是這樣的安排,連續一個小時後,背了12揹簍玉米棒的夏妍還是漸漸感覺到有些力不從心了。

她的四肢和腰都麻木了,就好像不是自己的一樣,身上全是混合著玉米杆灰塵的汗水,火辣辣的疼。

侯星闌砍著玉米杆,餘光卻正好瞥見夏妍蹲在地上苦哈哈地活動著僵硬的四肢,看著早上活力滿滿地對著自己呲牙咧嘴的女孩子,此時蹲成一小團,焉了吧唧的。

他感覺自己的心臟竟然湧出了幾分莫名其妙的感覺。

呵,這難道就是心疼嗎?

他嗤笑一聲,搖搖頭,將不應該存在的情緒甩出腦袋,專心幹活。

不遠處的張國慶感覺自己好像又聽見了笑聲,他忍不住回頭,卻見侯星闌面無表情地砍著玉米杆。

不,應該是有些兇狠,就好像玉米杆是他幾輩子的仇人一般。

張國慶感覺有些懷疑人生了,看來自己真是被這塊玉米地折磨瘋了,都產生幻聽了!

最後,他也發著狠狂砍玉米杆。

又經過了兩個小時的強撐,在夏妍覺得自己下一秒就要暈倒時,十八個人總算順利完成了所有該完成的任務。

一般生產隊是不會專門安排人檢查每個村民的工作效率和進度的,幹多幹少全憑個人自覺。

當然社員之間自己則會相互監督,畢竟舉報有人偷懶是有獎勵的。

每天下工吃完晚飯後,再統一去村黨支部辦公室裡由記分員登記工分,並蓋章。

考慮到新來的知青們今天是第一天上工,難免有人會偷奸耍滑,馮雲青特意安排了兩名記分員提前過來檢查工作、登記工分。

這是在變相地給知青們在以後的工作中做個提醒與警示。

記工分時,老知青和村民們也把大家的表現都如實說了。

平日裡知青們上一天的工最多隻有八個工分,這次因隊裡幹部商量決定要鼓勵鼓勵新人,半天工的工分都給的就比較充足,當然也是按表現來給的:

胡春梅和宋建軍因為帶隊有功被記了十個工分;

勤勞踏實的王建國記了九個工分;

胡春梅一組的新來的三個知青、宋建軍一組新來的兩個知青、李翠玲和剩下的幾個老知青都記了八個工分;

徐遠軍、李建華等幾個新來的男知青也被記了七個工分,第一次幹農活能有這個樣子的工分,他們心裡也挺滿足的;

只有劉真真一人只記了四個工分,還不如村裡十來歲的小孩子。

這次,李翠玲學老實了,哪怕心中頗有微詞也沒有再說什麼,倒是一旁的劉真真忍不住了,開口就說道:

“這不公平,他們最高的有十個工分,憑什麼我才四個工分,莫不是你們收了什麼好處?”

劉真真只顧著發洩心中的不滿,完全沒注意到當她把話說出來口的瞬間,眾人的臉色都變得非常難看。

顯然,她這幾句簡簡單單的話,不僅把知青們全說進去了,還把村民們和剛打照面的兩個記分員也一起得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