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幾天過去了,謝芸娘看著面前的屏風舒緩地露出一抹笑容。
“天呀呀,我就說妹妹你繡工精巧,不說鎮上,就是全縣也找不出幾個有你這般手藝的人。”
顧娘子拉著謝芸孃的手好一番誇讚,直把謝芸娘誇的臉都紅了。
“以往都是我從你這買繡品然後或送人或自己收著,今天這個屏風價值幾何我也不好說。”
顧娘子想了想道:“這樣,你先回去。我找些好東西裝裱一下,裝裱好了我就拿去給縣裡的夫人小姐看看能值多少錢。賣出去的錢我收一成當個辛苦費,過兩天你來找我拿。”
“都聽姐姐的。”
安林鎮不算富裕,她的屏風在鎮上賣不出什麼好的價錢,只能去縣裡看。
“這麼短的功夫繡這麼精妙的東西,一定沒少熬夜吧。”顧娘子看著她的黑眼圈,有些心疼地道。
謝芸娘搖頭,“自那天回去以後婆婆就不讓我乾重活了,我每天起來一心就撲在刺繡上,沒了瑣事拌身速度就提了上來,倒沒什麼辛苦的。”
說到這顧娘子也有些感慨,“我原不是多管閒事的人,不過是跟你有幾分眼緣,又見你婆婆是個明事理的就多了一句嘴,幸好她是聽得進話的,不然我都怕你因為我回去要受磋磨。現在好了,你又有更多時間刺繡,既不浪費你的手藝又能給家裡補貼點花費,一舉兩得。”
謝芸娘起身朝顧娘子行了一禮,“婆婆對我也很好,不過還是要多謝姐姐,不然我們哪裡想得到這些呢。”
她之前倒是想過只刺繡不幹活,但她冷眼觀察了一陣,家裡瑣瑣碎碎的事太多,她完全不幹的話王氏一個人要忙死。地裡活本來就忙沒辦法,但家裡養的兩頭豬天天打豬草都喂不飽,讓她停下刺繡去山上打豬草很不划算。不過她初來乍到不好開口,原本想著再過一兩年王氏心裡對她沒有芥蒂了再想法子跟王氏說談這些,沒想到顧娘子竟然幫了她一個大忙。
顧娘子抿嘴笑笑,拉著她的手站了起來。
“走,我帶你去挑些料子,你拿回去做帕子也好,做香囊也好。”
謝芸娘有些抱歉地看著顧娘子,“家裡還剩一些料子,等我把那些做完了再過來挑吧。”
好些繡娘把眼睛都繡瞎了,之前還不覺著,這次繡屏風她才真切地感受到刺繡有多費眼睛,連手指頭都戳到好幾次,得好好休息一陣才行。
顧娘子道:“無妨,你先挑了回去放著,什麼時候做好什麼時候送過來。”
謝芸娘最終還是挑了些料子被顧娘子笑容滿面地送出了布莊。
顧娘子眉頭一挑,“那是你相公?”
李大牛一直在角落裡等著,一看謝芸娘出來就走了過來,但看見顧娘子也在又退了回去。
謝芸娘朝他招招手,他才上前。
“這是我顧姐姐,是這布莊的老闆娘。”
李大牛微微點頭,“顧娘子。”
“大兄弟客氣了,不嫌棄的話可隨芸娘叫我一聲姐姐。”
李大牛搖頭,“不敢。”
顧娘子沒再說什麼,跟謝芸娘說了兩句話就進去了。
遠看顧娘子進去了李大牛才如釋重負般拍了拍胸口,“呼,我們去買鹽,然後就回去吧。”
“好。”
買完鹽夫妻倆就準備回家,之前兩人來鎮上的時候每次回去都會買幾個包子、饅頭回去。再後來謝芸娘習慣了鄉下生活以後每次都會提早做點東西吃了再來,就很少再買吃的,李修梁也很懂事,沒有鬧著要零嘴。
走到半路李大牛才問:“今天的繡品賣了多少錢?”
“嗯,沒拿到錢……”
李大牛有些錯愕,“這,可靠嗎?”
“我聽鎮上的人說顧娘子的鋪子開了好幾年,什麼繡品沒見過,不至於騙我什麼。”況且她又不認識人,找不到門路賣,就算去大戶人家的後門守著人家也不一定收,只能把希望放在顧娘子身上。
這些事李大牛也不咋瞭解,聽完便道:“我也不懂,你自己想好了就行。”
“眼看就要冷了,山上的草都枯了,家裡兩頭豬,以前娘都是怎麼喂的?”
李大牛道:“以前也是養兩頭,我們下地的時候看見豬能吃的東西就會帶回去,娘每天下地半天,其餘時候都在打豬草但也不太夠吃。就種了很多紅薯,每隔一段時間就去割紅薯騰,直到下霜才把紅薯收回來,再過個十來天爹孃會賣掉一頭豬,剩下那條家裡地窖放了很多曬乾的紅薯騰到時候煮熟了喂就行。”
李大牛想了想又補充道:“再說了我們這裡不是北方,到了12月份山上、地裡田間還是會有一些豬草,你不用太擔心。”
謝芸娘點點頭,然後從揹簍裡拿出早上帶來的紅薯,兩個人一邊吃一邊走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