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時期,蘇州城有一個年輕男子,名喚張善,此人吃齋唸佛,樂善好施,但張善的妻子李氏卻是個尖酸刻薄,見識短淺,愛佔便宜的人,有時還做一些損人利已的小勾當,不過她做這些事都是揹著張善的,若張善知道必定訓斥與她。
張善平時做些買賣,家庭殷實,日子紅火,美中不足的就是成婚多年沒有一兒半女,他們也一直吃藥調理,還去廟裡祈求神靈,但李氏的肚子一直沒有動靜,這讓夫妻二人心中很是煩悶,可也無計可施,只能順其自然。
再說蘇州城有一個叫王寶的人,家庭貧困,可也是個本分之人,也不曾幹過偷雞摸狗之事,因為老母親病故,王寶沒有銀錢買棺槨葬送母親,他知道張善家境殷實,就動了去偷盜的念頭。
夜裡,王寶就悄悄在張家的後牆上掏洞,一連兩日,終於大功告成。半夜時分,他順著洞爬進張善家中,偷走了五十兩銀子,然後將母親安葬。
王寶想:“我本是本分之人,之所以做出這種事情,是因為家中實在貧困,無錢葬母,這些錢我今生必定還他,如果還不上,那來生也要還上。”
第二日,張善發現自家後牆上有一個洞,這個洞還不小,足可以爬進來一個人,他心中已經有數,於是就清點家中銀兩,結果發現少了五十兩銀子。
張善經商,每日都能賺不少錢,五十兩銀子對他來說就不值一提,他把牆修好,丟銀子的事根本沒有放在心上,但李氏生性吝嗇,丟了五十兩銀子心中就很生氣,在院裡大罵偷盜的賊人,說丟了這麼多銀子能辦好多事情。
李氏正在院裡咒罵,忽然有一個和尚來到院裡,說要找張善,張善見有人來訪,趕緊把和尚請進屋裡,端茶倒水,自不必說,張善問和尚到此有何貴幹,和尚就說明了自已的來意。
原來,這和尚是雞公山的僧人,因為佛殿塌損,他下山來抄化修造,(所謂的抄化就是乞討,對於和尚來說不算乞討,只能說是募捐。)抄化多日,才積攢百兩銀子,但是太少了,要想重新修建廟宇還不夠,他想再到別處去募捐一些,帶著這些銀兩不方便,於是就想把這些銀子先寄放一個安全的地方,和尚打聽了一路,大家都說張善是個大善人,他想把銀子寄存在此處會很安全,於是就找到了張善家裡。
和尚說:“我到別處募捐夠了,再回來把這些銀子取走。”
張善聽了和尚的來意,說道:“師傅修繕廟宇是積德行善之事,你只管把銀子放在寒舍,早晚迴轉來取便是。”
和尚拿出銀子,張善如數清點,然後交給李氏,讓她好好保管,李氏接過銀子,心中歡喜,自已剛剛丟失了五十兩銀子,如今居然有人送上一百兩來,這麼一算,還賺了五十兩,心中的氣就一下子煙消雲散了。
李氏把銀子放入櫃中,心中便打定了主意,等那和尚來要,就說沒有看見過他的銀子,他又沒有證據,也奈何不了她。
一日,張善要去雞公山去燒香求子,臨走時囑咐李氏說,“我去雞公山要多日才能迴轉,如若和尚來取回銀兩,你悉數交還便是。”,他要是沒有吃飯,你就準備些齋飯給他吃,也算是你的功德。”
李氏面部帶笑:“官人放心去吧,我會按照你的吩咐行事的。”
張善吩咐完妻子便離開了,他走後幾日,和尚就回轉了,他來到張家,要取回銀兩。沒想到李氏卻說:“你何時在我家寄存銀子?你一個出家之人,怎麼空口無憑說瞎話?,你肯定是記錯了。”
和尚道:“我把銀子交給了張施主,張施主又交給你,你怎麼這麼快就忘了”
李氏見這和尚不走,還與自已辯解,就拿出了殺手鐧,她披頭散髮,鼻涕一把淚一把地哭訴道:“我要是見了你的銀子,我眼睛出血而死,我要是賴了你的賬,閻王爺把我打入十八層地獄……。”
和尚見她如此發毒誓,知道她是鐵了心的不願意給錢了,她一個女流之輩,又不好與她理論,就雙手合掌道:“阿彌陀佛,這些錢是我跑了很多地方募捐而來,為的是修建廟宇,你卻要黑了我這些銀兩,今生今世你吃下這些不屬於你的東西,恐怕來世你還是要還的”和尚說完,便憤然離去。
李氏見和尚已經死心離去,趕緊就止住了哭泣,心中歡喜,這銀子真的屬於自已了,只要不告訴張善,他永遠不會知道。
過了幾日,張善從雞公山回到家中,便問起那和尚有沒有來取銀子,李氏說,他剛走兩天那和尚就來取走了銀子,並給他做了齋飯招待,張善聽李氏這麼說,也就放心了,也算是完成了一件積德的事。
過了幾年,李氏懷孕生下一個兒子,取名張平,有了孩子,張家的日子就更加美滿幸福,張善也一如既往地做著善事,五年之後,夫婦二人又得一子,取名張安,夫妻二人希望這兩個孩子平安長大。
兩個孩子慢慢長大,大兒子張平勤勞肯幹,從來都不亂花錢,把攢下的錢都存了起來,把家裡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張善夫婦看在眼裡,喜在心裡。
常言道:“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張善的二兒子張安就讓夫婦二人很是發愁,因為這個兒子不務正業,吃喝嫖賭,樣樣俱全,他在外欠下了不少外債,人家上門討債,張善夫婦不免就會拿錢來還。
這些年,張善的年老,已經把生意都交給了大兒子經營,家裡的錢也是大兒子所賺,張善見小兒子不思悔改,繼續在外吃喝嫖賭,他心疼大兒子的辛苦,恨小兒子的不爭氣,於是就主持給兄弟二人分了家,省的老二再連累老大。
分了家之後,老二就更加無拘無束了,一出去就是十天半月不進家門,而老大把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的,財富也是越積越多。
不到一年,老二張安就把自已分得的財產全部花完,然後又花父母的一份,父母的一份被花完,就去找老大張平討要,如若不給,他就會糾結一群狐朋狗友去哥哥的店裡鬧,又砸又搶。
老大張平是本分老實之人,怎能受得了弟弟的這般折騰,一氣之下就得了重病,這一病就沒有再起來,不久便病死了。
張平病亡,張善痛心疾首,說道:“老天怎麼如此不公,成器的倒病死了,不成器的倒不生病!”
李氏更是悲痛欲絕,失聲痛哭,每日以淚洗面,最終哭得眼睛出血而死。
老大張平和李氏死了之後,張家只剩下張善和小兒子張安,張安依然是我行我素,天天穿梭於花柳巷,掏空了身子,還患上了癆病,最後也一命嗚呼!
原本幸福的四口之家,如今死了三個,只剩下張善一人苟活在世,他怎麼也想不明白,自已一生行善,怎麼會落得個如此悲涼的下場?
張善想:“我這兩個孽障是雞公山求來的,如今被閻王爺收去,難道雞公山大帝不知道?我要去雞公山大帝面前問個明白,到底是我上輩子造了什麼孽?還有妻子李氏,今生也不曾做什麼虧心事,怎麼也如此悲慘離去?如果不明因果,我死不瞑目。”
張善來到雞公山上,跪在大帝面前,一邊哭泣,一邊懇求大帝做主,哭著哭著就暈死了過去。
恍惚中,有個鬼差來到他面前道:“閻王招你而去。”
張善道:“我正要求見閻王。”
很快,張善被鬼差帶到閻王面前,閻王問道:“張善,你為何要到雞公大帝面前告我?”
張善道:“我妻子和兩個兒子不曾做什麼虧心之事,為何要把他們收去?家中留下我一人,痛不欲生,才去求大帝做主。”
閻王命令鬼差把張平張安二兄弟帶到大殿之上,張善見到兩個兒子,很是歡喜。張安對張平喚道:“大哥,父親要救我們回家去了。”
沒想到張平一臉冷漠說道:“我不是你大哥,我是王寶,當年為了埋葬母親,偷了張家五十兩銀子,如今已經加了幾百倍的利錢還了張家,我已經和張家沒有任何關係了。”
張善聽大兒子這麼說,就對張安說道:“那你跟為父回家吧。”
沒想到張安說道:“我也不是你的兒子,我本是雞公山的僧人,當年我把一百兩銀子放於你家,你那婦人李氏卻黑了我的銀子,如今也百倍還我了,咱們也沒有關係了。”
張善一聽大吃一驚,那李氏分明說銀子已經歸還僧人,這到底是怎麼回事?於是懇求閻王見李氏一面。
鬼差便把李氏帶到堂前,張善見李氏被腳鐐手銬銬了起來,很吃驚,問道:“你犯了什麼罪,怎麼會受到如此懲罰?”
李氏痛哭流涕說道:“當初我黑了雞公山和尚的銀子,併發下毒誓,說自已會眼睛流血而死,被打入十八層地獄,事到如今,你如何救我?”李氏拉著張善的衣袖痛哭不止,閻王大怒,拍案大喝,張善就醒了過來,發現自已睡在神案之前。
剛才的夢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張善悟道,所有的一切都是世間因果,這些人都是自已的冤家債主,想開了之後便止住了悲傷,從此便到雞公山出家修行去了。
各位看官: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一個道理,人活在世上,不是自已的東西就不要貪,欠債還錢天經地義,如果這輩子不還,下輩子也是要還的。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大家說對不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