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43章 男子做客,偷走進士妻子誘姦,鴿子說:留我吃蛋

明朝浙江紹興有一個販茶的商人,名叫原貴,家中世代為商,家財萬貫,這原貴長的也是一表人才,風流倜儻,妻子梅氏也是一個大家閨秀,端莊秀麗,夫妻二人甚是恩愛,如膠似漆。

這原貴和妻子感情雖然很好,但他卻不是一個專情的人,喜歡在外面沾花惹草,是花柳巷的常客,有時還勾搭人妻,妻子梅氏多次勸阻,可他卻不以為然,說道:“咱倆是長久夫妻,外面的都是露水情緣,當不得真的。”

梅氏見勸他沒用,也只能預設,就這樣,原貴過著家裡紅旗不倒,外面彩旗飄飄的日子,很是愜意,可天有不測風雲,就在兩年前,梅氏病亡,如今留下原貴單身一人。

原貴依然經常在外面吃花酒,勾搭小娘子,外面的女子知道原氏家財萬貫,如今他妻子已死,都想轉正,做原家的女主人,可這原貴就是不鬆口,因為他在外面只是玩玩而已,並沒有動真情。

他想,自已如果再娶,一定要娶個令他看一眼就魂不守舍的女子,那樣的日子才會永遠充滿激情。

這原貴是著名的茶葉商人,每年春天都會去濟南府販賣茶葉,來到濟南府之後,他和管家劉三以及自已的隨從就在一家旅店住下了。

由於來濟南販賣茶葉的客商較少,茶葉供不應求,不到半月,他帶來的茶葉已經被搶購一空,原貴也大賺了一筆。

陽春三月,濟南府有大型的廟會,趕廟會的是人山人海,男女老少,大姑娘小媳婦三五成群,結對遊玩,非常的熱鬧,原貴就不急著回去,打算在濟南玩幾日再回轉。

一日,原貴和管家劉三在廟會上閒逛,突然聽到有女子的笑聲,就如那百靈鳥的歌唱,非常的動聽,他心想,這麼好聽的聲音,那人長的肯定也不會錯,於是就忍不住朝笑聲傳來的方向看去。

這一看不打緊,居然看見一個身穿粉色紗裙的窈窕女子,她膚如凝脂,明媚皓齒,那樣子就如天仙下凡一般。粉衣女子正和幾個婦人說話,不時發出銀鈴般笑聲,原貴走南闖北,也是見過世面的人,但這麼貌美的女子卻是第一見,就一時看呆了。

劉三看到那貌美女子也是驚為天人,見自家主子如此痴迷,就說道:“這小娘子真是天仙下凡啊!”

原貴人說道:“這麼美的娘子,要是和她共度春宵,死而無憾!”於是就對劉三說,讓他去查查這娘子是誰。

於是劉三就暗中跟隨,只見那女子和一個丫鬟走進了一個宅子,他便向周圍打聽這家人的情況,打探清楚之後就去給原貴說了。

原來,這個女子名叫玉娘,年方十八,和丈夫新婚不久,她的丈夫是當地有名的舉人,名叫李仁良,此時進京趕考去了,家中就剩下玉娘和她的公爹李老漢,還有兩個丫頭一起生活。

原貴聽了大喜,這玉娘丈夫不在家,這不正是個好機會嗎?但如何得到這小娘子,他一時間也沒有注意,就問劉三怎麼辦?

劉三以前沒少幹雞鳴狗盜之事,這對他來說就是小菜一碟,他眼珠子一轉就有了主意,便附在原貴耳邊,這般那般說了一番,原貴覺得這個方法很好,就頻頻點頭,臉上露出猥瑣的笑容。

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劉三帶人潛入了玉孃的房裡,玉娘被人驚醒,她正要叫喊,卻被東西塞住了嘴,她的手腳被幾個蒙面人捆綁,眼睛也被蒙上了,玉娘動彈不得,也叫不出聲,只能任人把她抗走。

此時的原貴已經租好了船,在碼頭等著,劉三一夥人把玉娘帶到船上之後,就立刻開船離開了,直到船行出濟南地界百里之外,原貴才給玉娘把繩子解開,又把她嘴裡塞的布和眼睛上蒙的布拿掉。

玉娘一看有一個陌生男子站在自已面前,就質問他是誰,要帶她去哪裡?原貴人看著玉娘驚慌失措的樣子,說道:“小娘子,不要怕,我這是帶你回家。”玉娘知道自已是遇到採花大盜了,多說無益,就不再做聲,只是默默流淚。

原貴把玉娘帶回家中後,就與她拜堂成親,玉娘想自已已經有了夫君,一女怎可嫁二夫?與其這樣,她還不如一死了之,可想到自已已經懷有身孕,就打消了自殺的念頭。

說道:“讓我嫁給你可以,但我有個條件。”原貴趕緊說道:“什麼條件?娘子請講,只要我能做到,一定答應你。”

玉娘就把自已已經有孕在身與他說了,說生孩子之前不能同房,原貴一聽心中就很不爽,他早已是心急火燎了,天天守住一個美若天仙的娘子卻不能圓房,這不是要他的命嗎?

他靈機一動說道:“我答應娘子,不圓房可以,但娘子要和我飲酒作樂,睡在一張床上說說話,解解悶總可以吧?”

玉娘知道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的道理,她怕把原貴惹急了,來個霸王硬上弓她也沒有辦法,既然他答應不圓房了,自已就退讓一步,就同意了原貴的要求。

晚上,二人在房內飲酒,玉娘本來是滴酒不沾的,喝了一杯就咳嗽不止,憋得是臉紅脖子粗的,原貴見狀,趕緊給她倒水,心疼說道:“娘子不能飲酒就不飲了,你這樣真是讓我心疼啊!”

玉娘就以茶代酒,二人邊喝邊聊,不覺已經是深夜,原貴就攙扶玉娘上床休息,他寬衣解帶,玉娘卻和衣而睡。

玉娘身懷有孕,容易疲勞,躺在床上很快就睡著了,而身邊的原貴卻蠢蠢欲動,他裝醉解開玉孃的衣服,成了好事,玉娘十分惱怒,但也沒有方法。從此之後,二人就成了真正的夫妻。

玉孃的身子一天天沉重,原貴就給玉娘安排了四個丫頭照顧,其中一個丫頭名叫秋月,秋月長得清秀可人,而且心靈手巧,對玉娘照顧的無微不至,玉娘很是感激,二人相談甚歡,就成了無話不談的好姐妹。

原來這秋月是管家劉三的老婆,她原本是濟南府一個大戶人家的丫頭,被劉三看到,就把她搶來為妻。玉娘也把自已的遭遇說給秋月,說她也是被原貴搶來的,二人真是同病相憐,又同時濟南老鄉,關係就更好了。

轉眼就過去了大半年,玉娘生下一個男孩,坐月子期間,不能行夫妻之事,這讓原貴很是鬱悶,以前他經常去花柳巷喝花酒,勾引別人家的小媳婦,自從玉娘進了家門,他就天天纏著玉娘,再也沒有去外面打野食。

如今不能和玉娘同房,他就想著出去應急,就在這時,秋月給他端茶進屋,原貴看見秋月,心中便有了邪念,說道:“你丈夫劉三今天回來嗎?”

秋月說道:“大官人讓他出去置辦貨物,至少要五六天才能回來。”

原貴聽了心中大喜,邊說道:“秋月可否幫我一個忙?”

秋月一愣問他要幫什麼忙,原貴就把自已的心思說了,說玉娘生產無法同房,想與秋月發生親密關係,秋月一聽就紅了臉,轉身就要走,卻被原貴一把抱住求歡。

秋月羞得面紅耳赤,掙扎著說道:“大官人不要著急,在這裡被人看到,傳到劉三耳朵裡就不好了,不如晚上去我房裡。”原貴聽了大喜,就放開了秋月。

秋月本來就是劉三搶來的,那劉三長得又醜,而原貴長的是風流倜儻,秋月心中也是很歡喜,晚上就為原貴留了門,夜裡,原貴悄悄來到秋月房裡,二人行了雲雨之事,從此之後,二人就成了地下情人,總是趁著劉三不在家的時候偷偷行樂。

秋月和原貴的事情,秋月也沒有隱瞞玉娘,玉娘聽了並不責怪,而是讓她小心劉三,玉娘不但沒有責怪她,還為她的安全著想,秋月也很感動。

劉三以前做過山賊,心狠手辣,要是劉三知道她與原貴的事情,一定不會饒過他們的,秋月和原貴偷情就更加小心。

這日,劉三又被原貴派出去置辦貨品,本來要十來天才能回來的,可這次辦得非常順利,七天頭上就回轉了。

劉三回到家已經是半夜時分,走到房間門前,就聽到了一陣不可描述的聲音,他一聽就明白了,頓時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一腳踹開門,抽出身上的短刀就朝床上的人捅去,一連捅了數刀,手腕都痠痛了才住手。

房間太黑,什麼都看不見,他只知道有個野男人正在和秋月偷情,就拼命地朝床上的人刺去,這會兒他才回過神來,點燈一看,床上之人居然是原貴,此時他已經氣絕身亡了,而秋月已經不知去向。

劉三一看出了人命,就連夜逃跑去尋找秋月,可還是被衙門的人抓住了,隨即打入死牢,秋後問斬。

原貴被劉三殺害,玉娘就沒有了束縛,她收拾行李,準備抱住孩子回濟南去,可就在這時,縣令前來。

縣令見玉娘嬌美如花,就對玉娘說道:“如今你丈夫一死,你們孤兒寡母也是不易,不如跟我同去,給你物色個好人家。”

玉娘趕緊跪在縣令跟前,說了自已的遭遇,如今他要回濟南和自已的夫君相聚,縣令聽了也是唏噓不已,很是同情,就說道:“你一個女子抱著孩子也不安全,我讓人送你回濟南府。”

玉娘趕緊跪下千恩萬謝,拿起行李,抱住孩子,就隨縣令去了,上船的時候,一個婆子幫玉娘抱住孩子,讓她先上,誰知玉娘剛一上船,船就開了,那個婆子並沒有上船,而是跑著孩子走了。

玉娘知道自已上當了,就大喊大叫著要他們把船開回去,她要找自已的孩子,可這些人根本不理會她,她跑到船頭就要跳河,卻被幾個大漢拉住。

玉娘坐在船上,悲痛萬分,她本來想著回家和丈夫團聚,沒想到孩子也被人騙走了,自已又不知道被帶到哪裡去,想著想著就痛哭失聲。

這些人把她送到了蘇州府衙,那時刺史見到玉娘更是驚為天人,對縣令誇讚一番,那縣令見刺史大人喜歡,心中就十分歡喜,就歡天喜地的回去了。

再說當今朝廷是奸臣當道,有一個姓王的丞相,此人光明磊落,不願意和姦臣同道,多次要求辭官,皇帝不允許,他怕自已被奸臣所害,就不談政事,整日沉迷酒色,安度晚年。

一些阿諛奉承之輩,就重金購買,或者強取豪奪,弄來美女獻給王丞相,王丞相也是來者不拒,一一笑納。

蘇州府衙的時刺史見玉娘貌美如花,就把她送給了那王丞相,王丞相一見玉娘也是十分喜歡,讓他做自已的通房丫頭。

再說濟南府的李仁良,去京城趕考高中進士,半年後才回轉,這半年來,他無時無刻不再想念家中的妻子,終於高中回來,可走進家門,就看見父親老淚縱橫的迎了上來,而沒有見到妻子玉娘,心中很是納悶。

他趕緊扶住父親,問他為何哭泣,李老漢就把玉娘失蹤的事給自已的兒子說了,李仁良聽了猶如晴天霹靂,也流下淚來,問父親有沒有報官,父親說報了官,但依然是杳無音訊。

李仁良想到恩愛夫妻如今分離,又不知妻子現狀如何,就心如刀割,整夜地躺在床上流淚,白天也是精神恍惚,什麼事都不想幹,要麼以酒澆愁,要麼傻傻發呆,李老漢心疼兒子,時常勸慰,可也沒有作用。

這李仁良中了進士,朝廷讓他在京城做中書,他回來是接自已的妻子和老父親的,怎料妻子失蹤,他心中難受,就在家裡多呆了些時日,眼看上任的日子到了,他還沒有進京赴任,朝廷就派人來通知他。

李老漢勸兒子趕緊去上任,否則就犯了欺君之罪,李仁良沒辦法,只能坐船去上任,而李老漢則留在了家裡,他說要等玉娘回來。

李仁良不敢違背聖命,就帶了盤纏和官憑坐船出發了,誰知在船上遭遇強盜,他跳入河中,才保住了一條性命。

銀錢丟了是小事,可官憑在那包袱裡,被強盜一起搶走了,沒有了官憑,他連官也做不成了,李仁良是欲哭無淚,此時他想掉頭回家,又覺得無顏面對父親,心中悲傷,就坐在一座大山腳下哭泣。

這時,一個採藥的老太路過,問他是哪裡人?為何在此哭泣,李仁良就說自已是濟南府的李仁良,中了進士前去上任,結果盤纏和官憑都被強盜搶走了,老太說道:“大官人不必哭泣,你跟我到家中,先歇一晚,明日再做打算。”

此時天色已晚,李仁良沒法,只得跟著老太去了,老太說她是孤身一人,手裡有一些銀錢,讓他拿去做盤纏,到京城求官,李仁良千恩萬謝,說道:“如今官憑已丟了,還如何求官?”

老太說道:“大官人不要氣餒,不去試試怎麼就知道不成呢?”李仁良受到鼓舞,就收了銀子,說這官能不能求成,這些錢他一定會還的。

老太家中養了鴿子,就要殺鴿子招待李仁良,李仁良想到自已的妻子玉娘喜歡吃鴿子蛋,心中就很悲傷,就說不要殺鴿子,吃些素食就行,老太見他如此說,就做了素食招待。

夜裡,李仁良做了一個夢,他夢見一隻白鴿站在床前,說道:“留我吃蛋!”,他從夢中醒來,覺得蹊蹺,想到自已的妻子,不免又是一陣悲傷。

次日天亮,李仁良拿了銀錢,告別老太,就獨自去了京城,來到京城,他找了一個旅店住下,白天就去吏部,把自已官憑丟失一事給吏部官員說明,可沒有了官憑,無憑無據的,人家根本不相信他。

李仁良回到旅店,心中鬱悶,想著身上的盤纏已經花完,官又沒有求到,又想到自已妻子玉娘,不免淚眼汪汪,坐在那裡無比鬱悶。

這時,一個五十多歲的老人走進店裡,看這人的打扮像是一個押司,這人看見李仁良,就作揖坐在了他的對面,問道:“足下何方人氏?到此有何貴幹?”

李仁良本來心裡就難受,不問還好,他這一問,就忍不住淚如雨下,把自已官憑丟失,多次去吏部求官無果都一一說了,那人很是同情他,說道:“求官一事,我幫你問問,明日有了訊息我再來告訴你。\"說完就走了,李仁良趕緊起身謝恩。

第二日,果然有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來到旅店,他告訴李仁良,王丞相有請,李仁良一聽,喜不自勝,他想肯定是昨日的那個押司幫了他的忙,王丞相才要見他,看來自已是有希望了。

李仁良就跟著那人來到了丞相府,當他見到丞相時就愣住了,眼前的王丞相不就是昨天的押司嗎?他感到太不可思議了,趕緊就跪拜王丞相。

就在這時,有一個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子端著茶盤來到大廳,李仁良無意間抬眸,就看見那女子的長相,他吃驚的一下子就站了起來,這個女子不就是她的妻子玉娘嗎?

他忍不住脫口而出:“玉娘!”,那女子一驚,手中的茶盤就掉落在地上,摔了個粉碎,她趕緊跪在王丞相面前求饒。

王丞相很納悶,就把二人叫到內堂,問他們是什麼關係,一開始二人不敢說出實情,經過王丞相的再三盤問,他們才說是夫妻,玉娘把自已被人搶走,又如何被帶到這裡,以及自已的孩子被抱走一事都給王丞相說了。

王丞相聽了是唏噓不已,就成全了這對苦命鴛鴦,在丞相府為二人舉辦了婚禮,又寫了證明,讓李仁良去上任了,他又派人去蘇州府衙,把玉孃的兒子找了回來。

李仁良一家三口團聚,多虧了王丞相,夫妻二人給王丞相跪下謝恩,說他的大恩大德永世難忘。

李仁良回到家鄉把父親接到京城居住,他又去把那個幫助他的孤寡老太也接到了京城,李老漢和老太一見面,就抱頭痛哭。

原來,這個老太就是李仁良的親生母親劉氏,在李仁良三歲時,劉氏被人拐走,她被轉賣了幾家,最後她裝瘋賣傻才逃了出來,她想自已已經被玷汙了,沒臉回去見丈夫兒子,就隱姓冒名生活在大山腳下,靠挖草藥,養鴿子度日。

劉氏本來就心地善良,那日,見李仁良在那裡哭泣,就上前問他為何哭泣,當她得知這個年輕人是濟南府的李仁良時,就知道他就是自已的兒子,但沒敢相認,把她這麼多年的積蓄給了李仁良,讓他去京城求官。

李仁良上任之後,去找她報恩,說要接她到京城給她養老送終時,她還是拒絕了,但李仁良說,如果她不去,他就會長跪不起,劉氏心疼兒子,就答應了。李仁良得知這個好心的老太太就是自已的母親時,也是又驚又喜,抱住痛哭。

劉氏來京城的時候,就把自已的幾隻鴿子也帶來了,這些鴿子每日下蛋,王氏就讓丫頭做給玉娘吃,說吃鴿子蛋滋補,把身體補好了,還多給她生幾個孫子孫女,這也就應了鴿子託夢時說的話,“留我吃蛋。”

李仁良夫妻恩愛,孝敬父母,疼愛兒子,一家人的生活溫馨幸福,一年後,玉娘又生下一個女一兒。

一直沒有兒子的王丞相也在一年後得到一個大胖小子,王丞相老來得子,喜得合不攏嘴,一下子年輕了十幾歲。

李仁良夫妻一生孕育三子一女,孩子們個個孝順,三個兒子都做了大官,女兒嫁給王丞相之子。夫婦二人無病終老。

各位看官:李仁良和玉娘是不幸的,但又是幸運的,他們遇到了善良的王丞相,李仁良才得了官,夫妻二人重新相聚,又找回了自已失散的孩子。

王丞相老年得子,好人也得到了好報。而原貴和劉三做了壞事,也得到了報應,可謂是大快人心。

本故事告訴我們做人要善良,不要作惡,大家說對不對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