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實現了一個心願,董明碩特地把劉瑾惠接來,準備在屋子裡設立一個電熱絲爐子,上面擺著一個大平底鍋,方便隨吃隨放。吃火鍋的感覺真是太棒了,特別是配上五糧液的羊肉,那簡直是美味至極!
吃完火鍋,劉瑾惠還沒動手,劉小春就趕緊走進廚房處理食材。這些人在家裡懶散慣了,但在董明碩這裡反而變得勤快起來。
“明碩,你為什麼要買這個房子?雖然這房子很安靜,但也太破舊了吧?“
“你就不懂了,這就是我想要的生活方式,接地氣,而且院子裡有清泉水。想象一下早上打一桶水,泡杯茶,多麼悠閒!“
“你這是在為老頭的日子做準備嗎?“
"嘿嘿,今天就讓老頭示範一下什麼叫做保持年輕心態,永葆青春的人!"
他們談笑風生,次日醒來時已是陽光明媚。劉瑾惠早早上班去了,留下董明碩感到有些無聊。他吃了些早餐,泡了壺茶,開始閱讀。
董明碩並不講究喝茶的儀式,但能品出茶的好壞。至於為什麼好,他並不清楚,他認為茶道屬於玄學範疇,懂了就懂,不懂就不懂。
正在品茶的時候,聽到敲門聲,劉小春帶著幾個小弟進來,手裡抱著一疊疊的圖紙。
“哥,老頭已經處理完了,他真黑,一本圖紙要價十塊錢!“
"這就是知識就是金錢,別隨便叫他老頭,他姓衛!"
董明碩非常滿意,這些翻譯都是單獨用白紙複製的,原圖沒有損壞或塗抹,這顯示了專業水平。
他翻看了幾本機床和船舶的圖紙,將它們放到一邊。這些東西對於他這個小老闆來說,水平太高了,他不可能完成這些工程。
然而,對於幾套柴油機的圖紙,董明碩感到非常滿意。柴油機非常出色,直到後來,大卡車上都裝備了柴油發動機,它們動力強勁,價格低廉。齊州市有柴油機廠,漢南機械廠使用的柴油機也是從那裡購買的。
也許這些柴油機還能賣個好價錢,因為在現在的國內,成功研製出成熟的柴油發動機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幾乎所有的技術都是從蘇聯那裡借鑑來的。
進入了21世紀以來,許多重型裝置的外觀相似度很高,都具有濃厚的蘇聯風格。甚至很多核心計算技術都源自蘇聯,雖然並不是說國內技術不出色,而是因為蘇聯的產品質量一直很高。
董明碩自己或許不認識齊州柴油機廠的人,但肯定有人認識,畢竟他的師傅與他們有經常往來。
理想雖美好,但現實卻充滿挑戰。萬師傅傳來的訊息表明,目前他們應付不了現有的工作,因此無法分心去從事其他事情。
既然如此,就將這些東西保留下來吧,這些幾千塊錢的物品,還是可以承受的。
南下計劃再次啟動,謝名和陳為都從家鄉回來了。董明碩這邊暫時沒有太多事情,所以自然要給他們一些假期,畢竟他們有家庭需要照顧。
“家庭情況還好嗎?“
“一切都好,家裡經濟狀況穩定,孩子也要上小學了,農產收成也不錯,足夠維持家庭開支了!“
關心下屬的家庭狀況是每個好領導必備的素質。如果員工的家庭有問題,就難以期望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到公司工作中。況且,董明碩正要迎來一項重要的任務!
在蘇中,連日陰雨綿綿,這個季節下雨一兩週是司空見慣的,讓北方人感到相當不適應。
“兄弟,我們在這個行業真的很難做了。自從蘇聯解體後,整個市場亂了一團,我們的產品銷路不暢,價格也直線下降。英國一下子賣了幾百噸白糖給蘇聯,這個市場真是瘋狂,不管有多少人競爭。“
“而且,不僅英國,美國人也加入了競爭,甚至有些食品快過期了,他們也賣給了蘇聯。不過至少我們在服裝方面還有些優勢,所以這次我們帶了一批服裝去,雖然盈利有限,但至少有銷路。相比之下,二手裝置仍然有市場,國內需求仍然強勁。“ 陳軒看著董明碩拿起酒杯,輕輕碰了一下。
董明碩傾聽陳軒的話,蘇聯解體導致國門開放,曾經的競爭對手現在成了他們的改革專家,紛紛向蘇聯傾銷冷戰時期為對抗蘇聯儲備的食品和物資。然而,西方國家對於二手裝置並不感興趣,最終讓國內市場受益。
“那就繼續做下去吧。只要是裝置,不管用途如何,都採購過來。我們國家如此龐大,各種裝置都有市場需求!“
董明碩乾了杯黃酒,趁著陽光明媚,趕緊去晾曬稻草。雖然蘇聯輕工產業不再有利可圖,但亂局還未結束,重工裝置仍然有潛力可挖。
元月18日,董明碩身處滬城的一家小旅館,緊握當天的報紙,內心充滿了憤怒。
他經過了長時間的準備,為的就是抓住這個一夜暴富的機會。如果他能成功,下半輩子的生活就無憂無慮了。然而,歷史卻跟他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玩笑。
董明碩知道認購證可以賺錢,但他從未想過,這個機會只提供給了滬城的居民。這也難怪他們能迅速致富,這顯然是地域歧視的體現。
他放下報紙,思考著。原本他計劃讓自己的團隊分開購買,以免引人注目,但卻遇到了這種意外情況。
“陳軒,你去讓兄弟們調查一下滬城郊區有沒有那種年輕人,二三十歲,沒有親友關係的。找個聰明點的,能說滬城話的人。“
“你在蘇中呆了這麼長時間,郊區有沒有那種能容納百十人的工廠,他們可以做什麼都無所謂。支付一個月兩三百塊錢的工資,但要求他們押著身份證。“ 考慮了一下,董明碩又補充道,“這些人不能白拿工資,他們必須得做點事情。“
陳軒雖然不明白董明碩的意圖,但知道他這是一個重要任務,必須盡力完成。
幾天後,董明碩收到了一百多張身份證。他首先嚐試使用身份證購買認購證,有些證券公司和銀行接受了,但也有些不接受。董明碩開始大量採購,不斷更換身份證,讓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證券公司和銀行購買認購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