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可選擇發動技能,水源源不斷的噴向那些花朵,除了安可個人,其他地方都積滿了水。
它們瘋狂的吸取那些水源,如同快要被餓死有一塊香噴噴的食物在眼前。
明明只是普通的水源但是……看這樣子像是把這個水想成了安可,喝的不是水而是腦海裡浮現出來的血。
真可怕……安可呆在那,也不敢動,傻站著感覺沒危險直接席地而坐。
看來…以後要注意了,這次第三天,就發生要我喪命。
天天待在花房,我也不能出去找線索,好麻煩。
腦子裡胡思亂想,看著那些詭異的花朵漸漸的變成原本模樣,她知道要結束了。
約過半小時,花房變得不似剛才那樣恐怖。
…………
在莊園的腹地,一座巍峨聳立的哥特式教堂,其尖塔直插雲霄,似乎在向世人宣告其不可動搖的地位。白晝之時,陽光透過五彩斑斕的玻璃窗,投射出一幅幅絢麗的光影畫卷,為這座古老建築披上了一層神秘而又莊嚴的面紗。然而,在這光鮮亮麗的外表背後,隱藏著一個更為深邃和陰暗的目的——這座教堂,成為了奴隸們心靈枷鎖的鑄造廠。
而每一天隨著第一縷曙光的到來,教堂的大鐘便開始敲響,那鐘聲悠揚而深遠,宛如一道無形的命令,穿透了莊園的每一寸土地,召喚著奴隸們前來接受洗禮。對於這些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們而言,鐘聲不僅是新一天的開始,更是他們必須遵從的號令,引領他們步入那個看似神聖卻實則陷阱重重的教堂。
踏入教堂內部,高聳的穹頂下是一排排整齊劃一的長椅,奴隸們在這裡匯聚,他們的面容透露出無盡的疲憊與迷茫,身上的粗布衣物與教堂內華美的裝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牧師站在金碧輝煌的祭壇之上,手中緊握著聖經,他的聲音洪亮而有穿透力,彷彿能夠直達天庭。他宣講的是救贖與順從,強調的是忍耐與服從,這些教義被巧妙地編織成一張無形的大網,將奴隸們的思想牢牢囚禁。
在牧師的口中,苦難被美化為通往天國的必經之路,反抗則被描繪為對神的不敬。他向奴隸們灌輸著,唯有透過無盡的辛勤勞作和對主人的絕對忠誠,他們的靈魂才有可能獲得救贖。這些話語,猶如一劑強效的麻醉劑,短暫緩解了奴隸們的痛楚,卻又深深紮根於他們的心靈深處,成為他們自我安慰的毒藥。
教堂的牆壁上,懸掛著一幅幅描繪聖徒受難的畫作,這些畫面無聲地傳達著同樣的訊息——忍受今生的苦難,以換取來世的天堂。奴隸們在這些影象前駐足凝視,他們的眼神中既有敬畏也有困惑,他們試圖在這些神聖的畫面中尋覓自已存在的意義,卻不曾察覺這一切都是精心策劃的幻象。
在教堂的一隅,擺放著一本本聖經,它們被置於最為顯眼的位置,供奴隸們閱讀。然而,這些書籍的內容往往經過精心的篩選,只保留那些強調順從和犧牲的篇章。奴隸們在翻閱中尋求解答,卻不自知自已正一步步陷入思想的牢籠。
當禮拜儀式落下帷幕,奴隸們步履沉重地離開教堂,心中的疑惑並未因此而消散。教堂的大門在他們身後緩緩閉合,陽光再次被厚重的木門隔絕在外,他們重返那個充滿苦難的現實世界。這座教堂,雖為他們提供了短暫的慰藉,卻也加劇了他們的無知與依賴,成為奴隸制度下精神控制的堅固堡壘。
在教堂的陰影之中,奴隸們的身影顯得愈發瘦弱與渺小。他們的一天從日出前開始,至日落後結束,其間幾乎沒有任何停歇。他們的雙手粗糙,肩負著莊園的重擔。但在教堂內,他們得以暫時忘卻身體的疲憊,心靈得到片刻的寧靜。在這裡,他們不再是奴隸,而是擁有尊嚴的人,是被上帝眷顧的孩子。
教堂的牆壁上掛著古老的油畫,描繪著聖經故事中的場景。在這些畫面中,奴隸們看到了自已的影子,他們在受難的耶穌身上看到了自已的痛苦,在昇天的基督身上看到了自已的希望。這些畫作不僅是藝術的傑作,更是他們心靈的寄託,讓他們相信即使在最黑暗的時刻,也有光明與救贖的可能。
在教堂的後院,有一片小小的墓地,那裡安葬著一些早逝的奴隸。他們的墓碑簡單樸素,沒有華麗的裝飾,只有一塊石頭,上面刻著他們的名字和生卒年月。這些墓碑見證了他們的存在,也見證了他們的苦難。在教堂的鐘聲中,他們的靈魂得到了安息,他們的故事被後人銘記。
託夢看著這些奴隸離去,心裡五味雜陳,不管怎麼說,自已好歹也是在人人平等的時代。
但是任務是不得不完成的。
教堂規則一:每天必須進行一次洗禮,不能延誤。
教堂規則二:教堂內的東西不可丟,丟了,就要用別的東西補上了,這種東西你並不想知道。
教堂規則三:你作為洗禮者,你也要對莊主表現無限的忠誠。
教堂規則四:無論教堂裡發生什麼,你都要選擇忽視,因為都是假象。
教堂規則五:你要記住你是誰,是來幹嘛的。
教堂規則六:九點五十到十點期間必須離開教堂。
還好之前是幹營銷的,說的好聽是營銷罷了。
可憐,不能當飯吃,何況這是詭異世界。
坐在教堂等待著晚上最後一次的洗禮。
不知道為什麼她感覺後面有人盯著她,託夢後背發涼,緩緩轉頭。
蔣宗看著沒有別的事情,就走到了小房間,看見裡面的人依舊躺在那。
昏暗的小書房裡,一位逝世者和存活者,氣氛不僅壓抑,更增添了幾分詭異。四壁的書架上,書籍如同見證了這位死去的前輩過往種種,它們的封面因年代久遠而斑駁陸離,有些甚至帶著裂痕,彷彿在訴說著一段段被歲月侵蝕的故事。這些書中,有的標題晦澀難懂,有的則是用不知名的文字書寫,它們靜靜地立在那裡,散發著一種令人不寒而慄的氣息。
房間中央,那張巨大的木製書桌顯得格外沉重,桌面上攤開的書籍,字跡清晰,一看就是近期又記錄了一下,紙張泛黃且脆弱,似乎只要輕輕一觸就會化作塵埃。那盞古老的油燈懸掛在書桌上方,它的火焰時而明亮,時而微弱,投下的影子在牆上舞動,彷彿有生命一般,讓人不禁心生恐懼。
牆角處,那個造型奇特的地球儀顯得異常孤寂,它的表面繪製著一些奇異的地理標記,有的地方甚至用黑色的墨水勾勒出了神秘的符號,讓人不由得聯想到古老的預言或是失落的傳說。地球儀旁邊的牆上,掛著的那幅褪色的畫像,畫像中的男子目光深邃,嘴角那一抹不易察覺的微笑,此刻看來更像是一種冷笑,讓人感到一陣陣寒意從脊背升起。
蔣宗走到那畫像處,輕輕撫摸著,這個長相……好像那位前輩。
微微收起眼底下神色,從房間裡找到黑布給蓋住,這東西可看著不太好啊。
蓋住後就走到那位逝世前輩,他總覺得,這很蹊蹺。
房間的一側,那扇狹窄的窗戶緊緊關閉,窗簾嚴實地遮擋住了外界的光線。
蔣宗想拉開窗簾,但發現,這個窗簾拉不動,然而,透過窗簾的縫隙,可以看到外面似乎有著不尋常的動靜,樹枝在風中瘋狂搖擺,影子在地面上扭曲變形,彷彿有什麼東西在窺視著這個小書房,又或者是在試圖闖入。
為什麼窗簾必須要拉著?想到自已房間都規則。
2F201房間規則:
規則1.回到房間後請在十點半入睡隨後熄燈,禁止開夜燈
為什麼那麼巧?窗外到底有什麼線索?肯定是危險的,也或者是危害莊園……直白點是莊主。
男人無奈的蹲在地上,看向鏡子裡的自已哪怕是模糊。
空氣中除了書香和木頭的氣息外,還夾雜著一絲絲潮溼和黴味,這種混合的味道讓人感到窒息。在這個昏暗又帶著些詭異的小房間裡,時間似乎停滯了,每一本書都像是一個沉睡的幽靈,等待著有人來喚醒它們,揭開它們背後的故事。
蔣宗蹲了不知道多久,站起來把日記放回去,好像能摸到一點故事背景了,還需要點證實才能往下大膽猜測。
在這個房間,即使是輕微的腳步聲也會引起迴響,蔣宗開始把那些書名一遍遍過目。
彷彿有看不見的存在在竊竊私語。這個小房間,既是知識的寶庫,又像是隱藏著某種不可告人的秘密,讓人既好奇又畏懼。在這個充滿具有恐怖氛圍的空間裡,每一次探索都可能是一次驚心動魄的冒險,每一次翻閱都可能是一次靈魂的觸碰。
怎麼找不到地理圖冊,明明…這裡有地球儀,按理說,為了瞭解這些貴客也會專門去了解一下。
男人仔細端詳著這些書籍。
昏暗而詭異的小房間中,每一個角落都似乎隱藏著不為人知的秘密。書架的最頂端,幾本厚重的皮革封面書籍緊緊相依,它們的邊緣已經磨損,露出了裡面泛黃的內頁,彷彿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這些書籍似乎很久沒有人翻閱過,它們靜靜地躺在那裡,像是等待著某個特定的人來揭開它們的秘密。
房間的另一側,一個古老的壁爐靜靜地佇立著,壁爐裡的灰燼早已冷卻,但仍能感受到曾經的溫暖。
時間似乎失去了意義,每一本書都是一個世界的入口,每一個角落都可能藏著一個未知的故事。這裡的空氣沉重而凝滯,彷彿連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在這個充滿詭異氣息的小房間裡,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與過去的幽靈對話,每一次觸控都像是在解鎖塵封的記憶。
每一件物品都似乎承載著過去的故事。牆角的一張搖椅,木質的部分已經被歲月打磨得光滑,但上面的布料卻已經破舊不堪,彷彿是一位老者留下的遺物,見證了無數個夜晚的沉思。搖椅旁邊的地上,散落著幾張泛黃的紙張,上面潦草的字跡似乎記錄著某種重要的資訊,但又因為時間的侵蝕而變得難以解讀。
房間的頂部,一盞古老的吊燈垂掛著,它的水晶墜飾在微弱的燈光下閃爍著幽暗的光芒,給人一種夢幻般的不真實感。吊燈下方,一張圓形的茶几靜靜地放置著,上面擺放著一套精緻的銀質茶具,但茶具上已經覆蓋了一層薄薄的灰塵,顯示出許久未有人使用過的跡象。
每一個細節都透露出一種超脫現實的氛圍。牆壁上掛著的時鐘已經停止了走動,指標停留在某個特定的時刻,彷彿時間在這裡被凍結。角落裡,一個破舊的音樂盒靜靜地放置著,它的表面雕刻著精美的圖案,但已經無法再奏出動聽的旋律。
每一處細節都像是被精心設計,以營造出一種超越現實界限的氛圍。牆壁上的掛毯已經褪色,上面繡著的圖案依稀可見,彷彿描繪著古老的神話故事。掛毯旁邊,一排排書脊上積滿了塵土,它們靜靜地站立著,像是在等待著有緣人開啟它們。
書架的一角,一本露出紙張的日記本吸引了蔣宗的視線,它的頁面已經泛黃,邊緣微微卷曲,似乎記錄著主人的心路歷程。日記本旁邊,一支羽毛筆靜靜地躺在一灘乾涸的墨水上,彷彿剛剛還有人在這裡沉思或疾書。
不知道為什麼看著那位前輩莫名覺得有點熟悉,有點嘆息但是還是要活下去要找線索。
而房間的另一端,一面鏡子靠在牆上,那鏡面照在蔣宗身上,鏡面已經模糊不清,反射出的影像扭曲而模糊,給人一種錯覺,彷彿鏡子背後連線著另一個世界。給人一種不安與恐慌。鏡子的框架雕刻著複雜的花紋,每一個細節讓人細思極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