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8章 外出科考

自從夏安茹和冰寧的煉體突破後,許小凡每天的任務就多了一個:接眾少女回家並督促她們煉功,沒辦法,眾人那天醒來看到這兩人突破後變得更加美麗,面板更加溫潤細膩後,對許小凡大發嬌痴,都讓他監督眾人修行,要加快進度趕上兩女,許小凡也再次出手,將三粒小還丹和一粒化神丹給方慧敏服下,並溶合了她自身修出的靈氣加上自己的仙液和丹藥結合,一舉成功的將她的氣海丹田修補完成,估計是這段時間的慈善做好帶來的功德令得這方世界賜下道福,在最後時刻竟然得到了一絲天地造化之氣,最終完美重造好丹田,令敏敏的境界竟突破進入煉氣期中期,修復好的她抱著眾女哭了一個小時。感嘆終於不再是墊底的存在了。許小凡現在空間內的兇獸肉也在快速的消減,看來天目山之行,對他來說是非常急迫的了,再想想為了這次之行,被迫答應美女班導的三個條件,許小凡不禁又是一陣的頭痛,這都是什麼事啊。

十月十四日,週一早上,確認了名單的許小凡帶著一眾同學,在張教授的帶領下,登上了去往天目山的小客車,眾同學有老大張之強,班長張寧寧,寧靜欣,樊小容,劉小東,曾強國,四男三女,由許小凡做為小組長。天目山科考基地離學校有84公里,為期計劃是五天,眾人都帶上了換洗的衣服和洗漱用品,所有個人物品都經過張教授的檢查和完善後才放入車內,在車上,張教授為此次的科考做了一次介紹,從車內的音響中傳出了張教授那蒼老但清晰的聲音:“同學們,素有“大樹華蓋聞九州”之譽的天目山,地處浙江省杭城市西北部臨安區境內,浙皖兩省交界處,距杭州84公里,在杭州至黃山黃金旅遊線中段。主峰仙人頂海拔1506米。古名浮玉山,“天目”之名始於漢,有東西兩峰,頂上各有一池,長年不枯,故名。是韋陀菩薩的道場。

動植物種類繁多,珍稀物種薈萃,為國家教學科研重要基地。被國家授予“全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天目山峰巒疊翠,古木蔥蘢,有奇巖怪石之險,有流泉飛瀑之勝,素負“大樹王國”“清涼世界”盛名,為古今攬勝頤神勝地。天目千重秀,靈山十里深,她賦予人類享之不竭的璀璨文化與獨特的大自然風韻。” 接著介紹起了天目山的地質地理特徵:“天目山擁有多項世界紀錄、中國紀錄,包括天目山入選世界紀錄協會世界唯一天目鐵木生長地在內,天目山擁有多項世界紀錄協會世界之最。 天目山大樹王 動植物奇觀天目山,地質古老,山體形成於距今1.5億年前的燕山期,是“江南古陸”的一部分;地貌獨特,地形複雜,被稱為“華東地區古冰川遺址之典型”;峭壁突兀,怪石林立,峽谷眾多,自然景觀優美,堪稱“江南奇山”;特殊的地形和悠久的佛教文化促使該區域動植物的遺存和植被的完整保護,成為全世界的一大奇蹟,是我國中亞熱帶林區高等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區域之一。浙江天目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儲存著長江中下游典型的森林植被型別,其森林景觀以“古、大、高、稀、多、美”稱絕。“古”:天目山儲存有中生代孑遺植物野生銀杏,被譽為“活化石”。該物種全球僅在天目山有天然的野生狀態林。銀杏自然景觀有“五代同堂”、“子孫滿堂”等;“大”:天目山自然保護區現有需三人以上合抱的大樹400餘株,享有“大樹王國”之美譽;“高”:天目山金錢松的高度居國內同類樹之冠,最高者已達60餘米,被稱為“沖天樹”;“稀”:天目山有許多特有樹種,以“天目”命名的動植物有85種。其中天目鐵木,全球僅天目山遺存5株,被稱為“地球獨生子”。 天目山景區(21張) 此外,香果樹、領春木、連香樹、銀鵲樹等均為珍稀瀕危植物;“多”:自然保護區內國家珍稀瀕危植物有35種,有種子植物1718種,蕨類植物151種,苔蘚類植物291種。茂密的植被進而庇護了雲豹、黑麂、白頸長尾雉、中華虎鳳蝶等37種國家級珍稀保護動物,保護區內計有獸類74種,鳥類148種,爬行類44種,兩棲類20種,魚類55種,昆蟲已彙編名錄者達2000餘種。天目山是“物種基因寶庫”。因此,被中宣部、科技部等單位授予“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國青少年科普活動中心”。“美”:林林總總的各色植物,構成一幅蔚為壯觀的森林畫幅,千樹萬枝,重巒迭峰,四季如畫。天目山地處中亞熱帶北緣,又由於獨特的山體影響,形成冬暖夏涼的小氣候,年平均氣溫14℃。林木茂密,流水淙淙,造就了豐富的“負離子”和其它對人體有益的氣態物質。在天目山空氣中“負離子”含量達每立方厘米十萬餘個,居同類風景名勝區之冠,具有除塵、殺菌等功效,對呼吸道疾病有良好的療效。

天目山的地理環境和森林效應,形成了特殊的小氣候,年平均溫度仙人頂8.8℃,山麓14.8℃。茫茫林海,清靜幽雅,夏天特別涼,冬季無嚴寒。豐富的植物資源及優越的自然環境,給各種動物的生長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也為人類的休閒、度假、旅遊等創造了一個極好的環境。而且這裡的森林中瀰漫著多種對神經衰弱、心血管系統等疾病有明顯緩解作用的氣態物質。林學院旅遊學院的科研人員透過測量發現,天目山空氣中的負離子含量最高達到130000個/立方厘米,重新整理了全國紀錄。因此,天目山是人們健康、旅遊、休閒的理想場所。”接著又說了天目山地質構造:“天目山在區域地質上位於揚子準地臺南緣錢塘凹陷褶皺帶。下古生界連續接受巨厚(11000m)的矽質一碳酸質一砂泥質復理式建造,北東向構造線清晰,褶皺軸線向北東傾伏。燕山期構造運動強烈,使斷層復活,褶皺斷裂加劇,沿斷裂普遍有各類脈岩充填。燕山期酸性和中酸性岩漿廣泛噴發,組成了天目山系的主體。

1.地質

天目山自然保護區以火山岩為主,約佔保護區的90%,全部由侏羅系中統黃尖組組成。沉積岩只分布在天目山保護區的南部和西南邊緣,沉積地層有寒武系上統華嚴寺組和中統胡樂組和硯瓦山組。

2.岩漿岩

浙江天目山自然保護區內,岩漿岩以火山噴發巖為主,也有少量呈脈狀產出的侵入岩。

浙江天目山自然保護區位於浙西北臨安天目山火山構造盆地的南緣,火山噴發強烈,噴發巖發育,岩石種類較多,有流紋岩、流紋斑岩、熔結凝灰岩、沉凝灰岩等。按岩石成因型別、結構構造、礦物成分可將其分為兩大類,一類是熔岩,另一類為火山碎屑岩。

3.地質構造

天目山自然保護區地質構造表現為褶皺、斷裂甚為明顯。浙江天目山自然保護區內出現的寒武紀、奧陶紀地層都受到構造活動的影響而褶皺、斷裂。特別是後期受到火山活動的影響,地層被強烈切割,褶皺變性。

地貌

天目山自然保護區坐落在西天目山的南坡,面積42.84km2,包括橫塢、火焰山、青龍山、白虎山、七里灣、裡外橫塘、仙人頂、東關、西關等地。區內地勢高峻,奇峰怪石林立,多深洞(谷),構成複雜多變的地貌形態。

西天目山頂峰仙人頂,海拔1506m。山麓禪源寺以上,即海拔450m以上高程全為侏羅紀黃尖組的流紋斑岩、英安晶屑玻屑熔結巖、熔結凝灰岩和凝灰質砂礫岩類分佈區。並以流紋斑岩和其二組垂直節理使七里亭至老殿段形成獨特地貌形態——懸崖、陡壁、溶洞,如四面峰、倒掛蓮花峰、獅子口等的奇特岩石地貌景觀都處在這一部位。海拔450m以下為寒武系華嚴寺組灰巖、白雲岩和西陽山組薄層多帶狀灰巖、泥質灰巖等。在此段發育岩溶地貌,如華嚴洞。還有奧陶系印諸埠組的鈣質泥岩、頁岩,寧國組的巖質、泥質頁岩,胡樂組的含碳質矽質岩分佈區。巖性差異在地質起伏上有明顯表現,如黃尖組構成中山地形,但在侵蝕形態上卻上下相連。”

接著說出了本次科考的目的,道:“本次我們主要隨江省地質局考查地層的寒武紀、奧陶紀的沉積岩和晚侏羅世的火山岩,該地區為一廣闊的海域,連續接受了一套矽質一碳酸質一砂泥質復理式建造,檢視這套地層總厚度多少米,並伴有什麼礦產。我們將有五天時間,協助和學習這些新知識。本次科考的目的地,是深入西天目山的南坡十公里左右的山谷,在那裡和地質局考查隊匯合,車子進入山後,我們要步行近二十公里,大家抓緊時間休息,在趕在傍晚四點前,和大部隊匯合。” 說完喝了一口水後,也閉目養神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