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已經知道自己被髮配的結局,那明珠也就沒有了顧忌,頂撞劉禪道:
“當然不服!小人自幼無家,就是靠著一身本事活到了現在,還養活了那幾個同命的兄弟,若是給我個機會,未必不……不如你!!!”
看這架勢,就差點說出‘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了。
黃皓一聽,你小子竟敢大不敬?
上去就是一腳,直接踹翻在地!
明珠倔強勁兒又上來了,雙手一撐地,站了起來,對著黃皓怒目而視!
張紹剛要上前,被劉禪攔了下來:
“這小子有幾分傲骨,有意思,哈哈,跟本宮回成都吧,讓我看看你的手藝還能有多厲害!”
眾人差點當場暈倒!
堂堂太子,竟然對騙術有興趣?
這傳出去,讓人笑掉大牙!
眾人紛紛勸阻,劉禪卻不予理會,“把明珠和他的幾個兄弟,都給我帶回東宮,大黃好生招待!”
說完揚長而去……
眾人均是搖頭嘆息,就連姜維也感到有些無語,可人家對自己有大恩,自然不敢腹誹。
只有黃皓臉上笑嘻嘻,這才是他熟悉的太子,就是這麼不按常理出牌,就是這麼昏庸,就是這麼……讓咱如此愛戴。
……
成都。
明日就是約定重新商議儲君的日子了,諸葛亮和楊儀都在暗中做著準備。
諸葛亮對蜀漢有絕對的統治地位,他心裡是不慌的。
這一夜,他叫來了趙雲。
“那楊儀說漏了嘴,他想立的國君應該是三子劉理了。”
趙雲點了點頭,“明日,藏在楊儀後面的人到底是誰,應該會有分曉了。”
“不愧是子龍將軍,我叫將軍來,就是為的這件事。”諸葛亮哈哈大笑道:
“明日楊儀一定會夥同主使之人,藉此機會政變,子龍將軍要連夜召集演武場的兵卒、禁軍,等一切能調動的軍隊,然後安排在朝堂的周圍,以備明日不時之需。”
趙雲道:“丞相認為,他們真的敢武力干涉立儲君之事?”
“你看楊儀那日在朝堂上的囂張的模樣,近幾日雖未再提及此事,但他氣定神閒的姿態,定是有所依仗,除了武力上的保證,實在是想不出還有什麼,能讓他有這般底氣了。”
趙雲頷首。
“皇子劉理那邊我已經安排了人手,想必沒有什麼大礙。”
“丞相考慮的很周全。”
諸葛亮並沒有以往的那般泰然自若,反而是有些憂慮地看了看外面的夜空,嘆道:
“子龍,不知為何,我總覺得會有疏漏,明天的朝堂上,註定會不太平啊……”
當天夜裡。
太監黃善手裡提著一個食盒,鬼鬼祟祟地從御膳房裡溜了出來。
見四下無人,快速地朝著一間剛剛修葺好的宮殿走去。
在路過珍妃的寢宮時,寢宮的四周依舊有眾多侍衛把守。
黃善很是鄙夷地一笑,小聲自語著:
“這群傻子,守著個宮女還這麼認真,活該當一個大頭兵!”
為了不驚擾宮中的侍衛,黃善沒敢提著燈籠。
此時的他,太過得意,險些被一塊石頭絆倒,踉蹌地朝著黑暗走去……
兩盞茶的功夫,黃皓停在了那宮殿之前,左右看了兩眼後,很有節奏地輕輕敲了敲門,裡面立刻有宮女給他開了門。
一見是黃皓,那宮女嗔怪道:
“死太監,這麼晚才來,你想餓死娘娘麼?”
“哪敢呀,御膳房那幫老東西磨磨蹭蹭,才回去睡覺,我這才有機會拿些東西,過了明天就好了……”
“諒你也不敢故意來晚。”
那宮女瞪了黃皓一眼後,轉身就走,黃善緊隨其後,手上也不老實,照著那宮女臀上就擰了一把。
宮女吃痛,回手打了一下黃善,卻也不用力,佯怒道:
“都被切了個乾淨,還毛手毛腳,明兒個讓娘娘把你手也切了才是……”
兩人打鬧著走進了屋內,見一婦人正哄著孩子入睡,見來人是黃皓,立馬走到了桌前。
黃皓和那宮女趕緊把吃食擺上了桌子,那婦人並不著急動筷,面有憂色地說道:
“唉,實在是沒有什麼胃口,你們先吃吧。”
那宮女早已飢腸轆轆,卻也不敢動那筷子,而是勸道:
“娘娘還是用些為好,就算不為自己著想,也要為懷裡的皇子……不,應該是太子著想才是……”
黃善也在一旁幫襯著,賣力地討好。
自從那日在劉禪面前爭寵失敗之後,黃善就開始物色新的主子,恰好遇到了楊儀……
“本宮不敢奢望自己的兒子能做皇帝,只要這一生平平安安就好了,偏偏又捲入了這等事,明日過後,無論如何你等都還可以在宮中做事,我母子是何境遇,還是個未知之數……”
黃善彎著腰,湊了過來:“娘娘莫要擔心,楊大人和糜先生已經安排好一切,明日之事必定成功!”
珍妃若有所思地搖了搖頭,竟離開了桌子,朝那床榻走去,扔下一句:
“我乏了,你們退下吧……”
二人不再勸阻,端下了食盒,剛一轉身,宮女便迫不及待地伸手抓了一個包子,放進了嘴裡……
清晨。
群臣早早地就趕往了朝堂,在路過宮門時,看到周圍滿是兵卒,個個全副武裝,渾身散發著陣陣的殺氣……
楊儀來的倒是不早不晚,當他看到這些兵卒時,只是微微一笑,絲毫不以為意。
群臣都已到齊,諸葛亮面無波瀾地先開了口:
“各位同僚想必都為今日所議之事,做好了準備,可否有人先提出建議?”
見無人回應,楊儀慢悠悠地走出臣列,開口道:
“吾皇共有三子,太子殿下下落不明,現在只討論剩下的兩位皇子,我楊儀不才,先拋磚引玉……”
“按禮法,應該立皇次子劉永為太子,但我聽太醫說皇次子體弱多病,恐難當大任,三子劉理雖尚在襁褓,但據太史令察之,三皇子天資聰慧,有賢君之象,不知眾同僚意向如何?”
楊儀的話說的很有水平,以太醫之口,來解釋劉永不適合當太子的原因,又拿太史令的話作為立劉理為太子的依據。
反正不是我楊儀說的,出了錯也別怪我!
雖口稱“眾同僚”,可楊儀的眼睛卻只盯著諸葛亮一個人。
諸葛亮連看都沒看楊儀一眼,心中自是明白他的意思。
連太史令的迷信手段都拿了出來,可見你楊儀實在是找不出什麼像樣的藉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