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3章 袁家

各路諸侯得到袁紹和袁術的信,帶著滿腦子疑惑來到袁紹大營,不明白袁紹到底想幹什麼。

甚至就連同為袁家人的袁遺也被矇在鼓裡,袁紹袁術根本就沒有派人去通知他。

同為袁家人,為何袁遺的地位不是很高?

因為袁遺是袁隗兄長袁平的兒子,袁平早逝,使得袁遺根本沒有享受到父親的政治遺產,屬於家族邊緣人物。

而且在袁家下一代當中,袁遺的才能並不出眾,根據史料記載,袁遺更多的是文學與治理地方的才能,是個很純粹的文人。

因此這次來參加討董聯軍,袁遺其實就是響應一下袁紹袁術,搖旗吶喊助威而已。

袁紹和袁術,並沒有打算考慮他的意見。

藉口也很好找。

袁遺現在正和陶謙在數十里外的大谷關,並不在虎牢關外,可以以他人不在當作託詞。

如今聚集在虎牢關外的各路諸侯,只有青州牧劉備,度遼將軍公孫瓚,豫州刺史孔伷,河內太守王匡,濟北相鮑信,上黨太守張楊,以及袁紹袁術曹操孫堅十人。

其他袁遺陶謙喬冒劉岱張超張邈等人在南南戰場,牽制董軍兵力。冀州刺史王芬以及鉅鹿太守韓馥則在鄴城,負責後方糧草運輸。

所以袁紹袁術能夠通知到的,也就劉備他們八人。

通訊之後,約過了半個時辰不到,劉備等八路諸侯來到袁紹駐紮在嵩山高地下的大營。

嵩山巍峨高大,林木森森,袁紹的營帳就駐紮在山下的平地上,這裡離虎牢關約六里地,就在劉備大營的正南方,隔了三里。

袁紹和袁術已經在營外等著他們,見到他們過來,連忙出來迎接。

劉備和公孫瓚是最先抵達的諸侯,袁紹和袁術站在軍營門口行禮道:“見過盟主。”

“本初兄與公路兄四世三公,海內名望所在,不必多禮。”

劉備也連忙回了個禮。

“請!”

袁紹和袁術向裡面比劃了一下。

劉備和公孫瓚就跟著他們進了大營,來到了中軍主帳內。

過了片刻,其他諸侯也陸陸續續抵達,進入營帳。

按道理來說,大家既然進了營帳,就得分清主次,誰是主人誰坐主位。

但劉備畢竟是盟主,乃各路諸侯之首,讓他坐下首,顯然是有點不給面子。

而且袁紹還不想得罪他,就乾脆把主位空出來,自己坐在劉備正對面。

等眾人坐定之後,劉備才環視眾人一圈,有些不解地道:“本初兄,公路兄,召集我等眾人前來,是有何要事?”

袁紹看了眼袁術,兩人對視一眼,才緩緩說道:“相信諸位也都聽說了,董賊派人來勸降我與公路。”

“嗯。”

劉備理所當然地道:“本初與公路都為正義之士,面對董賊的威逼,相必是嚴詞拒絕的吧。”

袁紹笑道:“這是自然,不僅如此,我已經扣下董賊使者,今日請諸位過來,就是要當著諸位的面做個見證,以表明我與公路討董之決心!”

“哦?”

劉備來了興趣,說道:“本初兄是打算修書一封,嚴詞痛罵董賊嗎?”

漢末打罵仗,可不是手敲鍵盤在網路重拳出擊。

除了面對面互噴以外,如果離得稍微遠一點,基本就是靠寫信進行斥責。

比如歷史上王朗其實並不是諸葛亮罵死的,但他們也確實發生過罵仗,就是互相寫信痛罵對方。

所以劉備以為袁紹是打算修書一封,義正言辭地痛斥董卓地行徑。

這種方式還是很不錯地,傳出去也是美名一件。

然而袁紹卻搖搖頭道:“修書一封雖也可,但卻無法表明我與公路的決心。來人,押上來!”

營長外就有士兵將一人押上來。

只見那人做文人打扮,被五花大綁捆著,嘴裡也被塞住,不斷嗚嗚嗚掙扎,似是在求饒。

“這是?”

劉備納悶不解。

袁術解釋道:“此人便是董卓派來的說客,曾是我袁家一名故吏,後來董賊入京,如那李儒一般,投靠了董賊,如今卻不顧廉恥又跑來勸降我們,當真是可恨至極。”

“原來如此。”

眾人這才明白,今日還有這樣一場大戲上演。

一旁的陳暮看得心中一動。

在歷史上倒是沒有記載袁隗到底有沒有派人來讓袁紹退兵。

但袁紹、袁術、呂布、馬超,漢末四大孝子也是不可爭議的事實。

呂布就不用多說,馬超和袁紹袁術他們都是一個性質,明知道自己的父親叔父兄弟宗族數百人都在敵人手裡,卻依舊悍然起兵搞事,完全沒有考慮過家人都生死安危。

而且袁紹和袁術在歷史上可是高調得很,不僅擔任盟主,成為進攻得主力,還藉此攬到了名望。

畢竟你說討董可以是為了國家社稷安危,那你完全可以低調一點,比如讓別讓擔任盟主,自己偷偷暗地裡派兵就行,沒必要那麼大張旗鼓。

現在不僅擔任進攻主力,還包圍了洛陽,這不是巴不得自己叔父和兄長早點死嗎?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說一句袁紹袁術帶孝子,絕不是冤枉他們。

當然。

叔父畢竟說叔父,又不是親爹,對於只在意自己利益的人,賣就賣了,也沒什麼大不了。

黃老爺不還說了嘛,私通麻匪,別說是胡萬,就算是他親爹也得死。

關鍵是袁基,那是袁術得親兄長。

一母同胞的親兄弟。

袁術。

還真是個狠人呀。

陳暮看向袁術的目光,頓時就變得不同起來。

聯想到歷史上袁紹在冀州繼承的是袁家的故吏,也就是人脈。而袁術繼承的是袁家在豫州的產業,也就是家產。

後來還因為袁紹把袁家人脈都奪走來,惹得袁術罵來袁紹一句“群豎不吾從,而從吾家奴乎!”

可見這兩兄弟早有預謀,這是等著袁隗袁基人沒來之後,早點分家產開自己基業呢。

“諸位,今日,我就要向天下人說明。我袁家忠心耿耿,討伐董賊,營救天子之決心,忠君愛國之本分,絕不是靠董賊威逼利誘可以屈服的!”

袁紹大義凜然做了場戲,轉身對士兵道:“拉下去斬了,將他的人頭送回洛陽。”

“嗚嗚嗚嗚!”

那人死命掙扎,很想說點什麼,但士兵根本不給他機會,片刻之後,一個血淋淋的人頭送進來。

諸多諸侯見了,頓時誇讚起來。

“本初與公路深明大義,當真是我等楷模,天下人楷模也。”

“值此國難之際,正應當多幾個像本初與公路這樣的正義之士,怒斥董賊方可。”

“今日本初與公路之舉,當真是忠義凌雲,他日若能救會陛下,我必上奏天子,為爾等奏功。”

即便是劉備,也是對袁紹對舉動豎起了大拇指。

因為袁紹這麼做,實際上是對他有利對。

為什麼?

袁家在關東聯軍裡勢力不低,直接勢力就有袁紹袁術袁遺三股,還有幾名袁家故吏,加起來的總兵力,已經有七八萬之多。

如果他們一走,那諸侯大軍就直接去了三分之一,只剩下十多萬人。

而且曹操鮑信等人雖然不是袁家門生,卻與袁紹關係不錯,要是袁紹走了的話,還有幾路諸侯也可能會跟著他們離開。

到時候關東聯軍很有可能頃刻間分崩離析,只剩下劉備與公孫瓚的大軍,必然支撐不起場面。

所以劉備當然不希望袁家人離開,袁紹的舉動,可謂非常符合他的立場。

諸多諸侯,紛紛稱讚,唯有陳暮,站在一邊露出了微笑。

今日之後,袁紹袁術忠君愛國的名氣倒是傳遍天下。

至於洛陽袁家那數百宗族。

可就得淪為董卓得刀下之鬼了。

到時候袁紹袁術名聲財產皆收,還得世人同情。

這一步棋,當真是絕妙。

也許有人說,破局不是很簡單嗎?只要保住袁基,對於袁紹袁術來說,必然是個毀滅打擊。

對於這一策略,其實是想得有點簡單了。

雖然初心是好的。

如果能夠將袁基保下來的話,作為袁家嫡長子,這一代的領頭羊,袁基活著,對袁紹袁術確實是一個極大的威脅。

而且此後,袁基肯定會佔據南陽,到那時袁術在南邊長沙,袁紹在河北,袁基在南陽。

三袁一南一中一北,看似實力強橫,可內部不和,反而是件壞事。

到時候三袁內訌,周邊的其他諸侯完全可以利用他們的矛盾壯大,比如曹操早期就是依附袁紹一起痛打袁術發的家。

但這裡面有個前提條件,那就是袁基真的會恨死袁紹袁術。

也許從個人情感角度來說,他肯定恨他們。

可一旦涉及到整個家族利益,那最後就說不好了。

如果現實是三袁真的佔了半壁江山,而他們首先要面對的對手就是另外一個龐然大物——劉備。

歷史上袁紹和袁術為什麼打來打去?

還不是因為周圍沒有能和他們抗衡的對手。

唯一一個公孫瓚還被袁紹給擊敗了。

在處理了公孫瓚後,袁紹就只剩下袁術可以抗衡。

因此陳暮去營救袁基,其實是一件費力不討好的事情。

一,在董卓眼皮子底下,即便是閻忠也不好出手,反而可能暴露閻忠,這個風險陳暮不想承擔。

二,你沒法控制袁基讓他去與袁紹袁術敵對,一旦他拋棄個人仇恨,選擇家族利益,那對於青州集團來說,反而是雪上加霜。

所以救出袁基,不是一個破局妙招,反而是步不穩定的壞棋,陳暮不可能去走。

那麼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就真沒有做點什麼?

實際上他早就做了。

將袁術調到長沙去,就是提前下好的一步妙招。

現在袁術已經控制了荊州南部,觸手正在往整個荊州去伸,而上個月,董卓才剛派劉表去荊州擔任荊州刺史。

如今豫州刺史是孔伷,袁術想接手汝南的袁家或者將整個荊州都收入囊中都不會太容易。

這樣就給了青州集團很大的緩衝空間。

那麼事情結束之後,青州集團要面對的,其實就只剩下袁紹的河北集團。

因為袁術被早早地安排走了,所以在袁紹身邊,是沒有袁術可以團結幫助的,到時候北面是公孫瓚的幽州集團,東面是劉備的青州集團,袁紹在河北的日子,估計不會太好過。

袁紹袁術今日合謀做了一場戲,得到了各路諸侯的稱讚,很快,董卓使者的人頭與一封嚴厲呵斥董卓的書信,就被送入了虎牢關,快馬加鞭送入了洛陽。

洛陽,董卓正在梁冀園。書信與人頭是第二天中午送達的,此時他正在自己的房間午睡,忽然就聽到外面傳來輕輕的敲門叩擊聲音。

“明公!”

董卓聽到是李儒的聲音,便從床上爬起來,有些睡眼惺忪地說了句:“進來吧。”

李儒和閻忠就推門而入。

董卓從自己臥房來到外面客廳,看到二人正對著他施禮,便擺擺手讓他們坐下。

兩人坐下後,李儒說道:“剛剛虎牢關外來了信。”

“哦?”

董卓問道:“是何信啊。”

李儒微微一笑,將一封信遞過去道:“那袁紹斬殺了我們派去的使者,寫了一封信過來。”

“什麼?”

董卓勃然大怒:“袁紹小兒,居然敢殺我使者!”

李儒卻笑道:“明公息怒,先看看信再說。”

董卓接過信來,看完之後,就更氣了。

裡面是一通謾罵,把董卓罵得體無完膚,通篇還不帶髒字。

“文優那這東西來氣我做甚!”

董卓把信件往地上一丟,眼眸子裡都快噴出火來。

“這是一件好事。”

李儒撫著自己的山羊鬍緩緩說道。

“好事?”

董卓一頭霧水,自己使者被殺,還受了氣,這算哪門子好事?

閻忠提醒道:“明公莫忘了,這正是我們想要的結果。”

“哦。”

董卓恍然大悟,這才想起來,他可不是在找藉口殺袁隗,這不是藉口就來了嗎?

“此時明公正好以此說辭,將袁隗斬殺!”

李儒眼中露出兇光。

袁隗作為百官之首,掌控著整個袁家,他一死,遷都之事,必然再無掣肘。

“好!”

董卓站起身,哈哈大笑道:“傳來,將袁家滿門抄斬,日中之後,我就召開朝議,宣讀袁家罪狀,最後再宣佈遷都!”

“明公英明!”

李儒閻忠同時拱手行禮,他們知道,等袁家被殺光,那麼遷都之事就無比順利。

最多再過一兩個月,遷都就會完成,到時候,他們也將入主長安了。

......

......

此時,袁隗府邸。

袁隗同樣得到了袁紹袁術斬殺使者,慷慨陳詞痛斥董卓的訊息。

董卓派人出關勸降,自然是以袁家的名義。

所以袁家也派了個老僕去。

那老僕袁紹袁術都認識,他們一見,肯定會清楚這是袁隗的意思。

但誰也沒有想到,老僕回來覆命,袁隗會聽到這個結果。

當得知袁紹袁術這麼做之後,袁隗愣在原地很久。

袁基渾身顫抖地說道:“那兩個畜生!他們這樣做,會害了袁家的!”

“兩個畜生?”

袁隗忽然淡淡地說道:“他們不是畜生,是你的弟弟。”

“叔父大人!”

袁基蹭一下從席子上站起來,憤怒道:“都到了這個時候,你還在為他們說話,他們是要害死我們啊!你難道不憤怒嗎?”

“憤怒?”

袁隗搖著頭,笑了笑道:“呵呵,我很欣慰。”

“什麼?”

袁基睜大了眼睛,袁紹袁術此舉是在把他們往深淵裡推,可叔父卻說出這樣的話,難道他不知道,董卓的屠刀馬上就要臨近了嗎?

袁隗抬起頭,認真地看著他說道:“這兩人,可謂我袁家的麒麟兒也。這般狠辣,才有為主之風範。”

“叔父......”

“砰!”

還未等袁基再說點什麼,外面的大門忽然被人一腳踹開。

董卓派來計程車兵已經殺入來府內,一名將領來到廳堂,看著袁隗,漠然說道:“袁隗,你袁家枉顧聖恩,公然造反,事發了,跟我走吧。”

袁隗緩緩地站起來,從容邁步走出了屋子。

進入庭院,抬頭看了眼天空。

經過董卓的折騰,漢室衰落已經成為不可爭議的事實。

這天下,也該是到亂世群雄的時候了。

如果能夠犧牲自己,換取兩個袁家可以爭霸天下的資格,又何樂而不為呢?

將來。

說不準我們袁家,也能出一個皇帝呢。

呵呵。

袁隗灑然一笑,昂頭邁步,走向了屋外。

這一日,袁家滿門被斬,宗族數百人無一倖免。

袁紹袁術得知噩耗,哭暈過去三次。

天下人得知訊息,紛紛敬佩起袁家在這次災難之中做出的犧牲。

袁紹和袁術的名望,就更加旺盛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