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和西夏打起來了。
遼國受大宋影響,也開始極力推崇儒家,到耶律宗真這一代到達頂峰。
歐陽修、富弼出使遼國的時候,遼國的大儒恨不能納頭便拜。
遼國的環境是比大宋健康的,不健康的是人。
耶律宗真的母親蕭太后是個神經病,她可不是《楊家將》裡的蕭太后,她屬於契丹蕭氏的另一支。
耶律宗真這個大兒子既孝順又有能力,法禮還正。蕭耨斤非要立小兒子為帝。
還做出了很多匪夷所思的事情。
大臣被折騰的不勝其煩,耶律宗真也無可奈何。
最後只能將蕭耨斤囚禁在皇宮裡。
遼國上層很亂,但是政體比大宋好。
沒有崇文抑武,反而是在刻意保持遊牧民族的生活習慣,又大力推崇文治。
貴族貪圖享樂是不可避免的,而且越來越影響到遼國政策。
若是沒有這群綏靖的貴族,遼國大概會不間斷的入侵大宋,後果是比西夏嚴重得多的。
大宋很久沒打仗了,所以一開始對上西夏吃了很多虧。
遼國也很久沒打仗了,仗著自已是遊牧民族起家,自認為要比大宋強大的。
事實也確實如此。
遼國在決定出兵教訓西夏開始,就動員了十萬軍隊。
這些軍隊不是宋朝的步兵,而是騎兵,有馬。
這十萬大軍是宋朝無法想象的,大宋看似有錢,卻發動不了這麼多人。
遼國上層不是不會用兵,每年都會隨駕在北方四處遊獵,保持自已的遊牧習性。
但是打獵和打仗還是不同,尤其帶兵打獵的都是中底層將領,高層只是坐等其成。
遼國軍隊分三路進攻,南院樞密使蕭惠率領主力六萬眾出北路兵進賀蘭山,讓皇太弟耶律重元率七千騎兵出南路策應。
中路是皇帝耶律宗真自已率領,領兵的是大將蕭孝友。
一同隨駕的還有太子耶律洪基,也就是喬幫主的結拜大哥。
不知道皇帝出征為什麼帶著太子,難道不應該留下監國嗎?
反正從計劃攻打西夏開始,遼國處處表現得很奇怪。
這三個人都是遼帝耶律宗真的親戚,蕭惠是耶律宗真的姐夫,耶律重元是同父同母的親弟弟,蕭孝友是舅舅。
蕭孝友的哥哥蕭孝惠有個女兒,最後嫁給了耶律洪基,兩人相差近二十歲。
這樣一比較,周躍二十歲娶了十五歲的狄凌雲也不算過分。
蕭孝惠和蕭惠不是同一個人,很多人會搞混。
遼國上層都是契丹皇族耶律氏和後族蕭氏掌權,偶爾有漢人能位極人臣,比如韓德讓。
韓德讓其實有一半契丹血統,母親是契丹人蕭氏族人。
遼興宗耶律宗真的爺爺遼景宗時期,韓德讓已經表現出了很好的政治才能。
遼景宗死後,蕭太后攝政,韓德讓任宰相,顧命大臣。
也不知道是為了籠絡這位,還是真的有感情,兩人睡了。
而且睡得人盡皆知,連兒子遼聖宗當面,也不遮掩。
電視劇《燕雲臺》裡將蕭綽和遼聖宗、韓德讓演得已經很狗血了。
實際更狗血。
遼興宗時期的漢人大臣已經很少有權利了,能數得上號的也就一個劉六符,還是因為出使宋朝被史書寫了一筆。
打仗靠親戚這種事情,也就曹操做得好,再後來就沒見過了。
歷史上凡是打仗靠親戚的,大多死得很慘。
遼興宗也是如此。
總的來說,遼興宗有點《三國演義》裡袁紹的影子。
西夏在這場戰爭中已經派不出多少人了,勉強從各部族拉來兩萬多人,不敢正面作戰。
遼國十萬兵力,到了西夏境內,李元昊便派出使者請降,耶律宗真居然想答應。
也不知道他怎麼想的。
十萬人拉到戰場上,轉一圈就想撤,遊行呢?
蕭惠是這群人裡為數不多的帶了腦子出門的,力勸耶律宗真。
或許也是想通了,耶律宗真說讓李元昊親自來,否則就打。
李元昊當然不敢來,於是戰爭開始。
西夏豎壁清野,遼國馬匹得不到草料,死了很多。
這時候李元昊看出來了,你契丹人也不比大宋強到哪,於是用出了百試不爽的計策。
派人又來請降,遼國君臣開始討論是不是答應李元昊。
要是有大宋的邊將在,一定會說:“這我熟啊。”
果不其然,李元昊趁著遼國遲疑不定的時候,發起了反擊。
蕭惠是主力,帶兵迎戰。
遼國畢竟人多,而且也是騎兵,西夏人佔不到便宜,開始撤退。
這時候的西夏境內已經水土流失嚴重,土地沙化。
十月已經是快入冬了,西伯利亞季風時常吹一陣,沙塵暴出現了。
蕭惠看西夏潰敗,率兵追擊。
跑到一半,狂風大起,黃沙飛舞,吹得人和馬匹都睜不開眼。
契丹人本來就迷信,又哪裡見過這種陣仗,嚇得心驚肉跳,甚至開始逃跑。
秋冬風是由西北向東南吹的,西夏人正好在上風口,看遼國軍陣大亂,又殺了回來。
蕭惠是打過仗的,曾經打過高麗,而且是大勝。
這裡的高麗不是棒子,那是另一批人了。
他艱難維持收攏軍隊反擊,但是天時地利不佔優勢。
人和也不站在自已一方。
在營帳陪駕的蕭孝友居然在這時候建議皇帝撤退。
皇帝猶豫不決,想再等等,看看戰況。
數十萬人的大戰一般都會打很久,但是西夏人藉助風沙很快將不堪一戰的契丹人打散。
很快殺到中軍大帳前。
皇帝一看這種情形,立刻帶著太子大臣開始逃跑。
中軍有多少人?三萬。
西夏有多少人?兩萬。
雙方連碰都不碰就跑了。
西北這種風來得快,去得也快,若是遼國君臣再堅持一會,大概也能組織反擊。
但是兵敗如山倒,尤其是皇帝帶頭逃跑的情況下,誰還會留下來作戰。
車神如果在這裡,一定會猖狂大笑:“你們也有今天!”
兵敗如山倒不是說說的,很多時候倒下不是因為敵人的追殺,而是自已人的踩踏。
若是前面人堵了逃命的路,後面人會殺了前面的開路,只求儘快逃離。
十萬大軍潰退的場景何等混亂,皇帝跑出來的時候身邊甚至不足百騎。
耶律宗真倉皇逃跑,跑了大半天才停下來,也不知道到了什麼地方。
晚上紮營時,想到了李元昊被周躍殺得也是這般逃跑。
不過他沒有像李元昊一樣掩面痛哭,這時候好似智商又佔領了高地,冷靜得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