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人物一
韋拔群:“為人民的利益犧牲自已的一切”
精彩語段
01韋拔群同志以他的一生獻給了黨和人民的事業,最後獻出了他的生命。他不愧為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英雄,他不愧是名副其實的人民群眾的領袖,他不愧是一個模範的共產黨員!
02終生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韋拔群誕生在19世紀末葉中華民族蒙受巨大屈辱、國家瀕臨滅亡邊緣的憂患歲月,他從青年時代就懷著救國救民的遠大志向,以國家興亡為已任,一生都在艱難地、執著地追求濟世救民的真理。
03私的奉獻精神
在韋拔群身上無私的奉獻精神表現也是很突出的。在追尋救國救民的道路、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開展農民運動、進行土地革命、開展武裝鬥爭的奮鬥中,他一而再,再而三的變賣家產、耕牛、田產,為革命籌集經費、購置槍械。在這點上,不是所有人都能夠做得到的。
人物事蹟
韋拔群2009年當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韋拔群,1894年出生,廣西東蘭人。早年就讀於廣西法政學堂。1916年初在貴州加入討伐袁世凱的護國軍,參加了護國戰爭。後進入貴州講武堂學習,畢業後在黔軍張毅部任參謀。
在五四運動的影響下,1920年,韋拔群離開黔軍,在廣州參加“改造廣西同志會”,並擔任該會政治組副組長,積極投入討伐舊桂系軍閥陸榮廷的革命活動。
1921年9月,韋拔群返回家鄉廣西東蘭縣,從事農民革命運動。先後組織“改造東蘭同志會”(後稱農民自治會)和“國民自衛軍”(後稱農民自衛軍),把農民運動和武裝鬥爭逐漸結合起來。1923年夏指揮農民軍三打東蘭縣城,揭開了右江農民武裝鬥爭的序幕。
1925年初韋拔群入廣州農民運動講習所學習。結業後回東蘭繼續從事農民運動,主辦農講所,培養骨幹,發展農會和農民武裝,把農運推向右江地區。1926年領導成立東蘭縣革命委員會,任主任,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7年大革命失敗後,仍在當地堅持武裝鬥爭。
1929年12月,韋拔群參與領導百色起義,建立右江蘇區,任右江蘇維埃政府委員、中國工農紅軍第7軍第3縱隊司令員。
1930年10月,紅7軍集中在廣西河池整編,把原來的3個縱隊改編為3個師,韋拔群任第21師師長,率部留守右江蘇區。他堅決服從黨的決定,並把第21師1000多名精壯官兵補充到即將遠征的兩個主力師,表現出以全域性利益為重的崇高品質。
紅7軍主力離開右江蘇區後,韋拔群帶領百餘人留在右江地區。他發動群眾,組織擴建部隊,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堅持遊擊鬥爭。他堅定地說:“革命者要不怕難,不怕死,堅決為人民的利益犧牲自已的一切。”
1932年10月19日凌晨,韋拔群被叛徒殺害於廣西東蘭賞茶洞,時年38歲。
鄧小平曾為百色起義領導人、中國工農紅軍高階將領韋拔群題詞,稱讚他“不愧是無產階級和勞動人民的英雄”。
革命人物二
王爾琢:英勇善戰 以身許國
精彩語段
01,王爾琢英雄模範人物不平凡的一生,再現了他非凡的人格魅力和精神世界,嫉惡如仇的幼年,書生意氣的少年,投筆從戎的青年構成了他偉岸的一生。
02“兒何嘗不眷戀著家庭的親密,但烈士殷紅的血跡燃起了兒的滿腔怒火,亂葬崗上孤兒寡母的哭聲斬斷了兒的萬縷歸思。
為了讓千千萬萬的母親和孩子能過上好日子,為了讓白髮蒼蒼的老人皆可享樂天年,兒已以身許國,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這是王爾琢寫給遠在湖南老家的父母的一封家信。
信中除了表達因參加革命而無法常陪伴在家人左右的愧疚之情外,更展現了一位無產階級革命戰士以天下為已任,舍小家、為大家的戰鬥和犧牲精神。
回顧王爾琢25年的一生,家信中所說的“以身許國,革命不成功立誓不回家”正是他最真實的寫照,也是中國共產黨人不忘初心,矢志奮鬥的生動體現。
人物事蹟
王爾琢2009年當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湖南省石門縣磨市鎮王官橋村,王爾琢烈士故居在青山綠水間守望著這片紅色土地。
王爾琢,1903年生,湖南省石門縣人。1920年考入長沙省立甲種工業學校。1924年,王爾琢考入黃埔軍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畢業後任學生隊分隊長、營長,參加平定廣州商團叛亂和討伐軍閥陳炯明的兩次東征。
1926年王爾琢參與國民革命軍第3師的改編工作,任東路先遣軍黨代表,參加北伐戰爭。後任國民革命軍第3軍26團黨代表。
1927年,王爾琢任國民革命軍第4軍25師74團參謀長。同年8月,率該團重機槍連參加南昌起義。起義後任第74團團長,隨部隊南下廣東。10月底,南昌起義軍餘部整編成一個縱隊,王爾琢任參謀長,與朱德、陳毅等率部轉戰閩粵贛湘邊,堅持武裝鬥爭。1928年1月參加領導湘南起義,任工農革命軍第1師參謀長。
1928年4月,朱德與毛澤東部隊井岡山會師後,王爾琢任中國工農紅軍第4軍參謀長兼第28團團長。他協助毛澤東、朱德指揮紅4軍取得五斗江、草市坳、龍源口等戰鬥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軍發動的第二、三、四次大規模“進剿”。
王爾琢率28團英勇作戰,成為縱橫井岡山的一員驍將,為保衛和發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作出了重大貢獻。同年8月25日,在江西崇義思順墟追擊叛徒時,英勇犧牲,年僅25歲。
在為王爾琢舉行的追悼會上,毛澤東、朱德高度評價了他為革命所作的貢獻。會場上懸掛著由毛澤東擬稿、陳毅書寫的輓聯:“一哭爾琢,二哭爾琢,爾琢今已矣!留卻重任誰承受?生為階級,死為階級,階級後如何?得到勝利始方休!”
如今,王爾琢的家鄉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石門縣大力發展柑橘、茶葉、土雞等特色產業,完善道路等基礎設施,鄉親們日子越過越紅火。
革命人物三
黃公略:傑出的紅軍將領
精彩語段
01儘管黃公略已經犧牲80年了,但他的英勇善戰、大無畏的革命精神到現在還被後人所敬佩。“在舊軍閥隊伍中,軍官一般是在士兵後面‘督戰’,黃公略指揮紅軍作戰卻一向靠前。雖然他職務很高,打仗時卻總是身先士卒,在部隊中也形成了勇往直前的作風。”國防大學戰略教研部教授徐焰說。
02黃公略堅信革命必定成功,對蔣介石不抱任何幻想,義無反顧與黃枚莊一刀兩斷。這不僅彰顯了黃公略的赤膽忠心,及時揭穿了敵人的陰謀詭計,也令中央蘇區廣大軍民深受警示和鼓舞,更加信心百倍地投入到反“圍剿”戰鬥中去。黃公略為革命大義滅親的佳話值得後人傳頌,其公正無私的革命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人物事蹟
黃公略2009年當選“100位為新中國成立作出突出貢獻的英雄模範人物”。
“贛水那邊紅一角,偏師借重黃公略。”毛澤東的詞作《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中的名句,寫的就是傑出的紅軍將領黃公略。
黃公略1898年出生於湖南湘鄉的一個農民家庭。1916年參加湘軍,1926年參加北伐戰爭,在攻佔武昌城等戰鬥中立有戰功。同年底入黃埔軍校高階班學習。1927年參加廣州起義。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8年7月黃公略同彭德懷等領導平江起義。同年11月紅五軍主力開赴井岡山後,他率部留在平江、瀏陽一帶發動群眾,開展游擊戰爭,建立湘鄂贛蘇區。1929年9月任紅五軍副軍長,參與指揮紅五軍向北開闢鄂東南地區,向南打通與湘贛蘇區聯絡的作戰行動,擴大了湘鄂贛蘇區。
1930年1月,黃公略調任紅六軍軍長,率部在贛西南地區艱苦作戰,發展革命武裝,建立蘇維埃政權,使分散的游擊區連成大塊的革命根據地。
7月任紅一軍團第三軍軍長。8月,在奇襲湖南瀏陽文家市的戰鬥中,指揮紅三軍奮勇作戰,殲滅國民黨軍三個團又一個營,取得紅一軍團成立後的第一個大捷。
後來,在戰醴陵、攻吉安的戰鬥中,紅三軍都發揮了重大作用。當時,黃公略以其出色的軍事才華和對革命的赤膽忠心,在蘇區軍民中享有崇高威信,與朱德、毛澤東、彭德懷並稱為“朱、毛、彭、黃”。
在中央蘇區第一至第三次反“圍剿”中,黃公略堅決執行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指揮紅三軍英勇作戰。在龍岡戰鬥中擊退國民黨軍第十八師的連續進攻,在富田戰鬥中殲滅敵軍第二十八師等部,在老營盤戰鬥中殲滅敵軍第九師獨立旅。
1931年9月15日,黃公略率部參加方石嶺追擊戰。在指揮部隊轉移途中,于吉安東固六渡坳遭敵機襲擊,不幸中彈犧牲,時年33歲。
毛澤東親自主持黃公略追悼大會並撰寫輓聯:“廣州暴動不死,平江暴動不死,如今竟犧牲,堪恨大禍從天落;革命戰爭有功,游擊戰爭有功,畢生何奮勇,好教後世繼君來。”
革命人物四
惲代英:中國青年熱愛的領袖
精彩語段
01像惲代英這樣堅貞不屈、愛國至深的革命先輩,讓人敬仰,先輩們的革命精神深深感染著我們,我們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02“浪跡江湖憶舊遊,故人生死各千秋。已擯憂患尋常事,留得豪情作楚囚。”這是惲代英在獄中寫下的豪邁詩篇。
周恩來對惲代英高度評價:“他的無產階級意識,工作熱情,堅強意志,樸素作風,犧牲精神,群眾化的品質,感人的說服力,應永遠成為中國革命青年的楷模。”
人物事蹟
“國不可不救,他人不肯救,則唯靠我自已!”身著白色長衫的“青年惲代英”振臂高呼,擲地有聲的話語迴盪在華中師範大學惲代英廣場周圍……
2021年4月29日是惲代英犧牲90週年紀念日,華中師大學子自導自演的原創沉浸式主題教育話劇《你好,惲代英》在廣場中央上演。
廣場上,一尊漢白玉的青年惲代英雕像屹立,他一襲長衫,清秀儒雅,手持書本,戴著眼鏡,雙目炯炯有神。
青年惲代英的扮演者、華中師大馬克思主義學院本科生王家豪的聲音彷彿穿越時空,與青年領袖惲代英共鳴。
惲代英,原籍江蘇武進,1895年生於湖北武昌。他在學生時代積極參加革命活動,1918年從中華大學(華中師大前身)哲學系畢業後留校任中學部主任,是武漢地區五四運動主要領導人之一。
他1920年創辦利群書社,後又創辦共存社,傳播新思想、新文化和馬克思主義。
他192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23年任上海大學教授,同年8月被選為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執委會候補委員、宣傳部主任,創辦和主編《中國青年》,它培養和影響了整整一代青年。
1924年,惲代英從事國共合作的統一戰線工作,1925年參與領導五卅運動,1926年5月被黨派到黃埔軍校,任政治主任教官。1927年1月,他到武漢主持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工作,任政治總教官,同蔣介石、汪精衛背叛革命的行徑進行堅決鬥爭。
7月,惲代英奉中央之命赴九江,任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委員,參與組織和發動南昌起義。
12月,他參與領導廣州起義,任廣州蘇維埃政府秘書長。
1928年底,惲代英到上海任中共中央宣傳部秘書長、組織部秘書長等職,曾主編中央機關刊物《紅旗》。
1929年6月,他在中共六屆二中全會上被補選為中央委員。
惲代英是一位豪情滿懷的革命鬥士,也是一位敵人切齒痛恨的共產黨員。早在黃埔軍校,惲代英便被蔣介石認為是“黃埔四凶”之一。
國共合作破裂後,國民黨反動派一直將惲代英視為重點抓捕物件。
1930年5月6日,惲代英在上海被國民黨當局逮捕。在獄中,惲代英面對敵人的威逼利誘,堅貞不屈。
1931年4月29日,他被殺害於南京,年僅36歲。
惲代英的精神依然激勵著當代人。75歲的華中師大黨史研究專家、話劇《你好,惲代英》的指導者李良明說:“惲代英是華中師範大學的傑出校友,將惲代英的故事一直講吓去,講好紅色校史,傳承紅色基因,是我的職責和義務。”
——————來源“高三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