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率軍迅速搶佔關門。
郝昭見關門被破,當即組織親衛進行反搶,王平、郝昭在潼關下進行了激烈的血戰。
王平右肩雖然受創,卻依舊左手持劍在部曲前列堅持指揮。
“刀盾手前壓,連弩手交替連射,攻下潼關三軍皆賞,凡有後退半步者立斬不赦。”
大將王平素來穩重,且愛兵如子,今天他少有的顯示了他狠辣的一面,全軍上下自他以下,只能前進,不能後退。
前進尤有生路,且有獎賞,後退半步,立斬當場...
漢軍兵卒當然知道該如何選擇,況且將軍王平從無妄語,他領兵多年一直是言出必行。
衝進潼關的漢兵越來越多,郝昭雖率兵奮力反擊,奈何從兵員到器械再到士氣,魏兵皆不能與漢軍相比。
潼關下血戰半日之後,損失慘重的郝昭,無奈之下放棄城門,退守關內。
雖然關門失守,郝昭依然不肯敗走,郝昭一邊後撤,一邊依託關內建築與王平率領的漢軍展開巷戰。
郝昭憑藉著對潼關的屬性,頑強的將王平拖在潼關城內,此時若有援軍,再次取的潼關的控制權,也未可知。
可惜此時大魏已經風雨飄搖,與漢軍多處對線,處處受挫,就連皇家禁衛也折在了南陽,曹叡哪裡還有援兵支援潼關。
五月三日,潼關失守的訊息傳到洛陽,身體本就不佳的曹叡,聞言一時氣急,立覺胸口發悶,頭昏眼花...
曹叡昏迷不醒,魏國朝廷陷入混亂。
近幾年,曹叡雖不思進取,卻將軍政大權牢牢掌握在自已手中,為了抗衡世家,又多次重用宗親,此時一朝病中...
五月十二日,內無糧草,外無援兵,堅守近月的郝昭,為了體桖兵卒,選擇自縛其身,向王平繳械投降。
王平親手為郝昭解除束縛,除了收繳魏兵器械之外,未對魏兵進行任何苛怠。
此次對魏作戰雖不及一載,可多年的連續征戰,漢軍兵卒卻也疲憊不堪,本想一鼓作氣直下洛陽的劉禪,也在諸將的建議下,選擇全軍休整...
此戰大漢北收幷州,南取荊襄,天險潼關也收入囊中,虎視曹魏京畿之地...
六月初,曹叡病情經久不得好轉,曹魏朝堂重臣與宗親權貴聯名上表,建議遷都鄴城...
六月十三,曹叡同意北遷鄴城,六月二十九,因途中顛簸,重病的曹叡與途中駕崩。
曹叡去世之前,立養子曹芳為嗣,命武帝之子燕王曹宇為大將軍,與領軍將軍夏侯獻,武衛將軍曹爽,屯騎校尉曹肇,驍騎將軍秦朗共同輔政。
中書要員孫資劉放因由夏侯獻、曹肇等素有舊怨,曾多次諫言曹叡更改遺命未果...
曹宇臨危受命於七月十日扶幼帝曹芳在鄴城稱帝...
七月二十三,得知曹叡死訊的劉禪雖覺略敢驚異,卻也果斷的抓住機遇,藉助曹魏皇權更迭之際,整備大軍全力東進...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