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二十七章 一臉的無可奈何

胡惟庸愣神片刻,他想不明白為什麼突然之間,李善長就成了這個樣子。

“大人,您這是什麼意思?”胡惟庸一臉不解的問道。

李善長道:“我本來於洪武四年辭官,當時在老家日子過得倒也安穩。奈何陛下抬愛,洪武五年又於濠州奉命修建宮殿,管理遷於濠州之民。

兜兜轉轉,又回到應天府。可是年歲已大,已經老眼昏花,不如歸去,不如歸去!”

李善長說著便站了起來,朝外面走去。

胡惟庸雙眼瞪得老大,就像是第一次認識李善長一樣。

“大人,這是何意?大人,這是何意啊?您為何如此啊?”

胡惟庸跟在李善長的身後,想要挽留李善長,可是不管胡惟庸說什麼話,李善長都沒有停留。

說好一起共進退,怎麼就這麼走了?

“這叫什麼事啊!”

胡惟庸一拍自己的大腿,來到大門口,眼睜睜看著已經坐著馬車離去的李善長,一臉無可奈何。

李善長坐在馬車中,閉目養神。

李善長是一個聰明人,他對朱元璋的性格一清二楚。

片刻後,他睜開眼睛,以只能自己聽到的聲音自言自語,“我家以受寵至極,沒有必要和你趟這趟渾水。

原本我以為告訴你事情的真相後,你會收手,可是今天一看,你根本就不會收手,你甚至還想和陛下相爭,你真以為你是張士誠、陳友諒?

你是我這輩子來,唯一看走眼的人,你這個脾氣,要把自己葬送深淵。”

李善長搖著頭,一臉的後悔。

之前胡惟庸找李善長的時候,胡惟庸一直不知道是誰把他兒子害死的,李善長念在和胡惟庸是親家的份上,幫他一把,將自己知道的都說了出來。

可沒想到,胡惟庸今天竟然讓自己來幫他試探試探朱元璋。

剛開始,李善長是拒絕的,可是架不住胡惟庸軟磨硬泡。

無奈之下,只好同意。

面見朱元璋時,李善長待在旁邊幾乎沒說什麼話,就胡惟庸一直在說話。

其中,胡惟庸有好幾次都在言語上冒犯了朱元璋,甚至還有些逼迫朱元璋的意思。

朱元璋當時沒發火,不代表以後不發火。

朱元璋眼底的憤怒被李善長看的清清楚楚。

這幾年胡惟庸的所作所為,李善長知道不少。

再加上這次的事情,愈發的讓李善長感覺到,朱元璋要對胡惟庸動手。

兩人還是親家,有很多利益糾纏。

朱元璋如果真的要對付胡惟庸,胡惟庸能跑的了?到時候誰敢求情,誰就是胡惟庸的同黨。

李善長知道自己想要和胡惟庸徹底撇開關係是不可能的,但是能撇開一點是一點,憑藉著以前建立的功勞,怎麼著也不會太過為難自己。

本來李善長還想著拉胡惟庸一把,可是從今天的事情來看,整不好還要被胡惟庸拉下水去。

李善長明白,如果朱元璋真的想殺胡惟庸,胡惟庸根本就擋不住,沒有任何反抗的空間。

當天晚上,胡惟庸回到家後,躺在床上久久無法入眠,一直躺到五更天。

胡惟庸抬起頭,看了一眼窗外的月亮,從床上坐了起來。

上早朝的時候到了,作為歷史上最勞模典範的朱元璋,在他手下當官,可不是一件輕鬆事。

胡惟庸穿戴整齊,坐著馬車走出了家門。

在去皇宮的路上,胡惟庸心裡不停的思考著自己兒子的事情……

天空放亮,李財吃過早飯後,來到了書房中。這倆天自己也準備把自己的女兒接過來住,現在搞的自己的女兒自己都不敢去看,因為李財知道現在的人,特別是當官的做事沒有底線。李財也不敢冒險。

李財坐在書房的書桌面前,桌子上放了一張潔白的宣紙以及李財從自己的書袋裡中找來的鉛筆尺子等工具。

李財拿著這些東西,開始認認真真的繪製起圖紙來。

李財看過不少的紀錄片,在看過的紀錄片中,就有詳細介紹過火繩槍、燧發槍和佛郎機炮的。

而且,李財小時候非常喜歡這些東西,曾經買過武器百科等書籍,對於這些老舊的槍械,還是很瞭解的。

陳松繪製的火銃乃是火繩槍,只不過又和尋常的火繩槍不一樣。

李財畫的火繩槍,有點類似於縮小版的佛郎機炮。

火藥和鉛彈不像尋常的火銃一樣直接放置在槍膛中,而是放置在一個帶著橫杆的鐵管中。

這個鐵管裡面裝填火藥和鉛彈,鉛彈放在鐵管口,死死的卡住。

鐵管後面被鐵片堵住,露出一個小孔。

火銃原本裝填彈丸的地方空了出來,只留下引藥室。

鐵管卡死在火銃原本裝填彈丸的地方,鐵管後部的小孔對準引藥室。

在放置鐵管的旁邊設定一個卡槽,讓鐵管上的橫杆剛好可以卡在火銃上面的卡槽中。

做好一切之後,在引藥室中放置火藥,然後扣動扳機,位於引藥室上面的火繩夾落下,點燃引藥室中的火藥,透過小孔點燃鐵管中的火藥,隨後擊發鐵管中的彈丸。

火銃的內壁略小於鐵管的內壁,鉛彈在高壓之下膨脹,可以很好的防止漏氣。

為了氣密性,李財在鐵管和火銃內壁之間設定了倒扣,同時讓鐵管外壁伸長一些,可以更好的和火銃內壁貼合。

這個鐵管可以看成加大版的子彈,如此一來,就不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裝填彈丸,只需要更換鐵管就行,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

這個設計來源於佛郎機炮,這是加快火繩槍射速的最好辦法。

李財將繪製完的圖紙放在旁邊,然後又取出一張宣紙,開始繪製起佛郎機炮。

佛郎機炮出現在十五世紀到十六世紀,現在才十四世紀,還早個一百多年。

佛郎機炮由三部分組成:炮管、炮腹、子炮。

開炮時先將火藥彈丸填入子炮中,然後把子炮裝入炮腹中,引燃子炮火門進行射擊。

但因為子炮和母炮之間的縫隙過大,射程不會太遠。

但是它的射速高,在這個時代,比普通的那些火炮快上不知道多少倍。

李財為了防止設計的火繩槍出現漏氣的情況,設定了倒扣,可以有限的減少漏氣現象。

對於佛郎機火炮,陳松並沒有設計這個裝置,畢竟火炮的重量大,裝藥也多,若是設計這個裝置,裝填的時候會很不方便。

不多久,李財便將佛郎機炮的圖紙繪製完畢。

畫好這些圖紙之後,李財將它們存放好。

李財不是傻子,沒有必要拿著這種東西去求著朱家父子邀功。這個就是古代腐儒傲骨。

之前李財說過自己能改進火銃,若是他們對此心動,自然會找到李財這裡。

若是拿著這些東西去找他們,反倒是落了下成。

在合適的時候拿出來,效果會更好,不必急於這一時。

李財畫完這些東西后,揉了揉自己的脖子,走出書房。

剛剛活動了幾下筋骨,大門外又響起了敲門聲。

敲門聲輕微且有節奏,不是惡人。

李財來到大門後,開啟了大門。

小屁孩朱棣的笑臉出現在李財的面前,李財拱手抱拳,道:“不知殿下前來,未能遠迎,還請贖罪!”

“什麼贖罪不贖罪的,說這些話就見外了!”

今天的朱棣格外的熱情,都快和李財稱兄道弟了。

李財還是之前那樣,不冷不淡,不卑不亢,“殿下,裡面請!”

朱棣走進了大門,來到了前廳中。

“我今天來,就是想問問你,你之前說的改進火銃之事,到底有幾分把握?”朱棣剛剛來到大廳外面,便有些迫不及待的問道。

李財笑了笑,沒有直說,而是避開這個話題。

李財指了指大廳的椅子,“殿下請坐!”

笑話,就兩個肩膀扛著一個腦袋過來白嫖我的東西?我的東西就這麼廉價嗎?就算你是燕王朱棣也不行!

升米恩,鬥米仇。有些事情,不能太過寬容,就算是皇家也一樣。要是這樣要習慣了,以後有我的好嗎?那不成奶牛了嗎?這不行!

朱棣畢竟是王爺,所以坐在了主位上,李財坐在朱棣的下手位置。

“殿下,不知今天來所謂何事呢?”李財問道。

小屁孩朱棣一愣,暗道:“你這小子是明知故問嗎?俺今天來幹什麼你不知道嗎?剛才俺進門的時候不是都說了嗎?”

“俺今天來沒啥事,就是想和你嘮嘮家常!”朱棣一臉憨厚的樣子。

若是其他人看到朱棣這個樣子,很大程度會被騙過去。

可是李財知道朱棣是個什麼人,這是個能在戰場上和敵人面對面拼殺的主,誰要是被他的外表矇騙,會死的很慘。

“說起來俺還要感謝感謝你,若不是你,俺娘現在還病著呢!”朱棣說道。

李財道:“說這些話幹啥?皇后娘娘是母儀天下的皇后,陛下又是拯救生民驅除韃虜的英雄,再說了,殿下已經將這處院子贈給我了,已經很不錯了!”

李財這話說的朱棣不知道該如何回答,沉默了老半天時間。

朱棣畢竟還只是不到十多歲的少年,沒有經歷過太多的事情,臉皮子也還薄。

“我今天來想請教你一些事情!”朱棣半天憋出這樣一句話。

“什麼事啊?”李財漫不經心的問道。

“也不是什麼大事,就是想問問你關於現在局勢的看法。你覺得目前大明的最應該防備的是哪裡?”朱棣問道。

“我覺得吧,大明最應該防備的地方應該是北方草原。”李財說道。

“怎麼講!”朱棣來了興趣。

“雖然陛下已經定鼎中原,但是北方殘餘勢力尚未剿滅,他們時刻威脅著大明。

若是不剿滅他們,大明邊疆將永無寧日。”

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大明朝的將軍們或者文官們都知道如今最大的威脅在北方。

這話從李財嘴裡說出來,朱棣也能接受。

其實還有一個沿海倭寇,只不過李財沒有說。

說一個北方就夠了,沒有必要再說其他的了。

“你說的有道理,俺的封地就在北平,到時候少不得和前元兵馬廝殺。”朱棣連連點頭。

說話間,已經來到午飯時間。

朱棣看了看天上的太陽,對著站在自己旁邊的侍衛說道:“去弄點飯過來,今天俺就在這裡吃飯!”

侍衛帶著朱棣的命令跑了出去。

沒過多長時間,幾個侍衛提著食盒出現在大廳中。

李財也懶得換地方,就在大廳吃了。

朱棣和李財坐在一張桌子上,兩人一邊吃一邊閒聊。

這頓飯吃的時間很長,在吃飯期間,李財回答了不少朱棣提出的問題。

在回答問題的時候,李財結合後世的經歷,總能以一個意想不到的角度回答,聽的朱棣連連驚歎。

畢竟後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