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文和素梅緩緩走出明湖居,黑牛早已在此恭候多時。他身著一襲黑色勁裝,身姿挺拔如松,眼神堅定而銳利。見二人出來,他迎上前去,微微躬身行禮。
貴文與素梅對視一眼,點了點頭,隨後一同登上了預先準備好的船隻。這艘船造型古樸典雅,船艙內佈置得簡潔而舒適。船伕站在船頭,熟練地撐篙起航,船隻沿著蜿蜒的河道緩緩前行。
一路上,河水潺潺流淌,微風拂面,帶來絲絲清涼。兩岸綠樹成蔭,繁花似錦,美不勝收。貴文和素梅坐在船艙內,靜靜地欣賞著這如畫的美景,心情格外舒暢。
不知過了多久,前方隱約可見一座古老的石橋橫跨於河道之上。船伕放慢速度,小心翼翼地駕駛著船隻透過石橋。過橋後,不遠處便是聞名遐邇的趵突泉。
趵突泉周圍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遊客們三三兩兩,絡繹不絕,歡聲笑語不絕於耳。貴文等人下了船,隨著人流向趵突泉走去。
貴文和素梅來到了趵突泉,此時的趵突泉遠沒有素梅在後世的趵突泉公園佔地面積大。可趵突泉噴吐量卻比後世的噴吐量要大上許多。池子正中間有三股大泉,從池底冒出,翻上水面有二三尺高。
趵突泉旁邊有個茶館,貴文和素梅便在茶館門外,柳樹下的桌子下坐下,一邊品茶,一邊賞泉。掌櫃的見貴文夫妻穿著不凡,特意將自家珍藏的好茶,沏上一壺送了過來。貴文和掌櫃的攀談起來,這才知道這趵突泉沒砌這池子之前,趵突泉噴湧的更高,足有五六尺高。人們都暗自揣測,應該是砌池子時,不明就裡地壓到了泉眼,所以趵突泉噴湧的才不如以前了。
素梅聽了掌櫃的話,深以為然,因為在後世,現在巡撫衙門裡的珍珠泉,就因為這個原因,不復原來樣貌。貴文和素梅他們一行人,從前門進,出去便走了趵突泉的後門,向東轉了幾轉,尋著了金線泉。
此時金線泉不過是普普通通的方池,也只二丈見方,老殘說的金泉書院還要在許多年以後才建成。不過金線泉仍是四大名泉之二。四大名泉,乃是趵突泉,金線泉,再就是南門外的黑虎泉,還有就是撫臺衙門裡的珍珠泉。
貴文和素梅來到金線泉,泉池呈方形,四周以石欄圍之,池水清澈,泉自池底石竅中迸發而出。流進城河,再匯入大明湖。素梅伸手掬一捧水,水波盪漾,絲絲滑滑,溫潤無比。
素梅在後世常常逛逛趵突泉,見貴文找不到泉裡的那道金線,雖然這世沒來過金線泉,可還引領著貴文來到金線泉的西岸,看看天上的太陽,告訴貴文從哪個角度看……貴文按照素梅說的,果然就看到了那條金線,隨著水面的晃動搖曳著。
貴文心中暗暗稱奇,這金線泉果然名不虛傳。他和素梅在金線泉旁逗留了片刻,隨後啟程前往黑虎泉。
黑虎泉在南門外,離趵突泉和金線泉有兩裡的路程。黑虎泉旁有個聚興茶館,店裡就地取材,用黑虎泉的泉水沏茶。
貴文和素梅來到茶館,茶館老闆熱情地迎上前來,貴文告訴老闆要一壺雲霧茶,價錢隨意。老闆笑呵呵地接了錢,開始忙活沏茶。
雲霧茶得先用黑虎泉的泉水洗一遍茶,然後再泡,用熱茶水燻過杯子,再倒掉茶水,然後倒出用黑虎泉的泉水泡好的茶水。
貴文品嚐了一口,一股清新怡人的香氣直衝口鼻,讓人為之一振。他連喝了兩杯,只覺得兩腋生風,忍不住大聲叫好。
老闆見貴文叫好,便得意地和貴文攀談起來,言語中透露著此茶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飲的傲嬌。
貴文見老闆如此自賣自誇,便知這雲霧茶乃是他自已的茶葉,而且應該是很好的茶葉。可因為自已孃親的緣故,“貢茶”都喝過,這裡的茶葉再好,貴文也不會放在眼裡,只覺得這茶葉尚可入口罷了。
素梅憑窗而坐望著河邊洗衣的婦人,還有在河邊淺水處,抓魚撈蝦摸螺螄的大小孩童。眼見著就到了午飯時間,一行人穿街過巷來到一家乾淨整潔的飯館。黑漆匾額上有“九華園”
三個字,門口兩棵鬱鬱蔥蔥的梧桐,遮了大半陰涼。貴文進了九華園,見裡面人並不少,雅間已是沒有了,便和素梅在臨窗的位置坐下。
貴文讓掌櫃的上些招牌菜來,掌櫃的見貴文等人衣著不凡,便知是貴客,趕緊吩咐後廚精心準備。
不一會兒,接連上了四道菜來。第一道菜是爆炒腰花,腰花處理得極為乾淨,吃起來脆嫩爽口;第二道菜是木須肉,肉是偏瘦的裡脊肉,吃起來鮮香可口;第三道菜是糖醋鯉魚,魚肉緊緻有彈性,吃起來酸甜可口;第四道菜是鍋燒栗子雞,栗子很甜,和雞肉搭配起來口味絕佳。
貴文對素梅笑道:“味道當真不錯。”素梅見貴文讚揚,心中也暗呼好菜。四人吃完飯後,貴文便帶著素梅出了九華園。
貴文和素梅沿著河岸,一路欣賞風景,只見河岸垂柳依依,水清見底,微風拂面,好不愜意。走到一處石橋處,貴文想起一事,便對素梅說道:“素梅,”
“嗯,夫君。”
“這裡有一個大名人,你知道嗎?”貴文問道。
“大名人?誰啊?”素梅茫然道。
貴文笑道:“李攀龍。”
貴文說出李攀龍三個字來,素梅頓時心中一凜。
李攀龍(1514年5月12日—1570年9月18日),字於鱗,號滄溟,山東濟南府歷城(今山東濟南)人,明代著名文學家。
李攀龍於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被賜同進士出身,試政吏部文選司。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以疾告歸。次年還京師,聘充順天鄉試同考試官。之後歷官刑部廣東司主事、員外郎、刑部山西司郎中、順德知府、陝西按察司提學副使。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上疏乞歸。隆慶元年(1567年),起復出任浙江按察司副使。歷官浙江布政使司左參政、河南按察使。隆慶四年八月十九日(1570年9月18日)逝世,終年五十八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