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 47章 楊家莊朱城拜師,拜師禮楊壽震驚

不說朱山,楊凌他們在青州府每日開心的生活,只說朱城在滄州城南的楊家莊遭遇大暴雨,受了風寒一病不起。

朱城高燒不退,昏迷不醒,直到午時,管家親自來請,多次叩門呼叫不見應聲,管家急了,急忙叫人來卸下門板。

進屋一看,朱城滿臉通紅,已經昏迷不醒了。

管家急忙通知自家老爺,楊壽過來一看,皺眉道:\"這是受了風寒之病啊,也罷,速去煎一服桂枝湯給他灌下再說。\"

這些治風寒的藥材大家大戶都是常備的,管家連忙命人去辦。

一劑桂枝湯灌下,朱城的病情略作緩解,一連三天,朱城才見好起來。

天也晴朗起來,朱城病體初愈,腳下虛浮,關鍵是,連續高燒讓他忘卻了很多事情,他不記的自已在草原的過往,好多事朦朦朧朧的,只記的自已是一個遊學計程車子,卻忘記了要往何處去!

雖然外邊陽光明媚,朱城卻是心裡煩躁,不知如何是好!

這一場秋冬雨,澆了朱城一個透心涼。

楊壽老人心善,每天都來探視朱城,為朱城調理身體。那時的文人大儒,大多星相醫卜,皆有涉獵,楊壽楊萬年也不例外,且猶精醫卜。

閒暇之餘,朱城與楊壽也略作攀談,談起時勢與蒙古的關係,朱城道:\"我朝大軍塞外慘敗,竟致全軍覆沒,皇上必然大為震怒,來年開春,必將起軍征伐。

唉!想我朱城,滿腹韜略,一身武藝,卻無功名,可嘆我報國無門啊。\"

楊壽也是有見識之人,遂問道:\"若萬歲起兵,勝負如何?″

\"陛下起兵,必勢如破竹,一擊而勝,蒙古韃靼,土雞瓦狗耳,翻手可滅!

楊壽又與朱城攀談良久,朱城天文地理軍民工商俱能說的頭頭是道,心中起了愛才之念,他笑呵呵的對朱城道:\"朱城,老夫對公子的才情甚是喜愛,不瞞朱公子說,老夫在朝中也有三二好友,老夫可以把你舉薦給他們。

只是老夫想收你做弟子,不知你意下如何?\"

透過這幾日的相處,朱城對楊壽的人品,才學有了一定的瞭解,只看牆上楊壽自寫的字畫,便可見大才!

朱城一聽楊壽有收徒之念如何不喜,心道,給古人叩頭,不就是給祖宗叩頭?這有什麼吃虧的?叩罷!

朱城當即跪下道:\"師父在上,學生朱城叩頭!\"連叩三頭。

楊壽哈哈大笑道:\"得英才而育之,吾平生之願也!

朱城,實不相瞞,為師乃當朝二品,禮部尚書是也。

你且在此將養身體,待好之後,我寫一封書信給東宮太子,保舉你入東宮做事,你可願意?\"

朱城就地又叩了一個頭道:\"老師為學生如此謀劃,弟子銘感五內!″

楊壽笑呵呵的道:\"起來吧!你且好生休息!為師去了!\"

朱城拱手一揖道:\"恭送老師!“

楊壽擺擺手,心情愉快地走了。

朱城煩躁的心也安穩了下來,只是朱城有些疑惑:我是誰?我從哪兒來?要到哪兒去?我的人生目的是什麼?為什麼這麼渴望建功立業?

還有,我什麼時候會的八九元功?這無相功又是什麼鬼?這十八般兵刃我怎麼都會?誰教我的?我怎麼會過目不忘?我的力氣怎麼這麼大,這個石碾子怕不有五六百斤重,我怎麼一隻手就能掄起來?

朱城的腦子燒糊塗了,忘記了穿越,忘記了草原,忘了北平,只記的自已是青州府人,有一個兄弟朱山,一個義弟楊凌,一個紅顏知已叫唐七唐巧雲,這次出門是遊學。

作為一個酷愛上網衝浪的新時代的的,朱城的腦海中記了太多的雜七雜八的東西,什麼八九元功無相功易筋經八段錦太極八卦連環掌,刀槍劍戟斧鉞鉤叉柺子流星看了很多,卻沒練過。

這次大病過後,他在網上衝浪時瀏覽過的東西無不清晰的浮現在腦海裡,就連前世認為不合時宜的八股文狀元文,只要自已看過完整一遍的,無不清晰的浮現在眼前,就神奇!

這簡直就是老天爺賞飯吃!

老子對自春秋戰國以來的中國戰爭史和一戰以來的世界戰爭史瞭如指掌,那還不運籌帷幄之內,決勝千里之外,再加上領先這個世界六七百年的工業文明,還不能稱霸世界?還不能扼制住西方的喉嚨?小日子大俄又算什麼東西?地球也終將匍匐在腳下!

鄭和不是要下西洋麼?那就讓他們改變方式,改宣慰為招撫!

朱城午飯後信步來到楊家的演武場。

自從朱城拜師之後,楊家所有場地均對朱城開放,這是對入室弟子的恩遇。

朱城依禮拜見了師父師孃,並送上隨身攜帶的大東珠一顆和一方寸許大的大元國師印章,這些都是他在草原剿匪時得到的繳獲。

楊壽乃是識貨之人,連忙道:\"城兒不可,太貴重了,為師如何受的起?\"

這顆大珠子,圓潤無比,晶瑩剔透,既使在朱城的藏品裡也屬上等,價在千兩左右,那方國師印更是從未在市面上流透過,真的是無價之寶。

師孃也道:\"你這孩子,出門在外,花費許多,快自已留著用就好!\"

朱城撓撓頭道:\"這些東西不值什麼,出門在外,身無長物,您喜歡就好!\"他是真不知道這些東西值多少錢。

像他給楊凌的那些玩意,價值就在幾十萬兩,隨著承平日久,價值只會越來越高,到仁宣朝,價值能超百萬不止。

楊壽與夫人對視一眼,嘆了一口氣,對弟子朱城的孝心甚是感動,接過托盤道:\"起來吧,坐!\"

說完把托盤放在黃花梨木的方桌上,拿起明珠品鑑了一番道:\"夫人,這珠子頗大,可以做個掛飾。\"

說完遞給了夫人。老夫人雖也已年近花甲,卻無一根白髮,面相保養的極好,如四十許的半老徐娘。

夫人接過珠子,端詳了一會兒,心中甚是喜歡,這輩子還沒見過品相如此之好的東珠呢。

夫人對朱城笑道:\"好孩子,有心了!\"聲音甚是慈和。

楊壽又拿起那方印章,仔細端祥,越看越掩飾不住心的震驚:\"宮裡曾見過這方印的印文,應該是國師之印!\"

楊壽忽然大叫道:\"楊福,拿印臺和紙來!“

這一聲吼,嚇了夫人和朱誠一跳!

楊福在外答應了一聲,聽腳步聲是\"咚咚咚\"的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