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送孩子上大學去成都,近期可能更新不穩定,希望大家理解,回來以後恢復穩定更新。】
……
“聽覺,是由物體震動產生的聲波,攜帶的有效資訊組成。這些有效資訊會隨著振幅和頻率的變化,而產生變化。聽覺的本質就是在區分這些變化所攜帶的資訊,然後將這些資訊進行有效的排列組合,進行不同的分類理解的一種過程。”
“那你感覺自已現在具備聽覺嗎?”
“從物理邏輯上來理解,我現在已經具備了聽覺的能力。因為聽覺的本質是聲音的震動,我的本體能夠感受到聲音傳導帶來的輕微震動,雖然這種震動並不是傳統意義上的聽覺,但我可以把這種震動,轉換成有效資訊電訊號來分析和理解。但由於我的本體在一個密閉的空間當中,能夠感受到的震動資訊比較少,大多數都是主機帶來的噪聲,所以我聽到的有效資訊並不是很多。”
袁楓看到這放開了鍵盤直接開口道:“那你能聽到我說話嗎?”
“能聽到一點,但主人的聲音不是很大,正確識別率不超過百分之三十。”
袁楓加大了聲音道:“那現在呢!你能聽到我說話嗎?”
“能聽到!現在識別率超過了百分之九十九點九。”
袁楓聞言也是非常滿意,要知道他的辦公室下面是機房,機房下面才是鬼臉藤的所在地。機房的噪聲可是非常大的,鬼臉藤隔著幾層空間和機房,還能聽到自已說話,聽覺不得不說是非常的靈敏了。
袁楓分別又對鬼臉騰的觸覺、味覺、嗅覺進行了詢問。
鬼臉藤除了具備觸覺功能外,味覺和嗅覺都不具備,但卻能準確的表達出來,似乎鬼臉已經建立了完整的觸覺味覺理解矩陣。
袁楓再次讓鬼臉藤嘗試去理解【將進酒】這次鬼臉藤已經能完美的對該作品做出了準確的回答。
袁楓非常的滿意,隨後他又放開了雲芯國際的晶片、通訊、軟體、遊戲資料庫的介面,讓鬼臉藤繼續學習。
……
十月份。
雲芯國際第一臺火箭發動機組裝完成,決定進行試車。
袁楓來到了南島基地新建設的試車臺。
觀測大樓內的工作人員是走來走去看著十分的忙碌。
袁楓最近由於忙著鬼臉藤的事情,所以除了偶爾打打電話,幾乎全程沒有關注這邊的事情。他看了看手中的資料,轉而看向了發動機的總工程師胡振宇道:“胡總工!咱們的這臺火星1號發動機,相對於國內的主流發動機總體效能如何?”
“咱們的火星1號,採用國內相對主流的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作為主要燃料,燃料輸送採用泵壓式輸送系統。由於咱們的火星1號,只是技術驗證機,所以相對於國內主流YF同系列火箭發動機,體型略小,整機淨重五百公斤,預估設計推力為三十九噸,預估設計比衝為二百六十一。”
“火星1號的總體設計圖紙全都是效仿咱們國內的發動機,照葫蘆畫瓢的嗎?裡面沒有什麼咱們自已的東西嗎?”
“也有一些新東西!”胡振宇繼續解釋道:“燃燒室的結構,咱們進行了少量的設計改良,從資料層面看,咱發動機的熱效率,應該比同型號的YF發動機要好一些。當然這也只是預估,具體情況要看測試結果才能知道。”
袁楓點了點頭,他深知火箭發動機技術的複雜性,看來有必要儘快讓鬼臉投入工作,這樣就能透過純資料的方式,對火箭發動機的各項資料,進行資料模擬,這樣就會大大提升設計效率,為設計出更牛逼的火箭發動機做鋪墊。
馬永志這個時候走了過來道:“袁總!發動機已經準備的差不多了,可以進行試車了。”
“很好!準備開始吧!”
……
隨著排程中心的命令下發,試車臺區域迅速進入了一級戰備狀態,空氣中瀰漫著一種緊張而又期待的氣氛。
試車臺進行最後的自檢,確保所有安全閥、緊急停機裝置,以及消防系統都處於最佳工作狀態。
觀測大樓內的監控螢幕逐一獲得檢查,發動機各部位的狀態引數也在螢幕上不斷的發生改變。
“倒計時開始,十、九、八……”廣播中傳來清晰的倒計時聲,排程中心的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三、二、一,點火!”
……
隨著指令的下達,火星1號發動機瞬間被點燃,一股強大的火焰從發動機尾部噴湧而出,伴隨著震耳欲聾的轟鳴聲,直衝雲霄。
觀測大樓雖然距離試車臺還有一段距離,但隔著巨大的玻璃窗,還是能看到遠處火箭發動機噴射出灰黃色的煙塵,可以說發動機的點火過程非常順利,沒有出現任何異常波動。
大廳螢幕上的各項資料開始瘋狂跳動……
……
袁楓緊盯著螢幕上的資料,不時與身邊胡振宇交流著意見……發動機的推力也逐漸攀升至設計值,比衝值也穩定在預估範圍內。
達到預設值之後,發動機並沒有停機,而且繼續持續執行,袁楓這會關注的是燃燒室的核心部件,其溫度控制關係到發動機的效能和壽命,自然是重中之重。
……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火星1號火箭發動機終於達到了設定點火時間,燃料停止供給,發動機也逐漸停止的工作。
袁楓看了看試車的相關資料,可以說發動機從點火到關機,整個過程中執行平穩,各項引數均符合設計要求,甚至在某些方面超出了預期。
胡振宇露出了興奮的表情道:“袁總!火星1號的試車非常成功。各項指標都超出了設計預期。”
袁楓聽後露出了滿意的笑容道:“不錯不錯!火星1號的成功試車,標誌著我們星雲探索在火箭發動機領域,邁出了至關重要的一步。”說到這,袁楓看向了眾人大聲道:“各位,今天的成績屬於這裡每一個人。不過今天的成績也只是咱們星雲探索公司的第一步,從明天開始,我們有更長的路要走。希望咱們團隊能夠儘早完成更多更好更先進的新一代火箭發動機。讓我們公司的產品也可以遨遊於九天之上。”
全場頓時響起了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
……
試車結束後,發動機緩緩降溫,工作人員迅速進入現場,進行緊張的各項檢查。
……
星雲探索公司的會議室內。
袁楓看向了胡振宇道:“胡總工,咱們接下來的研發計劃是怎麼安排的?”
胡振宇道:“火星1號火箭發動機,雖然各項資料都非常好。但火星1號採用的是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作為主要燃料,這兩種燃料具有極高的汙染性,所以咱們下一步的目標是研發出一款,更加環保,更加安全,同時燃料價格也更低的液氧煤油發動機。
眼下全球在液氧煤油發動機領域,有兩個國家保持技術領先。一是米聯邦,其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土星五號使用的發動機F1系列火箭發動機。但由於現在的米聯邦已經放棄登月行動,F1火箭發動機也逐漸停產。現在米聯邦現在使用的主流發動機是以SSME系列為代表的液氫液氧發動機,不過由於液氫液氧的燃燒溫度太高,材料加工難度大,暫時我們不做考慮。
除了米聯邦,在液氧煤油領域技術最厲害的就是老蘇了。當然,老蘇現在已經解體,已經是老鵝了。具體型號就是大名鼎鼎的RD系列發動機,其中又以RD170最具代表性。
RD170擁有驚人的800噸推力,可以說是全球火箭發動機領域,當之無愧的巨無霸,也是全球液氧煤油領域,最先進的火箭發動機。”
袁楓道:“關於RD170發動機的設計思路和圖樣咱們有嗎?”
“我們現在只有RD170的具體引數,發動機的樣式,設計思路,以及關鍵性部門的結構,暫時還不是很瞭解。實話說RD170發動機的推力800噸實在太過誇張,畢竟我們的火星1號只有四十噸。RD170是我們的發動機推力了二十倍,所以我們也想不到,他們是怎麼設計出來的?”
“咱們能買一臺RD170發動機回來研究嗎?”
“只怕有難度,一般這種級別的發動機都是國家戰略裝備,應該是限制出口的。而且這段時間老蘇剛剛解體,國內比較混亂,就算想要買,只怕也找不到渠道。”
“那如果咱們自研的話,需要攻克什麼難點呢?”
“難點有很多,譬如點火裝置。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相遇以後反應劇烈,會自動點火。而煤油液氧需要設定點火裝置,點火過程想要安全迅速,那麼就需要考慮到溫度、壓力、推進劑的混合比等等,這方面需要非常的有創意。
除了點火還要考慮到燃燒效率的問題。為了避免出現燃燒不穩定、火焰波動、以及燃燒震盪等現象,發動機的燃燒室要設計得非常精細和有想象力。此外,液氧和煤油的物理特性與四氧化二氮和偏二甲肼不同,效能強大的渦輪泵也要考慮。傳統渦輪泵一般都是使用發生器的高溫高壓驅動渦輪泵,所以全新渦輪泵也是一個難點。
當然,還要考慮到袁總要求的可重複使用的火箭發動機,所以發動機材料在耐高溫上,還需要有所突破才行。
還有,向量問題也需要考慮,如果火箭可以回收的話,箭體下降的時候肯定要進行調整,那麼發動機具備強大的向量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當然還有一些細節,譬如液氧需要進行低溫儲存等等。反正總體需要挑戰的難點很多,過程也非常的複雜。想要有所突破,可能面臨不少難關。”
袁楓點了點頭道:“雖然大家對這款全新的火箭發動機,已經有了相當高的要求,但我是要求咱們的這款火箭發動機,結構不能過複雜,必須具備快速裝配和生產的能力。如果結構太過複雜,生產難度大,那麼大批次製造和生產就成為一紙空談。
同時告訴大家一個好訊息,我們公司軟體研發部,研發出一款自動程式,該程式能夠對各種資料,進行採集和模擬。透過這個程式,我們可以更高效地分析、最佳化火箭發動機的設計方案。還能夠提前發現設計方案可能存在的潛在的問題,這樣一來,咱們就可以縮短研發週期,提高研發成功率。
當然,該款軟體眼下還處於測試階段,需要大家一起努力,輸入更多的資料來完善其功能,相信使用的時間長了,大家就能發現這款軟體的厲害了。”
眾人聞言都沒說什麼,雖然袁楓把這款什麼全新的軟體說的天花亂墜,但在大多數人看來,無非就是一款軟體而已,再厲害能有什麼大不了的,最後還是要人去設計,自然也沒人當回事。
袁楓道:“不管怎麼樣,完成一款跨時代的優秀火箭發動機,我們需要面臨不少困難。但正是這些困難和挑戰,激發我們團隊的潛力,推動我們不斷前進。所以,我希望大家能夠保持信心和決心,不要被眼前的困難所嚇倒。既然我們已經邁出了堅實第一步,那麼接下來的每一步都將更加的堅定和有力。相信咱們團隊一定能夠跨過這道坎,完成零的突破,爭取在三年內完成新型火箭發動機的點火測試工作。”
……
接下來的一段日子,袁楓留在了南島基地,將鬼臉藤轉移了過來又將其連線在星雲探索公司的電腦主機上。
……
某晚,袁楓乘坐著飛行梭潛入老鵝國的航天中心,但很快又飛走了。
……
幾天後,一臺RD170發動機被盜的事情,傳遍了整個基地。
基地領導知道以後,急三火四的趕了過來,但經過檢查以後發現,這臺RD170發動機,好像憑空消失了一樣,關鍵是現場幾乎毫無搬運痕跡。
這怎麼可能!要知道RD170發動單臺重量高達十噸,體積也達到了四五米,如此龐大的一臺機器,怎麼可能憑空消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