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章 處境堪憂

這傢伙其實一直就緊跟在身後,之前在舒城坐視不管,也是擔心被數十萬義軍擊敗,討不到什麼便宜。

因此,在這期間他就扭著西營不放。在長江流域你追我趕,兩邊都十分默契的沒有進行大戰。

一般情況下,只要驅趕義軍出境,不在他的地盤內搞事,他基本上都不會主動發起進攻。

西營義軍前腳剛走,左良玉隨後便帶兵跟來。兩支部隊也不見面,更不會距離很遠。

就這麼在長江流域附近城池轉圈,反正左良玉每到一地,張秉忠吃肉,他也能順便喝口湯。

李寧宇、劉文秀兩人帶著本部,打著西營的大旗,大張旗鼓的北上,迅速攻陷唐縣,威脅南陽。

南陽城內雖然有幾千守軍,但卻害怕義軍主力,只能龜縮在城內。西營在南陽城外虛晃一槍,又迅速北上。

這段時間幾乎都在趕路,不是在官道上,就是在山林裡穿梭。部隊雖然未潰散,但也都累得夠嗆。

這天,部隊來到南召附近,李寧宇、劉文秀兩人再次召集各營議事。

“諸位,我們的糧草雖然還能堅持兩個月左右,但倘若不攻破城池劫掠一番,恐怕到時候遇到官軍圍剿會斷糧。”

“南召、魯山、葉縣、裕州這四縣距離都不遠,並且探子來報,城內都沒什麼官軍。”

“打那個縣,怎麼打,兄弟們必須商量出個章程來。”

劉文秀看著眾人,非常嚴肅的說道。

眾人七嘴八舌的提出建議,只知道破城劫掠享樂一番,卻沒有長遠的考慮。

“兩位將軍,不管攻那座城池。但連續行軍兄弟們都很疲倦,屬下建議,劫掠一番後去伏牛山一帶休整一番。”

“否則突然遭遇到大量官軍,恐怕沒有一戰之力,我們麾下兄弟會一觸即潰。”

羅峰想了想開口說道。

“若是躲在山中休整,怎麼掩護大王的入川呢?我們不就是迷惑官軍,讓他們不知道大王行蹤嗎?”

“義軍大舉入川,官軍現在不可能不知道。如何快速劫掠大量錢糧,才是大王此行的目的。”

“我們躲在山中休整,倘若大王被官軍圍住,還能作為一支奇兵趁勢殺出。”

羅峰有些焦急,快速的將心中計劃講述了一遍。

李寧宇聞言皺眉思索片刻後,隨後看了他一眼,這才十分認可的點了點頭。

“那就先攻裕州,再攻葉縣、魯山,最後拿下南召後便進入山中休整一番。”

“我們大張旗鼓的將附近幾縣劫掠一番,官軍必然以為是大王在此。等官軍追來,那個時候大王已經入川了。”

“羅峰說得對,我們必須養精蓄銳。倘若大王入川不順,我們就是大王的援軍!”

眾人見李寧宇都點頭認可,那自然不再說什麼。

確定劫掠路線,劉文秀便帶著本部兵馬先行出發。而羅峰,則被安排在後面防止官軍突襲。

既然沒有讓他率軍攻城,便將哨探全部撒了出去打探訊息,必須要隨時掌握官軍訊息。

若是被大量官軍圍剿,恐怕好不容易積攢的本錢,會瞬間灰飛煙滅。

“頭兒,打探到一些訊息了。牟文綬與劉良佐等人已領大軍在江北,把合洲搖天動的人馬悉數擊潰。”

“總掌盤子馬守應也帶著其餘義軍從英山、霍山地區進入湖北,但官軍緊追不捨。”

“熊文燦也即將抵達安慶,正在調兵遣將,打算圍堵義軍。陝西、山西、山東的官軍也在南下。”

羅峰聞言,忍不住嘆息一聲。

“這好不容易才聚集起來的十五家兵馬,幾十萬義軍。卻因明廷調集大軍圍剿,轉瞬間便分崩瓦解了。”

雖然早就知道結局,但流寇終究是流寇,現在根本不可能與官軍正面對決。

趴在地圖上看了半天,最終決定,若是官軍來伏牛山圍剿,他們只能迅速突出重圍,在勳陽府附近山中躲藏。

一方面是能接應西營主力,兩支隊伍再次合在一起。另外一方面,勳陽府的地勢不錯,非常適合運動戰。

三萬餘義軍,並未分兵攻城。因此所到之處,幾乎沒遇到什麼反抗。但河南早就被禍害不輕,根本就沒有搶到多少糧草。

當官軍集結打算支援南陽的時候,這支義軍居然突然消失。而西營與闖王正在攻打四川,於是便調轉支援而去。

李寧宇、劉文秀雖然帶著部隊在山中休整,但將哨探悉數派出,打探西營主力的具體動向。

而羅峰趁休整的機會,將他這一營進行整頓。畢竟他們隨時會與官軍遇上,到時候不能像一盤散沙。

時間一天一天流逝,轉眼間便過去了月餘。

這天,李寧宇、劉文秀突然派人傳話,召集各營主將議事。

當羅峰進入到營帳之中, 便發現他們倆人的臉色不好。不出意外的話,應該是有大王的訊息。

“給大家說說吧,這段時間打探的訊息。”

“是,少將軍!”

一名隊長施禮後,便緩緩道來。

“大王率軍攻克龍安、劍閣、綿州劫掠一番後,與闖王兵困成都二十餘日。”

“明廷聽聞成都被圍,擔心大王趁機發展壯大實力,便集結官軍,想將義軍一網打盡。”

“但大王卻圍城打援,全殲數路官軍援兵。斃敵總兵侯良柱,副總兵羅象乾、劉貴等人。”

“成都久攻不下,明廷已急令總督洪承疇率軍入川救援。其餘幾路兵馬,也全都往四川進發。”

眾人聞言,全都臉色大變。

“明廷在河南、陝西打得義軍節節敗退,現在又集結重兵入川,局勢對大王不利啊。”

“諸位都說說,我們是入川與大王匯合,還是攻打官軍後路,接應大王出川。”

李寧宇皺著眉頭環顧一圈,最後卻將目光放在羅峰身上。

“少將軍,入川與大王匯合乃是下策。屬下以為,當攻勳陽府,逼迫明廷分兵來救。”

“只要我們的聲勢夠大,大王得知訊息後,必然會迅速南下,出興安與我們會合。”

“不出意外的話,闖王與大王分道揚鑣之後,必然北上陝西。洪承疇乃陝西總兵,不可能放任不管。”

“如此一來,我們就不會面臨幾路官軍圍剿。只要合軍一處,繼續南下貴州也是可行的。”

羅峰思索片刻後,便快速的講述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