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陽光灑在梨林河上,波光粼粼。
河畔早已擠滿了熙熙攘攘的人群,好不熱鬧。
在河邊的一塊空地上,立著一座臨時搭建起來的簡陋臺子。
臺下,幾乎匯聚了整個梨林川鄉的男女老少,他們或踮起腳尖張望,或相互推搡著向前擠去。
人群中央的趙子銘深吸一口氣,然後高聲說道:
“各位鄉黨,今日我在此,是想向大家宣告一件要事。”
他頓了頓,接著說:
“想必諸位也清楚,我們趙家自遷居至梨林川鄉以來,已歷經三代,長達五十餘載。
這些年承蒙各位鄉黨的關照與支援,使得我趙氏一族能在此落地生根,過上安定富足的生活。”
趙子銘站在臺上,目光緩緩掃過臺下那片密集的人群。
儘管他的音量並不大,但每個字都清清楚楚地傳進了在場每個人的耳朵裡。
人們開始竊竊私語起來,臉上滿是好奇之色,紛紛揣測著趙子銘即將宣佈的事情究竟是什麼。
“可是那可惡至極的土匪頭子王友邦毫無道義可言,他當年從豫省討飯而來,是我們梨林川眾鄉黨收留了他。
“現如今,他卻率領一眾匪徒在我梨林川大肆殺戮掠奪,惡行累累,令人髮指!”
“作為梨林川的一員,我趙家豈能對此漠然視之、袖手旁觀?”
一時間,臺下鴉雀無聲,眾人都屏息凝神,靜靜等待著趙子銘的下文。
只見趙子銘一臉堅毅地說道:
“所以,經過深思熟慮,我們趙家決定,傾盡家財籌備資金,招募鄉里的青壯興辦民團,與眾鄉黨攜手並肩抵禦王友邦的侵犯騷擾,誓死捍衛家鄉的太平寧靜!”
話音未落,臺下瞬間騷動起來,人們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雖說這趙家有些資產,但又如何能與那王友邦相抗衡呢?”
“沒錯,聽說那王友邦手下有上千號人馬,且各個都是心狠手辣、不要命的主兒!”
“趙家這是將整個家族的命運都壓上去了呀,稍有不慎,後果不堪設想啊!”
臺下的眾鄉親憂心忡忡,心裡著實沒底。
要知道,王友邦現在正聲勢浩大。
以趙家目前的實力想要與其抗衡,簡直就是以卵擊石啊!
趙子銘靜靜地站在臺上,面沉似水地聽著臺下傳來的陣陣議論聲。
但他的眼神堅定而沉著,並沒有流露出一絲一毫的驚慌失措之色。
因為他心裡非常清楚,如果想要獲得這群鄉親父老們的信賴與擁護,就一定得拿出有說服力的東西才行。
於是乎,趙子銘清了清嗓子,用溫和且沉穩的聲音說道:“各位,請先靜一靜!”
隨著他這句話說出口,原本喧鬧嘈雜的場面逐漸變得安靜下來。
緊接著,趙子銘轉頭看向站在一旁的趙仁義,並朝著他揮了揮手示意道:
“三爺爺,把東西拿上來吧。”
趙仁義看到趙子銘的手勢,立刻叫來兩名身材魁梧的年輕小夥子,讓他們合力抬起一隻木質箱子走上臺來。
當木箱被放置在舞臺中央時,所有人的目光都不約而同地集中到了它身上。
隨後,趙仁義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開啟箱子蓋子,並伸手揭開覆蓋在上面的黑色布條。
剎那間,映入眾人眼簾的竟是一排排嶄新發亮的拴動步槍!
這些步槍散發著濃烈的機油氣味,彷彿剛剛從兵工廠製造出來一般。
而在槍支旁邊,則整整齊齊地擺放著一盒又一盒色澤金黃耀眼的子彈。
沒錯,眼前所見正是之前系統所贈送的那 200 支毛瑟 98 式步槍中的一部分。
實際上,就在昨日。
當趙仁義初次目睹眼前這些堆積如山的槍支彈藥時。
即使他打過仗、見多識廣,心中仍舊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震撼。
要知道,若是將這些槍械投入黑市,其價值簡直無法估量。
當時趙仁義滿臉驚愕地問道:“子銘啊,這些東西究竟是從哪裡得來的?”
趙子銘神色自若地回答道:“三爺爺,您可曾記得我之前向您提及過那位來自雍城洋行的外國友人?我給他寫了封信,請他代為購置一批軍火。”
“而昨天深夜,這位洋人朋友便派遣專人押送來了這批貨物。而且您大可放心,整個運輸過程絕對沒有旁人察覺,萬無一失!”
趙子銘巧妙地將所有責任都推諉到那個所謂的洋人朋友身上。
事實上這個洋人朋友是真實存在的,趙子銘也給他寫過信。
只不過信中並沒有談到要採購槍支的事。
當初系統給予新手禮包時。
趙子銘便特意尋覓到這處荒廢而僻靜的窯洞,並將所有的槍支和彈藥從系統空間裡取出藏匿起來。
凝視著眼前這些簇新發亮的槍械,趙仁義情不自禁地慨嘆:\"好傢伙!這些槍支光是瞧著就遠勝我們當年所使用過的啊。\"
事實上確實如此,當年清兵配備的是 M1882 式步槍,也就是日不落的李恩菲爾德步槍。
儘管在那個時代,它已堪稱一款效能卓越的步槍。
但如果與這些毛瑟 98 式相較而言,仍顯得相形見絀。
不論是射擊速度、穩定性還是耐久性,都存在一定差距。
“嘿!臭小子,有了這些玩意兒,到時候老子隨便忽悠幾下,就能給你招攬來好幾位能人!”
趙仁義心中暗自思忖道。
畢竟他可是曾經上過戰場歷經生死之人啊!
此刻,望著眼前這些嶄新的步槍,他不禁感到渾身熱血沸騰。
彷彿一下子回到了當年在娘子關與普魯士洋鬼子浴血奮戰之時。
接著,他又說道:“子銘啊,你就放一百二十個心吧!等咱們的民團真的成立起來了,你三爺爺我一定會想辦法給你拉攏一些人才過來的。而且,他們可都絕非等閒之輩,個個都是身懷絕技的高手!”
趙仁義對自已這個大孫子真是越發喜愛和讚賞。
在當今這個時代的夏國,誰手裡有槍,誰就是老大。
思緒回到臺上,趙子銘指著箱子裡整齊碼放的步槍,朗聲說道:
“我知道有人懷疑我們趙家的實力,難道這些槍你們也懷疑嗎?”
“鄉黨們,槍桿子裡出平安,有這些槍,大家再團結一心,還怕個鳥的王友邦!”
為了動員這些鄉里的百姓,趙子銘甚至都爆了粗口。
而臺下眾人看著這些槍支,人群中也頓時發出一陣轟然。
“天哪,趙家真的有槍!”
“看這槍的樣子,可不是普通的貨色啊!”
“趙家 這是從哪裡弄來的這麼多槍?”
趙子銘微微一笑,他知道,這些槍支已經成功地震撼了鄉黨們。
他抬手示意大家安靜,繼續說道:
“這些槍,是我趙家特意為組建民團而準備的。我們不僅有槍,還有足夠的彈藥。”
“對於加入到民團的,每人每月還有兩塊大洋!”
兩塊大洋,在這個年代的西北內陸絕對不是一筆小錢了。
這個時代的物價,一塊大洋在縣城差不多可以買到十五斤麵粉或者三斤左右的豬肉。
即便是在省城長安這樣的大城市,普通工人一個月也不過五六塊大洋。
而他們這偏僻山村的生活成本,要比長安那樣的大城市要低得多。
因此,兩塊大洋立刻就吸引住了所有人。
“民團第一批招募200人,十六到二十四歲的男子都可以報名,當然,民團篩選的條件也會比較嚴苛。”
人群之中,李俊川也是躍躍欲試。
僅僅幾天的時間,他便對趙子銘極為信服。
至少在他的認知之中,跟著趙子銘,可以知道許多有趣的事情。
無論怎麼樣,他一定要成為民團第一批的人選。
整整一天,或許是趙家在這一帶的威望甚高,報名的青壯年也不少。
當然,也有一些人出於這樣或那樣的顧慮,對參加民團的事敬而遠之。
而趙子銘也親自對報名參加民團的人進行了考核。
不過,顯然有些人並不在考核之列。
比如說,李俊川。
對於這個機靈的傢伙,雖然他年齡還沒滿十六歲。
不過趙子銘依舊親自點名讓他參加民團。
這時,一旁的趙仁義卻有些擔憂的說道:
“子銘啊,一個月兩塊大洋,還要購置槍支彈藥,就算是咱們趙家也頂不住啊!”
雖說他不知道趙子銘為什麼這麼有信心。
不過在他看來,每個月兩塊大洋的薪水的確過高了。
莊稼人每年種地才掙幾個錢!
“三爺爺,錢的事你不用擔心!”
“這是我翻譯過來的德軍操練手冊,我大概簡化了一下。三爺爺,我希望我們的民團以此為基礎進行訓練。當然了,前期肯定要你費些心力,畢竟咱們農村的青壯身體素質還跟不上。”
趙仁義從趙子銘手裡接過一本厚實的步兵操練手冊。
上面有詳細的訓練方法和圖解,以及各種槍械的使用方法。
甚至裡面還有防禦工事構築、重機槍和迫擊炮射擊……
趙仁義翻著看了幾頁,表情就呆住了。
嘴張的大的甚至可以吞下一顆鵝蛋。
這比起當初的清末新兵,都要專業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