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章 民國十五年

夏夜,樹上的蟬鳴依舊不絕於耳。

趙子銘坐在樹下的藤椅上,輕輕搖著手中的蒲扇。

儘管周圍的微風帶著一絲涼爽,但他似乎仍然無法完全適應這個陌生的時空。

他穿越過來現在是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

他現在的身份是關中道汧縣梨林川鄉趙家的長子。

此時的中華大地上風雲變幻,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

就在前一年,孫先生在北京逝世,讓無數人為之扼腕嘆息。

直系曹坤、吳佩府的直系統治,在全國迅速掀起的反直浪潮之下迅速倒臺。

北京政權落入馮玉翔和張作林手中,直系勢力退居長江一線。

各方勢力交織碰撞,你方唱罷我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

在這個動盪的時代,關中道亦無法倖免於難。

北洋鎮嵩軍劉振華部率領的十萬大軍,此時如同鐵壁一般,將長安城圍得水洩不通。

城內,國民軍楊虎成、李虎辰帶領的一萬陝軍。

雖然英勇奮戰,但已經苦苦支撐了長達三個月之久,形勢岌岌可危。

與此同時,西北的馬家也對關中地區虎視眈眈,他們一直在尋找機會插手這片混亂的土地。

在這個亂世之中,軍閥們都在積極招兵買馬,擴充實力,想要在這場爭奪利益的較量中佔據一席之地。

而列強們也沒有放過夏國這塊肥肉。

他們如同餓狼一般,在整個夏國南北窺視已久,尋找著可以咬下一塊血肉的機會。

東北有蘇國和倭國盤踞已久,長江一線則是日不落的傳統勢力範圍,普魯士在魯東,高盧在廣南……

這些列強們一個個張牙舞爪,彷彿要將這條沉睡的巨龍撕成碎片。

趙子銘躺在竹椅上,微眯著眼睛,享受著夜色之下的涼意。

穿越過來的這個家族,倒也是有幾分田產和商鋪的大戶人家,至少吃喝是不用發愁的。

他的父親趙維德是梨林川鄉的鄉董,家族經過幾代人的經營。

除了在梨林川一帶有200多畝水澆地之外,在距此40裡之外的縣城還有幾戶商鋪。

“只是,這亂世之中,些許家當,不過是為旁人做了嫁衣……”

趙簡自言自語道,絲毫沒有意識到身後有人靠近了。

來人是一名中年男子,國字臉,有些粗獷,穿著棉布長衫,似乎剛從外面回來,臉色有些許凝重。

趙維德在梨林川一道,甚至在整個汧縣,也算得上一方人物。

趙家祖上原本是湖南人,趙子銘的曾祖父當年跟隨左文襄公平定陝甘叛亂,之後又參與了邊疆平亂。

幾年的軍伍生涯也積攢了些許錢財。

在大軍回師的途中,趙子銘曾祖父看中了這片在梨林河衝擊之下的肥沃河谷。

便花錢購置良田,在此處紮根下來。

經過三代人的積攢,家族才有了現在的規模。

只是從去年來,趙家卻是遇到了一些危機……

趙維德搖了搖頭,將胸腔中的煩悶給撇開。

對於自已這個獨生子,趙維德倒是覺得有些虧欠。

這些年一直忙於家業,自已的夫人早年病亡,趙子銘打小身體也不好,一直就是一個藥罐子。

前些天更是在學校裡突然昏迷,整個雍城的中醫西醫都找遍了,都說是時日無多。

於是他就帶著趙子銘回到了家裡,並且開始準備後事了。

沒想到趙子銘竟然還能醒過來。

就連那位在雍城洋人醫館當過學徒的那位李先生,都說這是醫學奇蹟。

而事實上,只有趙子銘知道其中的緣由。

不過嘛,既來之,則安之……

老天讓趙子銘來到了這個亂世,想必自然有交給他的使命。

“明日,我想出去轉轉……”

破天荒的,趙維德摸了摸兒子的腦袋。

這小子從小就不喜歡這山溝溝,說什麼太窮太落後。

到了雍城上中學之後更是沒有回來過這個小村莊。

倒是與在雍城的幾個洋人走得很近,整天說什麼工業文明、德先生賽先生之類的晦澀詞語。

聽到趙子銘說想要明天出去轉。

趙維德彷彿是頭一次認識到自已的兒子,或許就此轉性也能理解。

畢竟這小子也算是鬼門關上走了一遭。

“出去轉一轉也好,長時間窩在家裡沒病也會悶出病來!”

趙維德還是沒說,讓兒子到縣城去待幾天的話。

如果能太太平平的最好。

要是那夥人還是要獅子大開口,大不了,梨林川這地方,他們趙家不待了。

第二天。

蟬鳴依舊響徹整個梨林川,一縷微風將樹葉吹動。

扛著鋤頭上田的農民們咒罵著頭頂的烈日,彷彿也像是在咒罵這個吃人的世道。

整個村莊就坐落在梨林河南岸的塬上。

塬邊圍著一道一丈多高的土牆,據說是同治年間壘起來的,如今看上去已然有些殘敗。

下了塬,一條四五米寬的官道自西向東沿著河岸延伸出去。

官道自然是土路,若是暴雨一過,就會變的泥濘不堪。

不過在這個年月,哪怕是縣城附近,也沒有一條像樣的公路。

整個梨林川鄉不過四千多人,哪怕是整個汧縣也不過才十五萬人。

這是一個位於關中西垂的小縣,距離府城雍城近一百里,距離省城長安三百多里。

整個縣沒有一家像樣的工廠,僅僅是縣城中有幾戶手工作坊。

不過縣境內倒是有多處金礦、煤礦等礦產資源。

趙子銘從腦海中確定了這些資訊。

而這些資訊是由一款與其繫結的系統提供的。

按照系統自已描述,名叫救亡圖存系統。

名字倒是與當下所處的時代挺貼切的。

不過繫結以來除了提供這些資訊之外,系統還一言未發。

另一邊,趙家祠堂裡,此時氣氛卻是有些壓抑。

家族中幾位長輩對於趙家的未來都很是擔心。

“吳山那邊昨天又派人來派餉了,這次那邊向我們趙家攤派的是一萬大洋,一個月之後就要來取了!”

趙子銘的二叔趙維才極為憤怒。

“大哥,再這麼下去,年復一年,咱們趙家的老底子可就全掏空了!”

“是啊,咱們這點家底能撐幾年啊!”

“沒錯,聽說吳山那夥人最近又從甘省購置了幾十支槍械,他孃的,再這麼下去咱們是自已花錢買槍找死啊!”

聽著眾人憤怒的話語,趙維德眉頭緊皺,一臉無奈之色。

如今他們是魚肉,人家是刀俎,沒有任何反抗之力。

吳山的所謂“陝甘英武護國軍”現在至少有上千人,幾百條槍。

這麼強大的力量,也難怪汧縣各鄉的大戶們也只能被肆意的剝削壓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