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山匪巢。
王友邦在蘇克勤的建議下,決定趁著趙子銘率部移防縣城的機會,攻打在他們看來已經完全不設防的梨林川鄉。
並且時間就定在了二十多天後的農曆八月十五,也就是中秋節。
至於為何選在這一天,王友邦是有自已想法的。
一方面,八月十五中秋節在夏國民間是除了過年之外最重大的節日,這一天梨林川百姓的防備心理肯定是最弱的,因此襲擊的成功率是最高的。
畢竟他們也擔心梨林川百姓有所警覺之後,提前轉移人員和財物。
另一方面,也是最重要的。
王友邦想在這個寓意著全家團圓的節日裡,讓梨林川的百姓,特別是那些現在已經成為縣保安團計程車兵們嚐嚐家破人亡的滋味。
從而狠狠地打擊縣保安團計程車氣和鬥志。
不過有了之前的慘痛教訓。
對於這一計劃,王友邦吩咐諸土匪頭領暫時不要告知給下邊的嘍囉們。
這些嘍囉大都是本地人,關係千絲萬縷,稍不注意就會將這一訊息洩露出去。
如果趙子銘得知這一訊息,提前做了佈置,他們很可能又會吃一個大虧。
之後,王友邦又安排炮局加緊生產武器彈藥。
說起這個炮局,裡面大都是一些王友邦從附近十里八鄉綁架過來的工匠。
能夠生產的也都是一些鳥銃土槍和土火藥。
這些東西對於正規軍隊來說連燒火棍都算不上,但對於土匪來說已經足夠了。
靠是著這些玩意兒,王友邦武裝起了兩千多人的土匪隊伍。
眼下,攻打梨林川鄉的計劃已經敲定,炮局也在加班加點趕製武器彈藥。
這些土匪頭領們雖說不能將計劃透露給下邊的嘍囉們,但一個個的早就心癢難耐了。
畢竟之前雖然也時常打家劫舍、綁架撕票,但是這種大規模的進攻某個鄉還是頭一回。
而且王友邦這次可是說了,打下梨林川之後,除了糧食和金銀必須上繳之外。
其餘無論是人是物,都可以放開去搶。
這些土匪頭領們無論是當土匪之前還是當土匪之後,都基本上沒過過什麼好日子。
特別是當了土匪之後,本以為能夠因此過上錦衣玉食的生活。
結果落草為寇之後,發現這土匪也不是那麼好當的。
整天刀尖上舔血不說,搶來的東西也大都被王友邦、馮佔彪等幾個大頭領給瓜分了。
分到他們手裡的東西還要照顧下面的小嘍囉,剩下的也僅僅只能說是吃飽而已。
因此這些小頭領們早就想大幹一番了。
這天,就在吳山匪巢一派厲兵秣馬氣氛的時候。
有嘍囉來報,說是俞糜縣李水娃前來拜訪,人已經到山下候著了。
聽到李水娃前來,王友邦頗有些疑惑。
“他來幹什麼?”
李水娃與王友邦一樣,都是佔山為王的土匪,手底下有近千號人,在俞糜縣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巨匪。
而且,由於俞糜縣與汧縣在民國前同屬隴州轄地,民國元年才分置為兩個縣。
因此,兩縣之間民間交流交往極為頻繁,王友邦的部下也常常越界到俞糜縣去打秋風,與李水娃發生過不少衝突。
“他帶了幾個人?”
王友邦心想難道對方是來興師問罪的,連忙詢問來通報的嘍囉,看李水娃帶了多少人來的。
“只帶了四個隨從!”
聽到嘍囉說對方只帶了四個隨從,王友邦更疑惑了。
按理說要興師問罪就不應該只帶四個人前來,可要不是來興師問罪的,那他來是幹什麼?
要知道他們之間甚至還有些利益衝突,對方就敢僅僅只帶四個人前來拜訪。
王友邦心中雖然疑惑,但既然對方已經來到了山下,他也不能失了禮節。
他吩咐嘍囉帶著李水娃一行上山,同時自已則準備去會客廳親自會會這位不速之客。
前往會客廳的路上,王友邦心中不斷猜測李水娃此行的目的。
或許,他是想要尋求某種合作?或者是來尋求和解?
但無論哪種情況,王友邦都打算謹慎應對。
在會客廳,王友邦見到了李水娃。
李水娃一身短打衣服,整個人看上去十分彪悍。
他見到王友邦後,立刻上前拱手。
“王司令,久仰久仰!兄弟冒昧前來拜訪,還望王司令海涵!”
“哪裡哪裡,李兄能夠前來,令鄙人感到蓬蓽生輝!”
兩人雖然之前因利益衝突,心中多有芥蒂。但初次見面,表面上都客客氣氣的。
王友邦請李水娃入座,並吩咐手下準備茶水點心。
兩人落座後,王友邦先開了口:“李兄此次前來,不知有何貴幹?”
李水娃微微一笑,眼中閃過一絲精光:“王司令,我此次前來,的確是有要事相商。”
王友邦心中一動,暗道這李水娃果然不是來閒聊的。
他不動聲色地端起茶杯,輕輕吹去浮沫,然後問道:“哦?願聞其詳。”
李水娃放下茶杯,正色道:“王司令,我此次前來,是想率部加入王司令的陝甘英武護國軍!”
李水娃說的很直接,卻險些讓王友邦亂了方寸。
王友邦不明白李水娃為什麼突然就提出要加入自已,按理說他在俞糜縣也算乾的風生水起,完全沒有這個必要低人一頭。
王友邦眼睛滴溜溜一轉,暗自思索李水娃突然提出加入自已的用意。
對於李水娃這個人,王友邦是聽過些他的經歷的。
李水娃本是俞糜縣張家塬鄉人,本姓張,隨其母改嫁水溝鄉李家,故改為李姓。
不過雖說做了李家的便宜兒子,但李家的家境也非常貧困,因此李水娃十一二歲便被本鄉劉家僱傭為長工。
劉家是水溝鄉的大戶,平日裡對李水娃也不錯,吃喝上從來沒虧待過他,月錢也從來沒拖欠過他的,按理說他的日子應該是越過越好的。
不過李水娃異常好賭,經常是月錢一到手就被他輸個精光,好些時候還要靠借高利貸度,沒幾年就欠下了大量債務,可以說是債臺高築。
正好李水娃的舅舅楊老三糾集了一夥匪徒,常常劫掠於附近鄉里,李水娃便生出了落草為寇的心思。
為了交入夥的投名狀,李水娃與楊老三密謀一番,將目光投向了他打長工的劉家。
按理說劉家作為水溝鄉的大戶,院牆也是修的極高的,家中還有幾個持土槍的護院,靠楊老三那幾個人想要攻破劉家簡直是白日做夢。
但是有李水娃作為內應,楊老三一夥人沒費多大力氣就進入了劉家的院牆。
他們趁著夜色將劉家一家人屠戮殆盡,李水娃也因此走上了當土匪的道路。
並且幾年時間就發展到了幾百支槍、近千號人馬的規模。
楊老三病死後,李水娃也成了這幫土匪的頭頭。
正是因為清楚李水娃的發家史,王友邦對於李水娃的投靠頗有幾分顧慮。
試想一下,當年劉家對他李水娃不薄,甚至可以說很有幾分情意,但李水娃為了交投名狀,仍然夥同土匪將劉家全家滅了門。
由此可見李水娃這個人的心思之毒辣狠厲。
之前雖然部下和李水娃部多次發生衝突,但王友邦都抱著息事寧人的態度選擇了冷處理,原因也正是因為對李水娃狠毒的行事風格有所顧慮。
沒想到這次李水娃竟然想要投靠自已,這讓王友邦一下陷入了為難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