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三長女站在酒樓的雅座之中,她的目光柔和地落在李富,也就是曹庸的身上。儘管比試已經結束,但她對李富所展現的文采依舊念念不忘。她輕輕解下腰間的玉佩,這枚玉佩不僅質地溫潤,更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
“李富公子,今日比試,你我以文會友,以藝相交,本宮深感愉悅。” 皇三長女的聲音清脆悅耳,她將玉佩遞向李富,繼續說道,“這枚玉佩,雖不是什麼稀世珍寶,卻也是一件寓意吉祥之物。今日贈予你,以示本宮對你才華的欽佩,以及對這場友好競賽的紀念。”
李富,即曹庸,他的眼中閃過一絲驚訝,隨後被深深的敬意所取代。他恭敬地接過玉佩,對皇三長女的慷慨和風度表示感激:“長女殿下寬宏大量,李富感激不盡。您的文采飛揚,令李某大開眼界。這枚玉佩,李某定會好好珍惜,以此激勵自已不斷進步。”
在場的文人們見證了這一幕,紛紛點頭稱讚。他們感受到了皇三長女作為文人的風骨和氣度,也對李富的才華和謙遜表示敬佩。這場比試,雖然有勝負,但更多的卻是文化的交流和友誼的建立。
皇三長女微笑著,她對李富說:“文人相交,貴在真誠。今日之後,無論你身在何處,都不要忘記,芮國有你的一席之地,也有願意傾聽你詩文的朋友。”
曹庸的心中湧起一股暖流,他深深地看了皇三長女一眼,心中暗下決心,將來定要以更加卓越的成就,回報皇三長女的賞識和鼓勵。
“長女殿下之言,李某銘記於心。” 曹庸的回答堅定而有力,他的眼中閃爍著對未來的無限憧憬。
曹庸踏上了返回自已府邸的道路,他的心中充滿了複雜的情緒。離開京都遊歷十餘載,他幾乎走遍了芮國的山川河流,見識了無數的風土人情,卻沒想到,當他再次回到這個熟悉的地方時,一切竟已變得如此陌生。
“京都的變化真是太大了。” 曹庸不禁感慨道,他的目光透過馬車的窗簾,打量著外面的街景,那些新起的建築和變了樣的街道,讓他感到既熟悉又陌生。
一旁的僕人見狀,便知機地介面道:“是啊,少爺。您離開的這些年,京都發生了許多變化,尤其是皇三長女的男妃們,也有所更迭。”
曹庸的眼中閃過一絲好奇,他轉向僕人,聲音中帶著一絲探詢:“哦?那關於皇三長女的男妃們,你都知道些什麼?”
僕人見曹庸感興趣,便開始滔滔不絕地講述起來:“皇三長女的男妃們個個都是才貌雙全,其中最為出眾的要數雲河崔家的崔二公子崔琦,他不僅文采斐然,而且精通音律,深得皇三長女的寵愛。”
曹庸聽著僕人的話,心中對傅雲海產生了一絲興趣,同時也對皇三長女的品味和眼光表示了讚賞。
僕人繼續說道:“除了崔琦,還有蘇家的蘇晉,他以一手好棋聞名京都,也是皇三長女頗為賞識的男妃之一。”
曹庸微微點頭,他的心中開始對這些男妃們有了初步的瞭解。他知道,這些男妃不僅僅是皇三長女的伴侶,更是她政治聯盟的一部分。在這個女尊男卑的世界裡,皇三長女能夠擁有如此多才多藝的男妃,無疑是她實力和魅力的體現。
“看來,我需要更多地瞭解這個時代的變化了。” 曹庸在心中暗想。
曹太師站在自家府邸的門前,他的目光時不時地望向遠方,似乎在等待著什麼。
歲月在他的臉上刻下了痕跡,但他的身姿依舊挺拔,眼神中閃爍著期待的光芒。 隨著一輛馬車緩緩駛來,停在了府邸門前,曹太師的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車門開啟,曹庸的身影出現在門口,他的面容已經褪去了青澀,多了幾分成熟與穩重。 “父親!” 曹庸的聲音中帶著一絲顫抖,他快步走上前,緊緊握住了曹太師的手。 曹太師的眼中閃過一絲激動。
他仔細端詳著兒子,彷彿要將這些年錯過的時光全部補回來:“庸兒,你終於回來了。母親這些年來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你。”
曹庸的心中湧起了一股暖流,他能感受到父親話語中的真摯情感:“母親大人,這些年讓您擔心了。遊歷四方,讓我增長了見識,也讓我更加明白了家的意義。”
曹太師的手掌輕輕地落在曹庸的肩膀上,雖然語氣中帶著責備,但力道中卻滿是母親的關愛與溫柔。
“你這小子,到京都這麼久了,才回家!” 曹太師的話語中透露出一絲戲謔,他的眼神緊緊地盯著曹庸,似乎想要從兒子的臉上尋找這些年來錯過的變化。
曹庸的臉上露出了一絲尷尬而溫暖的微笑,他知道自已的父親雖然表面上責怪他,實際上卻是在表達對他的牽掛。
“母親,兒子不孝,讓您擔心了。” 曹庸低下頭,表現出了對母親的尊敬和歉意。 曹太師嘆了口氣,繼續說道:“你在外面的事我都聽說了。你還未出嫁,可要注意分寸,不要給曹家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曹庸的眼中閃過一絲複雜,他明白母親的擔憂並非無的放矢。在芮國,男性的地位相對較低,婚姻往往是維繫家族地位和榮譽的重要手段。
“母親,我明白您的意思。” 曹庸認真地回應,“我會謹慎行事,不會讓曹家的名聲受損。”
曹太師點了點頭,他對兒子的回答感到滿意。他知道曹庸是個聰明且有分寸的孩子,只是作為母親的他,總是免不了要多叮囑幾句。
“好了,既然回來了,就多陪陪你父親和妹妹。” 曹太師的語氣終於緩和下來,他輕輕拍了拍曹庸的肩膀,轉身走進了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