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章 驚心動魄

在中醫的典籍中,是有太陽穴扎針的說法的,據《太平聖惠方》記載:

“前關二穴,在目後半寸,是穴亦名太陽之穴。頭風、赤眼頭痛、目眩目澀,可灸。針入三分。”

不過,雖然太陽穴是可以行針的,但是速度不能太快,而且扎針不能太深,否則會傷及到人的腦部,輕則身體癱瘓,重則直接死亡。

而蘇林在施針的時候,不僅快而迅猛,而且扎針的深度也是遠超典籍中記載的,所以在場的幾位專家才會如此震驚。

蘇林這兩針下去,因為違背了常識,而王經國,宋仁心和羅厚平等人雖然不懂施針的訣竅,但是這些基本常識都是瞭解的,所以才會有這麼大的反應。

楊鴻也是一個習武之人,知道太陽穴的重要性,所以在蘇林施針的時候,才會這麼緊張,但是經過王經國和宋仁心等人的勸慰,也開始冷靜了下來。

在扎完太陽穴之後,蘇林幾乎是已經筋疲力盡,畢竟每一針下去,都是需要耗費一定的內勁的,此刻他已經是耗盡了內息,額頭上滲出了細密的汗珠。

“王老,治療的消耗比較大,我要先恢復一下,一刻鐘之後再進行治療!”

王經國眼見蘇林汗如雨下,知道他所言不假,於是點頭答應。

宋仁心和王經國對視了一眼,也微微點了點頭,他們現在可以做的就是無條件地信任蘇林。

經過剛剛的這一幕,羅厚平對蘇林的醫術還是有些懷疑,似乎張嘴要說什麼,卻被頂頭上司宋仁心給攔住了。

楊鴻原本已經冷靜下來看蘇林施針,但是一聽到蘇林要等待一刻鐘的時間,又有些不淡定了,認為是蘇林故意拖延時間的,便想要站起身來動手。

王經國見狀,趕緊起身將楊鴻按住,拍拍他的肩膀說道:

“小楊,你稍安勿躁,行針對蘇林的消耗很大,所以他才會休息一下再行治療,你不要著急。”

楊鴻見王經國親自勸說,也只能作罷。

此刻楊鴻正在閉目養神,時間緊迫,只有短短十五分鐘,他要抓緊時間恢復體力,好進行下一步的治療。

楊業的狀況不容樂觀,雖然已經暫時脫離了生命危險,但是稍有差池就會前功盡棄。

原本就已經耽誤了一定的時間,如果不是以內勁灌入楊業的筋脈之中,延緩病情,恐怕大羅金仙都救不了。

一刻鐘的時間很快就到了,蘇林緩緩睜開了眼睛,他也沒有絲毫的遲疑,直接起身伸出拇指和食指,由上而下,在這些銀針上輕輕進退搓捻,銀針在他的手中快速的顫動。

蘇林在搓捻銀針的同時,再次以內勁灌入病人的體內,幫助清理病人體內凝滯堵塞的血管。

據《醫經》記載,當人的內勁到一定程度,可以化為實質,到那時便可以不再借助銀針治療,直接以指尖抵住穴位筋脈,再推入內勁,就可以治療頑疾。

不過,現在蘇林體內的內勁不足,便只能藉助銀針治療,這也是他需要中途休息的原因。

“這是催氣法!”

王經國和宋仁心對視了一眼,兩人皆是驚撥出聲。

對於催氣法,王經國是知道的,據《神應經》中記載:

“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針,細細動搖,進退搓捻其針,如手顫之狀,謂之催氣”。

而此刻蘇林便是使用的催氣法,在形式上便與《神應經》中的記載不謀而合。

事實上,蘇林的催氣法,與一般的催氣法是完全不同的,正常的催氣法,只是作用在一部分穴位上,並不是所有的穴位都是適用的,而他在施針的時候,卻將病人全身上下所有的穴位,都使用了一遍催氣法。

更重要的是,蘇林的催氣法,是需要配合內勁加以使用的,在內勁進入到病人的體內之後,便會自行在其中疏通病人阻滯的血栓,幫助病人恢復健康,而這個過程外界是看不到的,旁人也無法明白其中的奧秘。

就算是近在咫尺的這幾位專家,都不知道蘇林真正的治療手段。

要疏通所有凝滯的血管,是非常需要時間的,蘇林每次往病人的體內灌注內勁,都消耗很大,他的頭上一直縈繞著一層淡淡的白霧,讓王經國等人十分擔心。

經歷了大概一個小時的時間,蘇林才算是治療完畢,在長達一個多小時的時間裡,他一直都在灌注內勁,最後灌注完內勁之後,他已經接近力竭,幾乎連說話都沒有力氣了,只能閉上了眼睛,打坐恢復。

“蘇醫生,情況怎麼樣了?”

羅厚平見狀,著急地問道。

宋仁心見蘇林滿頭大汗,知道他的消耗很大,便抬手製止了羅厚平。

楊鴻也不知道具體的情況,雖然心中焦急,但是也只能等待。

片刻之後,蘇林才緩緩地睜開眼睛,站起身來。

“小林,現在病情的情況如何?”

王經國將蘇林扶起,他一直力保蘇林,才勸說楊鴻成功,讓其進行治療,此刻他的內心也十分的忐忑,不知道治療是否成功。

如果治療成功,這將會是醫學界的又一件大事,但是一旦治療失敗,等待他的將會是職業生涯的終結,當然,也會連帶著影響到醫院的聲譽。

面對王經國的提問,蘇林並沒有回答,而是直接走到病床前。

在眾人的注視下,他伸出右掌,放在病人的頭頂,一分鐘之後,他長呼一口氣,又重新坐下。

“又在裝神弄鬼!”

楊鴻此刻再也忍不了了,他早就看不順眼了,於是直接衝上前去,一把抓住蘇林的衣領。

“慢著!快看!”

王經國一手指著病床上,眼神中滿是震驚之色。

楊鴻鬆開了蘇林的衣領,也順著他的視線看向了病床上,眼淚直接奪眶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