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摺子都是彈劾年羹堯的,朕也一一做了批示。”
皇上說完,就把摺子重重地扔在了桌上。
聽著那沉重的悶響,就知道這些摺子必是費了不少的墨水呢。
“年羹堯做事驕橫,下邊的人自然有怨氣。朕為皇上,不可不傾聽萬民的心聲。”
不過短短五日的時間,朝堂上的風向就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皇上桌上彈劾的摺子也是日漸增多。從原來的不過爾爾一直到今日的半數之多。
原本英武善戰的年大將軍,現在被批判成了一個十惡不赦的罪人。甚至還有人羅列出了他的十大罪證呈給皇上。
“曾有勉為社稷之臣,當矢青天白日之語。年羹堯自恃其功,挾威勢而作威福,招權納賄,排異黨同。謀逆之事,罄竹難書。”
“啟稟皇上,年羹堯如此的欺君罔上,不忠不法,背恩負國,罪責當誅。”
“年羹堯官高爵顯,手握重兵,遠在西北,黨羽眾多,不可操之過急。臣提議不如責從嚴,罰從緩。”
......
勤政殿內,眾大臣對於年羹堯的處罰各抒已見。
皇上穩坐在龍椅之上,聽著下方各色的議論之聲。
當聽到有人建議先從年羹堯的黨羽開始清算時,皇上的眼神直接鎖定在了那人身上。
而皇上的目光,自然也被其他大臣注意到了。
他們紛紛順著皇上的視線,看向了隊伍末處仍在激情講話的人。
“臣已經查證,甘肅巡撫胡期恆仗著官職,在甘肅一帶強搶民女,大肆斂財,濫殺無辜。臣認為皇上可先從胡期恆身上查起。這樣既顯示皇上的英明,也是對年羹堯的一個警示。”
甘肅可是年羹堯的地界,這人口中的胡期恆自然也是他的親信。
二人之間來往甚密已是人盡皆知。所以拿胡期恆開刀,也是為上上策之選。
而其他大臣在這人說完後,也都不禁垂頭深思。
原本他們還覺得年家因著年羹堯這次必定不能翻身了。
但是現在聽見這一席話,他們又開始擔心,皇上是否會念及舊情。
畢竟後宮中還有位華貴妃榮寵非凡。
在長久的沉默之後,那些原本建議立刻處罰年羹堯的官員都有些後悔自已的嘴快了。
帝王心思最難猜,他們不該擅自揣測聖意的。
也不知,皇上現在心裡到底在想著什麼。
若真的只是想對年羹堯警示,希望他能迷途知返,那他們剛才說的那些話,就算是在皇上面前造次了。
……在眾大臣的胡亂猜想中,皇上終於是起身開口了。
“著年羹堯親信,甘肅巡撫胡期恆革職,署理四川提督納泰調回京。”
這道旨意,讓眾大臣都微微一愣。
但是隨即他們就明白,年羹堯這次必敗了。
連失兩名親信,就證明皇上對年羹堯之事已經無法忍受。
緊接著,皇上的話,便是驗證了他們的猜測。
“年羹堯不恪守為臣之道,公行不法,全無忌憚。朕若不懲處,何以平息民憤,重振朝綱。”
“皇上盛名……”
這次的關於年羹堯懲處的會議算是徹底結束了。
可以說,這一次的小會,就是明日早朝時的演練了。
明日一過,天下人皆知年羹堯的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