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7章 財團設想

東方傳媒挖人的腳步一直沒有停過,兩岸三地都有。

名單趙天大致粗略的看了一下,一些名聲不大好,不愛國都被劃掉了。

傳媒集團旗下的各個企業會形成聯動,除了《亞洲小姐》以外,還有《亞洲先生》、《超級偶像》、《聲動亞洲》等等選秀節目,為公司挖掘人才。

娛樂圈永遠不缺想出名的俊男美女, 資本才是永遠的主角。

這期間,林建岳飛了一趟北京,正式就入股華誼兄弟達成協議,成為東方傳媒子公司。

兩地合作拍片將成為常態,資本的助力,也讓更多的新人有了機會。

除了《無間道》和《衝上雲霄》,《金粉世家》、《倚天屠龍記》、《京華煙雲》、《亮劍》等電視劇。

還有《非誠勿擾》、《建國大業》、《新警察故事》、《頭文字D》等電影陸續開拍。

很多時候都人們在談論香港電影的沒落,真相其實就是來自於臺灣的打壓。

沒有迴歸前,包括電影人協會,市場都受到臺灣影響。

香港電影最輝煌的八、九十年代,正是亞洲四小龍經濟高速發展期。

臺灣開始大量進口香港電影,臺灣資本也大量進入香港電影市場。

面對大賺特賺的好生意,香港電影人為臺灣拍攝了大量歌頌GMD,抹黑內地的電影。

隨著迴歸日益臨近,臺灣操作片商給香港電影限價,壓縮份額。

同時開始釜底抽薪,全面開放了院線給好萊塢,卻不讓香港資本進入。

90%的臺灣市場被好萊塢佔據,成為香港電影衰落的根源。

香港電影大部分生在一個親英親臺的環境裡面,一切都是價值觀的表達。

絕大多數電影人並不清楚,他們身在香港,市場卻在轉向內地,但它們的價值觀卻轉向了臺灣,還高高在上。

明明需要內地市場,卻很少去學習和融入,國家怎麼會把文化戰線交給這樣一群人?

騎牆,兩邊討好那是不可能的,不怪呼後世廢青們的表現,不少香港電影人也參與其中。

內外因素摻雜,衰落也就成為必然!

對於趙天來說,這些都無所謂,就算放棄了臺灣市場,更為廣闊的內地也會讓東方傳媒不斷壯大。

何況有些東西不是你想拒絕就能拒絕的,資本的力量無處不在。

小資本不行,咱就大資本。

下一步就是院線,雖然投入不小,好巧不巧碰上了趙天這麼一個作弊的主。

趙天的健談,讓港圈的一票藝人對其有了初步的印象,而和善的面孔下是骨子裡的高傲。

自信是裝不出來的,不同於暴發戶的自大,那是這一種根植於靈魂深處的底氣。

相較之下好像大家才是來自落後小地方一樣!

其實後世隨便一個國人出來都很自信,這源自於國家的強大!

作為趙天來香港的第一次酒會,喬遷之喜只是表象,更多還是為了融入。

無論合作伙伴,還是港圈藝人,酒會沒做過多限制,之後難免會有合作,也方便了挖人。

歡樂的時光過的很快,酒會散場,大家各自離去,或奔赴下一場。

相較於其他幾女,年近四十的關之林更懂得如何取悅男人讓其離不開自已。

悉心安排下,高園園三女被留了下來,一起去了二樓小憩聊天,傭人們端來了甜點、水果和酒水。

對此趙天除了歡迎並沒有過多表示,三位老人還在等自已呢!

“霍爺爺、林爺爺、何爺爺、我讓廚房準備了一下雲吞,趁熱吃點吧!”趙天親自端著托盤走進了書房。

“你個小鬼頭,讓我們等這麼久,一碗雲吞就打發了?”

霍老爺子瞪了一眼趙天,故作生氣道。

“就是,我們等這麼久,稀罕你一碗雲吞啊!”

另外兩老也打趣著。

小舅幾人笑笑不說話,看著趙天怎麼擺平三老。

剛才他們進來的時候,林老和霍老正在下棋,何老爺子在一邊搖頭觀看。

“看您們說的,這不是小子一點心意麼!”

說著趙天將餛飩端到大家跟前,完事自已先吃了起來。

一時間大家都有些傻眼,這傢伙不按理出牌,三老更是樂了。

好久沒有人敢在自已等人面前這樣了,隨著財富和地位的增長,不說外人,子女們面對自已的威嚴也多少有些畏懼。

“你們都看我幹嘛,都吃啊,鮮蝦雲吞味道很好!”

趙天咬開一個餛飩,蝦肉很Q彈。

“阿天,你之前要說什麼事讓我們留下來,神神秘秘的?”

林百欣翻了翻白眼說回到正事,畢竟自家孫女婿。

“去年科網泡沫破裂,全球經濟下行,911後,美眾議院在9月14日晚同意授權不什總統對恐怖分子使用武力,據美國民意測驗顯示,美國民眾中有90%的人支援美國對恐怖主義分子實施武力打擊,戰爭的號角已經吹響!”

趙天放下碗一邊思索一邊說道。

“而日本六大財團的核心銀行今年也透過合併和混業經營,重組為三大金融控股集團,大家都在抱團。隨著人工成本增加,製造業轉向內地,香港產業空心化的趨勢愈發明顯,單純靠金融、地產和外貿風險很大,澳門也相對單一,嚴重依賴博彩業。”

“所以我覺得面對新的挑戰,合力才能讓我們避免單打獨鬥,各自為戰!小子有心組建財團,不知道三位爺爺怎麼想?”

說完趙天看向三老,意思不言而喻。

李小平和何超瓊都從對方的眼神中看到了疑惑,林建嶽和霍正霆也沉默不語。

雖然最近三家在走近,都入股了東方傳媒,但是組成財團還是要三位老人決斷,這不是簡單的在一起就行,後面牽扯了太多的利益。

組成財團,捆綁在一起,便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聽誰的也是大問題。

書房變得寂靜無聲,都在等三位老人,要說最放鬆的可能就是趙天了,捆綁三家也是為了給自已多一層防護,一系列收購完成後,經過整合一箇中型財團也就成型了。

“說說你的思路!”

霍英東手指輕輕的敲著扶手一臉嚴肅。

林百欣和何鴻燊也看向了趙天,瞬間大家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趙天的臉上。

“收購怡和,它會是我們組建財團的班底,之後東方傳媒也會併入怡和,現在唯一欠缺的就是一家屬於我們的大型銀行!”

趙天平靜的說道,要玩就玩大的。

“華爾街不靠譜,日本人也不見得好相與!”

林百欣說了一句,倒是沒覺得趙天收購怡和有什麼不好。

“資金呢?收購怡和資金不是小數,銀行能貸給你多少?”

何鴻燊也出聲道。

“資金的問題已經解決了,置地集團、牛奶國際、文華東方酒店集團以及怡和控股和怡和策略我都進行了股份的吸納,其他股東也都有高盛在代為接洽,拿下怡和只是時間問題!”趙天很是篤定。

在收購這塊,趙天還是選擇了高盛,因為他們夠無恥,雖然坑過不少人,但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關鍵在利益!

作為一家百年老店,怡和集團就是曾位居香港四大洋行之首的怡和洋行,也是現在香港最大的公司,是在中國存在的唯一一家延續的外資企業。。

在《洋行之王:怡和與它的商業帝國》一書中寫道:幾乎在中國每一個重要歷史階段,都活躍著怡和的各路人馬。

怡和憑藉兩家公司香港置地和九龍倉,曾一度主宰香港經濟命脈,當時流傳這樣一句話:“香港的統治者依次是馬會、怡和、滙豐和港督”。

後來九龍倉遭遇世界船王包玉剛與李嘉誠聯手狙擊,最終作為“世界船王”的包玉剛從怡和手中拿下九龍倉的控股權,成為香港商界的一段傳奇。

痛失九龍倉的怡和洋行將重心放在了香港置地上,這是怡和集團在香港最大的資產。

香港置地在香港只在最貴的地方出沒,是香港中環最大地主,旗下的康樂大廈、文化東方酒店、太子大廈、歷山大廈等與置地廣場相連,成為香港中環的“心臟”。

禍不單行,在李嘉誠等一眾香港華商的圍剿下,怡和集團差點又失去置地。

為了保住置地在香港的位置,怡和被迫斥巨資從李嘉誠等人手中收回股份,這也讓怡和元氣大傷。

1980年當時怡和集團主席紐璧堅為防範華資財團覬覦,想出透過怡和集團與置地互控,扞衛公司控股權,但隨著1983年香港地產因九七問題的地產崩潰,怡置互控反成怡置系負累。

1984年1月置地以每股12.3港元配售7200萬股怡和股票,套現8.6億港元,使置地持有怡和股權從42.6%減至25.3%。

同時,怡和亦將對置地的持股量從30%減至25%。

1986年3月,怡和證券向置地購入12.5%怡和股份,使置地持有怡和股權進一步下降至12.5%。

早在1986年1月,怡和集團宣佈重大重組,由怡和控股、怡和證券、置地三家公司注資組成香港投資者有限公司,置地將剩餘持有的12.5%怡和股權全部注入新公司。

其後新公司隨即在1987年初與怡和證券合併,並在百慕達註冊成為怡和策略控股有限公司,同年2月並取代怡和證券在香港的上市地位。

置地不再持有怡和股份,而是怡和透過怡和策略控制置地,最終怡置互控解除。

1986年9月及1987年4月置地先後將旗下全資附屬公司的牛奶國際控股有限公司及文華東方國際有限公司,在香港分拆上市,並由怡和策略持有。

在激烈的歷史河流中,怡和逃過了無數次危機的打擊, 可惜這次天時地利人和趙天都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