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32章 出擊,大肥羊

這樣的地方不像深山老林,隨便找個山頭就能潛伏起來,蒙古人也不是傻子,在關鍵的制高點,肯定有哨騎在附近巡邏。

白廣恩此行,最多就是能跟著到一處視野還算開闊,能夠看到蒙古人大營的區域,然後再找到一個能夠藏身的地方。

這個地方,還不能亂挑,抓到了機會,就要儘快的躲藏進去。

若是錯過了最好的機會,若是後方沒有了能夠供五十人藏身的地方,那可就慘了。

他們都是騎馬的,這裡可沒有那種齊腰深的荒草堆供人馬藏身。

另外,蒙古人的大營必定設定在一處開闊的區域,若是沒有了矮山的藏身所,他們很可能會直接暴露在蒙古人的視線之內。

慢慢地墜在後面,白廣恩的心臟簡直都快要跳到嗓子眼了。

這個趙平亂,自已負責最為輕鬆的活計,跟在蒙古人的身後大搖大擺的前往蒙古人的營地。

他白廣恩卻要像是做賊一般地默默跟在後面,稍有風吹草動,就像是如臨大敵一般。

要不是他們人多,每一個人都時刻緊盯著四周的情況,現在光線又很好,不然稍不留意,就要陷於最終的崩潰之中了。

跟著跟著,白廣恩心頭陡然一個機靈,他既然跟著趙平亂,那麼就算被蒙古人的其他哨騎給發現了,也一樣可以說是商隊的護衛。

只是一旦出此下策,那麼趙平亂後續的計劃,可能就要更加艱難了。

所幸,現在並不是戰時,蒙古人的哨騎都只是象徵性的佈置了一些,一條通道之上也只有一人一騎。

白廣恩一顆怦怦亂跳的心臟,一直跟到距離營地兩裡遠的地方,才堪堪找了個事宜的小山堡藏匿了下來。

這處小矮山上面有一定 浮土,山坡之下的土層很厚,亂世也很多,荒草很高,用來藏匿人馬正好。

不僅如此,由於一路尾隨並未出現什麼么蛾子的關係,這條通道正好卡在興隆村寨與蒙古人營地之間,若是有蒙古哨騎帶著建奴信使過來,直接攔截也會沒事。

距離蒙古人的營地距離剛剛好,圍捕的動靜就算稍大一些,也不會引起蒙古人那邊的注意。

更何況,有趙平亂在蒙古人的營地鬧事,就算這裡有小範圍的騷動,也不可能會引起蒙古人的注意。

安頓好手下的兵卒,白廣恩親自爬上矮山,用趙平亂贈送的千里眼觀看蒙古大營的方向。

這種東西著實好用,不愧是江南那邊的工藝。

透過望遠鏡,能夠非常容易的看到蒙古大營的具體情況,雖然看不太清楚其中的兵卒走向,但能夠看到趙平亂的商隊正在慢慢的接近蒙古人的營地,那就已經知足了。

待得趙平亂帶著他手下的親兵衝出來的時候,那個時候,就是他白廣恩大展身手的時刻了。

待得確定好千里鏡能夠看到蒙古人的營地之後,白廣恩又換了一個姿勢,直接給自已披了一張插滿野草的披風,便就這樣坐在了矮山的山頂之上。

話說,這個趙平亂,還真是如閒庭信步一般。

跟在蒙古人的身後,就像是回自已家一樣,一絲一毫的緊張情緒都沒有。

不多時,商隊進入到了蒙古人的大營之中,白廣恩看不到什麼東西了,便讓自已的手下接過千里鏡,自已到一旁養精蓄銳去了。

……

……

趙平亂一路暢通無阻的進入到蒙古人的大營之中,眼前所見到的景象,使得趙平亂的心中的擔憂跟上一層樓。

只見蒙古人的大營之中顯得十分的散亂,各個部分似乎都有自已的地盤,彼此之間顯得有些涇渭分明。

整個營地雖然合在一起,但整體看起來,領導此處的固山額真,似乎並沒有預想之中的那麼有統治力。

又或者說,蒙古人本就是如散沙一般,各個大小部族被滿清強行的撮合在一起,重新構建出一支滿八旗,其實也只是一種臨時的構建組織罷了。

蒙八旗,草原上的部族不可能剛剛好分為八個部分。

滿清為了更好的控制和制衡蒙古人,也不可能會將所有團結的部族都劃歸到一個旗幟之下。

混搭,在一個強大氏族之中加入一根攪屎棍,甚至是幾根攪屎棍部族,就能很好的制衡整個蒙八旗的整體實力。

如此混搭的蒙八旗,在平時的時候,各個部族之間相互內鬥,使其不能形成一股強大的凝聚力。

一旦進入戰爭狀態,有了滿八旗這個絕對的主宰在一旁威懾調遣,一盤散沙一般的蒙八旗又能儘可能的團結起來,一起面對來自建奴的強勢軍令。

現在,這幫蒙古人相當的自由,雖然基於對於薊州城中財貨的覬覦,他們在此相聚一處,可依舊是彼此涇渭分明。

如此一盤散沙一般的存在,你想要讓他們以最快的速度攻擊薊州城,簡直是在痴人說夢。

想得更加無能一點,一旦各個部族之間的內鬥在某個時間節點加劇,甚至僅僅只是因為口頭分贓不均的緣故,他們就能聚在這裡一直爭吵。

不歡而散,可能是一種最為可能的結果。

稍微次一點的,便是在此乾耗著,等待著建奴所主導的第六次南侵劫掠正式開始。

想到這些種種不利的可能性,趙平亂深深的為自已之前的睿智決策感到高興。

還好沒有對這幫蒙古人抱有太大的期待。

之前的利誘過程,甚至再加上蒙古人對於薊州城的近距離勘探行為,其影響的最遠範疇,估計就是當前的這場蒙古人大聯歡了。

至於被相同的利益所聚集在一起的蒙古人,能不能在分贓不均的問題上達成一致,這就不是趙平亂之前的行動所能主導的了。

擾亂滿蒙聯軍後勤,迫使蒙古人在缺少後勤的強大動力加持之下,更快的生出攻擊薊州城的決定,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現在,就只需要將貨物轉運到蒙古人堆積糧草的地方,一把火將其給燒掉大半,這幫糧草短缺的蒙古人又從建奴哪裡搞不到多餘的糧草,便只能開始鋌而走險的進攻薊州。

車隊慢悠悠的走著,走到一般,面前突然出現了兩股後勤官。

看他們的架勢,似乎都想要優先挑選後勤商隊之中的糧草和軍備。

三言兩語不和,竟然開始爭吵打鬧起來。

“憑什麼讓你們先挑?”

“憑什麼讓你們先挑?”

“就應該我們先挑!”

“我們才應該先挑!”

聽著身旁的翻譯稱述,兩幫人都只是在說著一些無聊的碎嘴話,毫無營養的針鋒相對。

這樣的現象,更加證明了趙平亂之前的整體判斷:

這幫蒙古人聚在一起,因為缺少強勢統領的關係,各個部族之間相互傾軋,想要形成一股合力,簡直難如登天。

現在分配從建奴處運送出來的後勤物資都這麼的難解難分,想要讓他們在進攻薊州之前談好分配戰利品的比例問題,只會難如登天。

一幫蒙古人已經在這裡耗到了現在,未來更不知道會耗到什麼時候,想要在之前的小山口伏擊他們,後續等同於痴人說夢。

如果這幫人內訌到最終決定各自攻城,或許穿越長城的地點都會有所不同。

此時此刻,趙平亂的心中不由得生出幾許慶幸。

還好之前在探查興隆的時候決定賊不走空,透過打探情報的方式發現了一支剛好快要達到的商隊。

若是沒有這支商隊的吸引注意力,趙平亂或許就要傻愣愣的直接返回長城邊等待蒙古人的主動進攻了。

過去在兩難抉擇時刻的晦暗不明,誰又說得清呢?

或許,這就叫做武運昌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