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6章 出宮

就連許多南梁舊臣面對陸謙如此大刀闊斧的改革,也開始擔憂。

步子一下邁的太大,會不會適得其反?

整個新朝就只有陸謙一個人依舊穩如老狗。

“自已從二十一世紀來,許多觀念與這些古人不符,一些政策改革超出他們的認知也實屬正常,唉,算了,凡事都有個適應過程,習慣就好了。”

有大把錢糧在手,還有無敵於天下的軍隊,陸謙並不覺得快速改革有什麼不妥。

下朝後,陸謙將內閣一眾輔臣留了下來。

“各位,推廣新式作物的工作進行怎麼樣了?”

陳國忠遞上戶部交上來的詳細章程,稟報道。

“稟皇上,土地落實到百姓手裡的地方已經在開始推廣了。”

“只是,許多百姓沒有見過土豆,玉米是什麼作物,不敢貿然嘗試,大多選擇了他們較為熟悉的稻穀。”

“嗯。”

陸謙點頭這個他早有預料,不過無妨,稻穀更耐儲存,且系統給的前世高產稻種產量並不低。

陸謙直接拿出了一本自已剛剛編撰出來的土豆,玉米栽種手冊交給幾人。

“把這本栽種手冊送去司禮監,讓他們大肆刊印,爭取早日下發到各地。”

“告訴和州府衙門,凡願意嘗試耕種土豆的農戶賦稅減半。”

為了將作物徹底推廣開,陸謙也是煞費苦心,畢竟這可是能救命的東西,爭取能讓所有百姓在最短時間內擺脫糧食短缺問題。

“對了,那八萬倭寇俘虜安置的怎麼樣了?”

“回皇上,按照您的吩咐,已經全部押往遼東開墾田地去了,下一步就是耕種。”

說著,幾人也提出了自已問題。

“只是,陛下,遼東苦寒,土地貧瘠陛下為何選擇讓他們在此處耕種?”

遼東地區一年到頭只有短短三四個月的溫暖氣候,又是歷代蠻子的定居地。

所以,在絕大部分人眼中,遼東地區就是鳥不拉屎的苦寒之地,根本不適合種植糧食。

“卿等勿憂,朕自有分寸,遼東可不是貧瘠之地,等收成時你們就知道了。”

“對了,記得將刊印出來的手冊也給遼東多發些,讓當地官員多用點心一定要將這些俘虜教會。”

這八萬人都算得上是精壯勞力,經歷上次的事件後這些小八嘎也老實了很多,陸謙也再虐待他們,畢竟還要靠他們打工呢,這可是一股不小的生產力。

至於土地陸謙也是十分清楚,遼東擁有大量的黑土地,在前世可是有糧倉之稱。

隨後,陸謙詢問了一下科舉改制後進行得怎麼樣了?

說起這個,內閣輔臣兼任直隸學道的崔秉言一下來了興趣,此事正是由他和手下部門負責。

崔秉言滿臉笑意道。

“回陛下,科舉改制的訊息傳到全國後,天下文人學習無不歡欣鼓舞,對陛下歌功頌德。”

“就連此前那些對商稅增收不滿的各地商人也閉嘴了,開始積極配合官府納稅,畢竟以往他們的子孫可沒有資格透過科舉進入仕途。”

“可以說陛下此舉是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國策,相信後世所有讀書人都會記得陛下的好。”

崔秉言眉飛色舞的說著,而他作為這項國策的第一位實際負責人,他預感自已絕對能跟著沾光青史留名。

“好,要儘快把各地學堂搞起來,讓各地教育部門出面與教學先生溝通。”

“問他們是否願意歸附於朝廷體制內,享受和公務人員同樣的待遇,拿朝廷俸祿吃飯。”

說罷,幾位內閣輔臣都愣住了,崔秉言本來還在想剛經歷戰亂,百姓窮困潦倒,底層學子大多連學費都交不起,這樣一來朝廷招納人才的進度肯定會很慢。

可聽陸謙說完崔秉言只覺瞬間豁然開朗,是啊,把教書先生納入體制內,由朝廷給他們俸祿。

這一來既可以避免學生交不起學費,也能保證教書先生的生存問題。

可轉念一想他又有些擔心。

“陛下,此策固然是好,可,這樣一來,朝廷負擔可就重了,臣擔心……”

“崔老別擔心,只管去做便是,國庫和朕有的錢。”

說著,陸謙咧嘴一笑,笑的十分陰損。

“別忘了,朕可是還有一大批備用金庫沒動呢,沒錢了再抄一批唄。”

“等選拔出第一批人才,到時候就該好好跟那些他們算算賬了。”

幾人眼前一亮。

好好好,感情你把朝上眾臣當豬養著呢,沒錢的時候就殺點?

陸謙可不像歷代帝王注重什麼名節,也不怕你什麼後世史官如何記載。

有了皇帝這話幾人也頓時放心下來,再也不用擔心國庫沒錢了。

“對了,楚地現在怎麼樣了?那些個流賊打完了麼?”

數月來,陸謙除了處理朝政,還關注著楚地的局勢變化,並派了人前往打探,畢竟,現在的楚地可是包括原來的荊楚,湘地,以及南越部分地區,疆域遼闊,物產豐富。

“回陛下,據探子傳回來的情報,楚地各路流賊打的差不多了。”

“其中以南越王蔣環勢力最大,在梁少恆走後,蔣環便趁勢崛起,從南越起兵一路攻伐不斷壯大,麾下已經聚集了近二十萬部眾。”

“哦?!”

陸謙愣了愣,能在短短几個月拉起近二十萬人,這蔣環也是個人才。

幾個月來陸謙都在忙於政事,如今新朝差不多是穩定下來了,可他在這深宮中也快憋壞了。

雖說能一天換一個不重樣,但家花總有膩的一天,他想嚐嚐野花了……

思索再三,陸謙覺得是時候出去看看幾個月來各地新政推行的怎麼樣了,順便把楚地納入大明版圖。

“咳咳,眾卿啊,朕打算出宮周遊各地考察一下民情,順帶把楚地收回來。”

“不可啊陛下!”

話音剛落,幾人連忙反對。

“陛下您現在是萬金之軀,出兵征討派武平候他們去就行了,您可不能以身犯險……”

陸謙擺了擺手。

“放心,這天下還有能傷得了朕的人麼?”

幾人沉默。

“可是,陛下,您走了這朝政不也荒廢了?”

“是啊,陛下,新朝剛立,政務繁多,陛下若是想體察民情,還是過段時間再去吧。”

幾人苦口婆心的勸說著,然而陸謙卻不以為意,其實這幾個月許多大事都是幾人事先商議完了,自已最後拍板。

“無人處理朝政,那不是還有幾位愛卿呢麼?”

“朕決定將朝中大小事務全權交由幾位處理,反正國庫有錢,該撥款就撥款,你們看著辦就行。”

“啊?!”

陸謙說完,幾位輔臣一臉不可置信的指著自已。

“全權交給我們?”

……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