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章武十一年,公元233年,長安城內一片肅穆。天子劉備晏駕的訊息如同一道驚雷,在整個大漢帝國炸響,帶來無盡的悲痛與哀傷。
太傅賴恭身著莊重的喪服,面容憔悴,眼神中滿是對天子的敬重與懷念。他一生忠於漢室,對天子劉備更是忠心耿耿。
賴恭回想起自己與天子一同經歷的風風雨雨,那些為了大漢江山而奮鬥的日子,心中感慨萬千。
賴雄此刻站在父親身邊,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決心。他們必須堅強起來,為天子舉行一場盛大的葬禮,扶持太子登基,以告慰天子的在天之靈。
皇宮外,百姓們得知天子駕崩的訊息,也紛紛自發地來到皇宮門前,跪地哀悼。
他們心中的天子,是一位仁德之君,他關心百姓疾苦,為了國家的安定和繁榮付出了一切。如今天子離去,長安百姓感到無比的悲痛和失落。
葬禮的籌備工作,在緊張而有序地進行著。皇宮的工匠們日夜趕工,製作出了棺槨和陪葬品。官員們精心籌備著葬禮的每一個環節,力求讓天子的葬禮莊重而肅穆。
葬禮的那一天,天空陰沉,彷彿也在為天子的離去而悲傷。皇宮內外,到處都是白色的帷幔和鮮花。大臣們身著喪服,排列整齊,等待著葬禮的開始。
隨著一聲沉重的鐘聲響起,葬禮正式開始。太傅賴恭作為主祭人,走上祭臺,宣讀祭文。他的聲音低沉而悲痛,每一個字都充滿了對劉備的敬仰和懷念。
“天子劉備,龍馭上賓。嗚呼哀哉!陛下仁德,澤被蒼生。起於微末,志在興復漢室。”
“歷經百戰,不屈不撓。以仁德服眾,以忠義感人。陛下之德,如日月之輝,照耀四方;陛下之恩,如江海之深,潤澤萬民”
“……”
祭文宣讀完畢,大臣們紛紛跪地,痛哭流涕。隨後,關羽、張飛等武將抬著劉備的棺槨,緩緩走出皇宮。百姓們夾道相送,哭聲震天。
棺槨被抬到了郊外的陵寢,這裡早已準備好了一切。在莊嚴的儀式中,劉備被安葬在了帝陵風水寶地。他的陵墓高大雄偉,象徵著他的功績和地位。
賴恭面容肅穆,雙手微微顫抖地接過遺詔。他深吸一口氣,緩緩展開詔書,用沉穩而洪亮的聲音念道:
“朕初疾,後轉雜他病,殆不自濟。人五十不稱夭,年已七十有餘,何所復恨?”
“吾兒切記,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可讀《漢書》、《禮記》,閒暇歷觀諸子及《六韜》、《商君書》,益人意智。”
話音剛落,跪在一旁的劉禪早已淚流滿面,哽咽著道:“兒臣遵旨!”
劉備臨終前,任命賴恭、賴雄、諸葛亮、徐庶、龐統、法正、關羽、張飛為託孤大臣。
賴恭、賴雄父子二人忠正耿直,當與諸臣一道,執掌政務,為新帝分憂。
諸葛亮,先帝之臂膀,才智超群,盡心盡力輔佐新帝,保大漢江山。
徐庶、龐統、法正等皆有濟世之才,當為大漢之興盛貢獻力量。
關羽,先帝二弟也,為大將軍,掌天下兵馬,保大漢疆土。
張飛,先帝三弟也,掌禁軍,護衛皇宮,確保京師安全。
眾臣聞言,紛紛躬身施禮,齊聲高呼:“臣等定當竭盡全力,輔佐陛下,不負先帝重託!”
諸葛亮淚流滿面,他深知這份重託的分量。他向前一步,拱手道:“陛下放心,臣等必當肝腦塗地,輔佐陛下,興復漢室。”
關羽和張飛也紅著眼睛,堅定地道:“陛下,末將定當誓死保衛大漢,守護江山社稷。”
劉禪泣不成聲,連連點頭。群臣開始著手準備劉禪登基之事,皇宮內外,一片忙碌。
國不可一日無君,登基大典隆重舉行。皇宮廣場上,旌旗飄揚,鼓樂齊鳴。
群臣身著朝服,排列整齊,恭迎新君。劉禪身著龍袍,頭戴皇冠,在眾人的簇擁下,緩緩走上皇位。他的眼神中既有緊張,又有堅定。
賴恭作為司儀,高聲宣讀詔書:“今大漢天子劉備晏駕,傳位於太子劉禪。望群臣齊心協力,輔佐新君,保我大漢江山永固。”
隨後,群臣跪地,山呼萬歲。
劉禪端坐在皇位上,看著下方的群臣,心中感慨萬千。自己肩負著父親的期望和大漢的未來,他暗暗發誓,一定要努力學習,勤勉政事,不辜負父親和群臣的信任。
登基大典結束後,詔書迅速傳遍了大漢的每一個角落。百姓們得知新君登基,紛紛祈禱大漢繁榮昌盛,國泰民安。
而在朝廷之中,賴恭、賴雄、諸葛亮、徐庶、龐統、法正等託孤大臣們也開始了緊張的政務工作。
劉備的喪禮在一片肅穆與悲痛中結束,群臣身著喪服,神色凝重。隨著喪禮的落幕,大漢王朝迎來了新的篇章。
金碧輝煌的大殿之上,陽光透過雕花的窗戶灑下,照亮了莊重的殿堂。殿內的樑柱皆雕刻著精美的龍紋,象徵著皇家的威嚴。
巨大的香爐中升騰著嫋嫋青煙,散發著淡雅的香氣。群臣分列兩側,個個表情肅穆,眼神中透露出對未來的思索與期待。
劉禪身著嶄新的龍袍,端坐在高高的皇位之上。他的面容雖仍顯稚嫩,但眼神中卻有著一份堅定。此刻的他,深知自己肩負著父親留下的沉重使命和整個大漢江山的未來。
在劉備喪禮期間,群臣經過仔細商議,將劉備的諡號定為“昭武”,廟號為“中祖”,自此,劉備成為了漢中祖昭武皇帝。
這個諡號和廟號,既是對劉備一生功績的高度概括,也是對他的敬仰與緬懷。
賴雄站在群臣之中,仰頭望著大殿之上的劉禪,心中滿是感慨。他回想起劉備在世時的威嚴與壯闊,那些金戈鐵馬的歲月,那些為了大漢江山而拼搏的日子。
如今,新君即位,他感受到了一種全新的氣息。這氣息中既有對過去的傳承,又有對未來的憧憬。
賴雄看著劉禪,心中默默期待著新朝的發展。在這新的時代裡,他們這些託孤大臣肩負著重大的責任。他們要輔佐劉禪,讓大漢王朝再次走向繁榮昌盛。
劉禪環顧群臣,緩緩開口道:
“先皇已逝,然大漢江山仍在。朕當秉承先皇之志,勤勉政事,與諸位愛卿共同努力,復興漢室。”
群臣聞言,紛紛跪地高呼:“陛下聖明,臣等願為陛下效命,復興大漢。”
聲音在大殿中迴盪,久久不散。這一刻,彷彿整個大漢帝國都充滿了新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