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11章 風雨飄搖

趙昰儘管是趙禥的長子,卻並不比被伯顏帶到元大都的宋恭帝大多少。

在福州繼位皇帝的時候,趙昰也就八九歲,當時張世傑和文天祥都認為,雖然臨安丟了,但依然可以憑著南方大片的疆域,憑几十萬宋軍,可以扭轉局面。

兩位輔政大臣卻又有了分歧。

張世傑覺得,各處的勤王之師,還沒有齊聚於福州,宜退守廣州以待援軍。

文天祥卻力主向北反擊,最好的防守,便是進攻。

跟著趙昰南逃的那幫朝臣們,全都知道,文天祥為了南宋王朝,可以說散盡家財,憑一已之力,召募了近五萬的文家軍。

北方淪陷區域,老百姓深受元軍之苦,抗 元的勢頭,遠比廣州一帶強勁。

張世傑卻是覺得,元軍的攻勢實在是太厲害,應該早作打算,隨時準備好向廣州方向撤退。

本來好不容易集結起來的宋軍,卻因為兩人的分歧,力量分散了。

元軍的進攻,和以前的金軍對南宋高宗的攻擊很不相同。

當年,金軍因為南方的天氣炎熱,再加上沒有一支強悍的水軍,中途撤離了江南。

這一次,元軍在已經亡故的劉整的操持下,在襄樊一帶,就已經按照漢人的方法,打造出戰船,並且訓練了一支很得力的水軍。

元軍在呂文煥的協助下,一鼓作氣,攻克了江浙一帶的很多城池,很快就到了福州。

南宋小朝廷不得不向南方遷移。

為了保住王朝的最後那點血脈,王朝一面在廣州組織起抗元戰鬥,另一面由精銳之師護佑著,趙昰小朝廷乘船到了海上。

趙昰本來就是個孩子,他哪裡見過那種波濤洶湧的海面,也根本就沒有聽到過那大海的呼嘯之聲。

儘管有朝臣在精心地侍候著,趙昰還是受了颶風的驚嚇,居然嚇得在那戰船的甲板上四處亂竄。

張世傑親自跟在小皇帝的後面,“陛下啊,你可別亂跑啊,危險,咱們還是去船艙裡吧。”

那趙昰哪裡聽得進去,那些士卒們,也不敢阻攔啊。

颶風是越來越厲害,那一艘龍船,自然是所有船隻中最結實的。

那些浮在海面上的船,戰艦,在風浪之中,多有損毀,有些船艦已經傾覆。

在那海水上,漂浮著宋軍的屍首。

元軍的追兵,也駕著船艦,追到了海上,到處都可以聽到,兩軍在那海上激戰的炮聲。

偏偏在那樣的危機時刻,張世傑看到趙昰一不小心居然栽到了海里。

那龍船上的禁衛軍,個個都是些高手,見此情景,哪裡顧得過命來,只見他們從那龍船上,飛身入水,不用多時,便把落水的小皇帝趙昰救上了甲板。

經過這一次颶風,以及兩軍在海上的這一番廝殺,宋軍折損了不少的兵力。

本來趙昰一路被元軍追殺,早就嚇得魂不附體,這一回,落水之後,海水又嗆進了胸腹裡,雖有太醫的精心調養,趙昰的身體狀況,卻是越發糟糕起來。

好在這一次的海戰,宋軍雖然損失了兩百來艘戰艦,卻並沒有傷到元氣。

但廣州的戰局,卻並不樂觀。

廣州城已經失陷了,趙昰小朝廷,不得不再一次向南方遷移。

張世傑所帶的宋軍,遭到了元軍的打擊,張世傑兵敗,只得帶著小朝廷,暫且到了碙州。

當時,文天祥提出要求,要把軍隊帶過來,兵合一處,共同對付元軍。

可當時的張世傑,明明已經看到南宋處於了風雨飄搖之中,居然還想著要和文天祥爭功。

他已經看到,文天祥不管從哪一方面,都遠勝於他,他帶著趙昰小朝廷,那是處處陷於被動。

可文天祥所到之處,卻是受到老百姓的擁戴,抗元的義軍,勢力是越來越大。

張世傑擔心,一旦文天祥進入小朝廷來護衛皇上,那就沒他張世傑啥事了。

於是,張世傑假傳小皇帝趙昰的旨意,要文天祥帶著軍隊,前往汀州,抵禦元軍。

元軍圍困碙州,城外不斷地有炮聲傳到趙昰的耳朵裡,本來就驚厥惶恐,再加上身子骨在落水後,越發的虛弱。

小皇帝趙昰的情況,每況愈下。

張世傑迎戰不力,卻還得隨時跑去安慰小皇帝趙昰。

在那種困窘之境,張世傑還是到處請名醫給趙昰診治。

可到底還是無回天之力,趙昰在驚惶失措之中駕崩了。

幸好當時還把趙昰的弟弟趙昺帶著南下。

於是,陸秀夫和張世傑,便擁戴趙昺繼皇帝位,在那碙州城裡,舉行了很簡樸的登基儀式後,趙昺在危難之中,成為了南宋的皇帝。

元軍加大了對南宋小朝廷的攻勢,碙州附近好些宋軍,雖竭盡全力抗元,卻依然是寡不敵眾,不得不投降。

碙州眼看著呆不住了,張世傑只得帶著趙昺,再往南邊遷移,退守到了崖山。

當時朝臣們想著,元軍實在是威逼太甚,從崖山入海,更方便得多。

南宋小朝廷,靠著崖山之險,尚可與元軍進行最後的決戰。

趙昺更小,鑑於先前趙昰在戰亂之中,受到驚嚇,張世傑和陸秀夫,想著各種法子,不讓少帝接觸到可怕的戰火。

在崖山行宮附近,朝臣們給趙昺找到了一隻很乖巧的小鳥兒。

那隻鳥特別可愛,還會說話,一見到趙昺,居然會說皇上萬歲萬萬歲。

趙昺自然是特別喜愛,在宮中,親自餵養那隻鳥。

不管宮內弄得多祥和安定,卻是無法掩蓋,元軍凌厲的攻勢的事實。

元軍的戰艦向崖山附近集結,此時,張世傑和陸秀夫,也召募與集結了十多萬宋軍。

雙方劍拔弩張,在那崖山附近的海域,南宋小朝廷特別清楚,這一場海戰,關係到南宋王朝的存亡了。

到了最關鍵的時刻,方圓數百里的大宋子民們,那些靠著在海上捕魚為生的老百姓,也自發地將自已的船駕起來。

寧肯戰死,也決不服輸投降。

官兵與老百姓,很快就擰成了股繩。陸秀夫和張世傑,以及那些朝臣們,全都團結了起來。

元軍那一邊,也在為此戰,做最後的動員,元軍包圍了崖山,並且阻斷了從崖山逃向海裡的所有的通道。

戰爭迫在眉睫,一眼看去,宋軍個個咬牙切齒,為了護住南宋,他們已經置生死於度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