顓孫青葭自出海以來,常覺自已與鳴鳳“誤入歧途”,那便是一直在走軒轅十四的“故人之路”。
所謂“故人之路”,乃以軒轅十四之所見所思,化為已之視角。其間相隔,非獨時間,亦有本不當留心之生死輪迴。
但如此等等,與已何干?與鳴鳳何干?
她們本是要西行去往極樂島,移回她孃的屍骸,她不知道這一路怎麼總是有軒轅十四的故人,總之,心中疑竇叢生,總覺怪怪的。
從那寺廟出來之後,顓孫青葭終於忍不住道:“十四叔,你究竟想將我們引至何處?”
“此行本就漫無目的,小青葭不也如此嗎?”軒轅十四道。
“我本以為這一路走來都是順路,但是又好像都是被十四叔安排著,其中是否有深意,還請十四叔言明!”
顓孫青葭倒不至於怪罪軒轅十四,但她始終覺得這一行甚是奇怪。
如果說,馬六甲是西去的必經之路,錫蘭是中轉補給站,那他們中轉即可,為什麼要往這聖象寺,尋找所謂的故人,尋到又如何呢?
他們此行本就與此無關啊,她其實是奇怪軒轅十四到底想做什麼。
“小青葭相當警覺,跟你爹當年一樣,凡事都要問個究竟,這世間本就沒那麼多究竟的!”軒轅十四搖搖頭笑道。
“我們此行去極樂島不假,但你們就不能陪我這個老人家,走走停停,尋舊人、憶舊事?我這一百多年,皆以漫步駐足,習以為常,卻不想,你們以為這不同尋常,倒是我意料之外的!”軒轅十四不徐不疾地解釋道。
“師父,我覺得這一路走來甚是有趣,觀諸般風土,見眾生情狀,倒不必問究竟。只是青葭娘子,與我們不同,我覺得,她或許是思念故人了!”
鳴鳳很享受如今的生活,這是她一個青樓出生的小丫頭,從前想也不敢想的日子。
“你這丫頭,總是拿我打趣!”顓孫青葭搖搖頭,不再說話。
這些日子,她的心境不停變化,如今看來,卻是有些隱隱不安。她對這樣漂泊的生活並沒有十分期待,對一路走來遇到的人和事也無甚興趣。
她不知道自已的心在哪裡,只是覺得身自飄零,心卻漸漸想要安定。還有鳴鳳說的,她心底的那個人。
軒轅十四一路都在尋找故人蹤跡,那她的故人呢?她與他的距離越來越遠。
“師父,我們現如今要往何處去?”鳴鳳一臉期待地看向軒轅十四。
“自然是一路向西北,去往陳玄奘書中的南印度!”
“那我們先回岸邊起錨嗎?”阿南追問道。
“不必,咱們就騎著大象去南印度!那印度與錫蘭之間,有一座橋!”軒轅十四故作神秘道。
軒轅十四口中的,乃是羅摩橋。
羅摩橋之名,源於印度之信仰。
據印度史詩《羅摩耶那》所載,羅摩王子為救被蘭卡魔王拉伐擄走之愛妻媳妲,得神猴哈紐曼之助,由猴軍費五日築成羅摩橋,終能深入錫蘭與魔王拉伐大戰,救回愛妻。
此橋建於浮動之沙石上,然神言之後將石頭定錨於海床,故形成今日一連串之岩石沙洲矣。
軒轅十四幾人一邊騎象一邊往那西北處去了。
陽光透過密林灑在他們身上,斑駁的光影如同歲月的剪影,映照出他那歷經百年的沉默與沉思。
象背上的顛簸,讓顓孫青葭有些恍惚,漸漸看透,這一路的行程,只是軒轅十四漫長生命中的一段短暫插曲。
好像那個故人納蘭的託付,與他無甚關係,他來了一趟,尋不到故人,知道了故人之事,也就不了了之。
故人的故事如同一縷煙霧,在他的記憶中淡去,消失無蹤。
百年時光,他見過太多的人,經歷過太多的事,每一個故人的離去,都在他的心上留下一道淺淺的印痕,但這些痕跡終究會被歲月的風沙所掩蓋。
顓孫青葭突然在心裡明白,為什麼軒轅十四如今越來越不言復辟之事。
她側頭看著那位沉默的長者,心中升起一陣莫名的感慨。
或許,長生不老的軒轅十四早已看透了人世間的種種,復辟王朝的壯志雄心,早已在無數次的失敗與挫折中被磨平。
或許,在他心中,一切都很虛無,活在當下,遊樂最為要緊。
百年的歲月教會了他很多,也奪走了很多。
他明白了天命不可違,理解了“廢興有數”的深意。
長生的孤獨和疲憊讓他逐漸放下了曾經的執念,開始追求當下的快樂和寧靜。
於是,他選擇了在象背上悠然行走,選擇漫無目的地前進。
那裡沒有權力的紛爭,沒有復辟的重擔,只有廣闊的天空和自由的風。
他或許在尋找一種新的生活方式,一種在無盡的歲月中能讓他找到片刻安寧的方式。
顓孫青葭靜靜地跟隨著軒轅十四,她也開始思考自已以後的事,她與軒轅十四不一樣,她的人生短暫,跟隨一個歷經滄桑的人,固然能學到很多,但未必是她想要的。
隨著象隊逐漸遠去,西北的風輕輕吹拂,他們的身影漸漸消失在蒼茫的天地之間,彷彿一切都歸於虛無,彷彿一切又重新開始。
四人一路北上,數月之後,終於到達了軒轅十四口中的莫臥兒帝國都城阿格拉。
一路上,顓孫青葭幾度想拒絕同行,但看到鳴鳳和阿南一臉期待地樣子,又不忍出口。
軒轅十四和幾人大致描繪了這莫臥兒帝國的情況,據說那君主因為王后與其宗教信仰不同,於是廢除了向非穆斯林人民徵收的吉茲亞人頭稅。
也就是說,原本莫臥兒帝國的異教民眾奉養自已宗教的神靈需要交稅,阿克巴大帝認為不妥,便免除了這項規定。
鳴鳳一路走來,所見所遇,除了紅毛鬼子燒殺搶掠,便是非我族類,其心必異。猛然聽到一個如此懂得治國安邦之道的帝王,好像一下子回到了故土。
她連日裡聽了諸多這阿克巴大帝的傳奇故事,陡然萌生了想去見一面的念頭。
因此,一到帝都,便蠢蠢欲動,想去打聽如何才能進得皇宮,與這“千古一帝”見上一面。
這“千古一帝”的名頭,是顓孫青葭為其安上的。因為一路上,鳴鳳對故事甚是感興趣,卻無論如何也記不住阿克巴大帝的名字,顓孫青葭便玩味地說了一句:“那便稱他‘千古一帝’吧!”
她熟讀史書,也覺得這樣的帝王確實罕見。
根據軒轅十四之述,阿克巴大帝於宗教政策上展露寬容與智慧,屢次改革以固莫臥兒帝國之治。
其治國之道,既仁政寬厚,亦強權果敢。
她們從風雨飄搖的大明帝國而來,彼知世道多舛,如阿克巴大帝般英明遠矚之君主,實屬罕見。
鳴鳳心中所向往的,既是對阿克巴大帝之崇敬,亦是對理想世界之追求。
於是,四人商議了一番,決定在阿格拉停留一段時間,尋找機會。
四人本就是異族異類,四人中唯一可以說波斯語的,唯軒轅十四,而這個國度,波斯語和烏爾都語都有人說,軒轅十四有時候也不能順利交流。
幾人在帝都的大街上游蕩了多日,也沒什麼門路。
直到有一天遇到皇宮侍衛張貼皇榜,皇榜中言明,阿克巴大帝召集信徒入宮,是為佈道。
帝都中的民眾似乎都有自已的宗教信仰,那皇榜張貼之處,一時之間並無人光顧。
軒轅十四向幾人言明皇榜中的內容,幾人對所謂的“丁伊拉賀教”亦無甚興趣,但也知道,這是他們唯一進宮面聖的機會。
四人接了皇榜,等待傳召。
隔了一日,訊息傳來,他們被允許在晚宴時間進入皇宮,覲見阿克巴大帝。
當晚,四人換上了當地人的服飾,早早地來到了皇宮門前,尤其是鳴鳳,她扛來了顓孫青葭的那張“綵鳳鳴岐”。
宮門外的侍衛檢查了他們的皇榜和身份後,解下軒轅十四與鳴鳳的佩劍,將他們引入宮內。
隨著一扇扇厚重的宮門被推開,他們逐漸進入了這座神秘而宏偉的宮殿。
宮殿內金碧輝煌,燭光搖曳,四周佈滿了精美的裝飾和藝術品。
走過長長的走廊,他們被帶到了一座寬敞的大廳。大廳內已經有一些信徒和大臣在座,正等待著晚宴的開始。
不久,阿克巴大帝在一群侍從的簇擁下步入大廳。他身穿華麗的服飾,神情莊重而平和。大廳內的所有人都起身向他行禮,四人學著其他人的樣子,恭敬地鞠躬致意。
阿克巴大帝微笑著示意眾人落座,隨後開始了晚宴。
他的目光在大廳中掃視,有威嚴、有和藹,也還有些許失望。
帝王佈道,本應該從者甚眾,然而,加上這四個異族之人,所來的不過二十餘眾。
或許是因為他們四人的相貌異常,引起了阿克巴大帝的注意,他示意身邊的大臣詢問四人的來意。
軒轅十四站起身來,恭敬地用波斯語說道:“尊敬的阿克巴大帝,我們從遠方而來,仰慕您的仁政和智慧,希望能夠一睹您的風采,並向您請教治國之道。”
阿克巴大帝顯然沒有想到這個異族人懂他們的語言,連忙問這四人故鄉何處。
軒轅十四簡單編了個東方小國,曰前明,胡亂搪塞了過去。
阿克巴大帝的晚宴,因四個異族人的到來而生動起來,熱情好客的阿克巴大帝,先是邀請四人暢飲暢食,並安排了一眾宮人表演卡塔克舞蹈。
舞蹈的旋律婉轉動人,舞者的步伐輕盈優美,整個宴會廳充滿了歡快的氣氛。
晚宴結束,表演的宮人撤下,鳴鳳興奮地手舞足蹈。
自從望江南皈依佛門,她跟了顓孫青葭,便徹底遠離了歌舞昇平的日子,如今猛一見這歌舞酒宴,倒有些恍如隔世。
“尊敬地阿克巴大帝,小人的徒弟說,她也想舞劍獻給您!”
在鳴鳳地催促下,軒轅十四提出了請求。
阿克巴大帝不知道幾人口中的“劍舞”是什麼,但是他願意知道,便吩咐侍衛將佩劍歸還給鳴鳳。
鳴鳳的這把劍是前段時間軒轅十四贈與她的,這是她拜師之後,收到的第一份具有傳承意義的物件。
軒轅十四說,《太虛無極錄》所載武技,唯劍術與刀法最適合鳴鳳與阿南此二半路出家之人。
因此,他讓阿南主攻刀法,而鳴鳳則鑽研劍術。
在眾人的注視下,鳴鳳走到了大廳中央。
“青葭娘子,我舞劍,你可願為我操琴?”鳴鳳說罷用劍指了指一直被她放在一邊的那張琴。
“恭敬不如從命!”
顓孫青葭原以為她帶琴來皇宮是讓自已與宮廷樂師交流,卻沒想過原來是在這裡等著自已,便覺又好笑,又無奈,只得答應。
顓孫青葭坐到琴前,輕輕撥動琴絃,清越的琴音在大廳中迴盪開來。隨著琴音漸漸變得悠揚而激昂,鳴鳳開始舞劍。
她的動作輕盈如燕,劍光在燭光下閃耀,彷彿一條銀龍在空中游弋。
鳴鳳的劍法剛柔並濟,每一個動作都充滿了力量與美感。
她的劍術結合了《太虛無極錄》中的精髓,展現出一種獨特的韻味。
劍光與琴音交織在一起,彷彿在講述一個古老的傳說,吸引了在場所有人的目光。
阿克巴大帝目不轉睛地看著鳴鳳的表演,眼中閃爍著讚賞的光芒。他從未見過如此優美而獨特的劍舞,心中不禁對這個“東方小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曲罷收劍於鞘中,阿克巴大帝拊掌讚歎道:“妙哉!仙人劍舞,令我睹東方國之異彩,心馳神往矣!”
“這有何難?待我將此劍舞編書,獻於陛下!”軒轅十四遂成了二人的翻譯。
那阿克巴大帝聽了此話,也不遮掩,只是哈哈大笑道:“只可惜我目不識丁,看不懂你的書籍!”
四人聽到此處皆有些訝異,萬萬沒想到如此英明的君主居然目不識丁。
阿克巴大帝見他們的神情,笑著解釋道:“在我們這片土地上,讀書寫字並非是每個人都能掌握的技藝。我有許多大臣和學者,他們為我詮釋。雖然我不識字,但我相信智慧不止於文字。”
軒轅十四聽罷,點了點頭,對阿克巴大帝的回答表示理解。
他對阿克巴大帝的智慧和謙遜更加敬佩。隨後,他向阿克巴大帝說道:“既然如此,我可以將劍舞的要義傳授給您的武士,讓他們為您表演。”
阿克巴大帝欣然同意,表示他非常期待看到更多的東方技藝。
宴酣之際,阿克巴大帝開始向眾人佈道。
他創立的丁伊拉賀教,是以伊斯蘭教為基礎,並結合印度教、祆教、基督教、耆那教、佛教等元素的神奇綜攝宗教。
幾人聽罷,昏昏欲睡,軒轅十四竭力翻譯,幾欲腸斷。
從皇宮中出來,鳴鳳終於忍不住感嘆一句:“哎,‘千古一帝’不過如此!”
“吾輩之奇遊,其可終乎?”顓孫青葭也忍不住揶揄。
“小青葭,你最近怨言頗重啊!”軒轅十四故意裝作不解地看著顓孫青葭。
“這陳玄奘一般的生活,我惟願逃離。”顓孫青葭嘆了口氣,終於將心中種種脫口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