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下們,我再給小女娃診診脈。”
傅秋公走進來,拿著小迎枕,邊說邊放在樂歲床前的小木几上。
兩位殿下讓到一旁的文椅上坐下,樂福則緊盯著傅醫師診脈。
樂歲現已自行能動,拉開袖口,露出脈讓傅醫師診斷。
傅醫師伸手開始,三根手指按在樂歲右手脈寸關尺位置,細細診了半刻功夫,又換了左手來診。
“傅醫師,如何?”樂福湊到傅醫師跟前問。
“令妹左寸細弱無力,心氣虛弱、脈象不整,傷口未愈加上憂思過重,恢復的慢些。”傅醫師診畢答道。
“憂思過重?”樂福一面說,一面看向樂歲。
三皇子殿下和四皇子殿下也是不解。
一個小女娃,怎的憂思過重?
而樂歲卻明白傅醫師所言非虛。
她這段時間,重傷臥床,經常想起前世種種,難免感傷。又想到要在這個陌生的世界立足,不免憂慮重重。
箭傷嚴重,外加精神緊張,身體底子再好,也恢復的慢。
“小女娃,你需放寬心,才能好的快些。”傅醫師語重心長地說。
“先生所言極是,心性如此,也由不得自已。”樂歲頷首低眉道。
樂福站在傅醫師身旁,聽了樂歲一番話,不由自責起來。
“妹妹,怪哥哥無用,凡事都讓妹妹憂心至此。”樂福嘆了一聲道。
“傅醫師,你若有什麼強身健體的法子,可教與這女娃兒。”三皇子在一旁笑道。
“這個自然,三殿下放心。”傅醫師答道。
“聰明太過,尚有不如意之事,便也會憂思過重!”
四皇子在一旁,瞧著樂歲那病怏怏的模樣,不覺開口。
樂歲抬眼,瞟了他一眼,微微撇了撇嘴。
這人說話她就不愛聽!
什麼叫聰明太過?
他誤傷了她,難道她就該默默受著?為自家爭取點什麼還錯了?
“哈哈哈,四弟,這女娃不甚滿意你的話。”
三皇子見樂歲稚氣可愛的表情,倍顯愉悅。
四皇子眸中閃過一抹不可言說的陰影……
“好了,時候不早了,咱們該去辦事了。”
三皇子收起打趣的表情,起了身。
傅醫師急忙也起身相送。
樂福與妹妹道別後,也跟著三皇子出去了。
四皇子臨走前,冷著臉看了一眼樂歲,才轉身離去。
樂歲在他身後,做了個鬼臉。
正好被返回來的傅醫師看到了,他笑著說:“這才是孩童心性,今後多笑一笑。”
樂歲有些不好意思地說:“謝先生。”
傅醫師上前,正欲收起迎枕,樂歲卻問:“先生,你剛為我診脈,手指按的可是寸關尺位置?”
芮樂歲前世的母親,因生前苦悶異常,憂思成疾,經常看中醫調理身體,樂歲常常在一旁看著,對中醫也懂得一些。
傅醫師聽了樂歲的話,不免驚訝。
這小農女居然對醫術有所瞭解。
於是,他停下手中動作,坐在一旁發問:“女娃娃,能知道這些,見識不凡啊!我且問你,中醫診斷有那幾點?”
樂歲想了想,按著前世的記憶,不太確定地說:“應是望、聞、問、切四診?”
傅醫師更加驚訝了,於是,他又問了樂歲一些其他醫學基礎問題,樂歲皆能答的八九不離十。
傅醫師訝然,他端詳著樂歲道:“女娃娃不錯啊,對醫術有些見識。你若能下床了,便來外堂,看我診治病人,多活動對你身子恢復也有好處。”
樂歲聽了,立刻笑著點頭道謝:“謝謝師傅!”
傅醫師聽著這稱呼,也哈哈哈笑了起來。
這女娃娃,聰明的緊,是個好苗子。
此時,翠玉端了一碗藥進來了,她在門口已經聽到了傅醫師和樂歲的對話,眼神如軟刀子般瞟過樂歲,邊走邊說:“樂歲是個有福的,又得了傅醫師的青眼。”
傅醫師笑呵呵地摸著自已的長鬚。
樂歲見翠玉進來,便說:“姐姐說笑了,我這點能力,堪堪入了傅醫師的眼。”
“這話說的,我自小在四殿下身前侍奉,還未見過你這樣聰慧過人的女子,今兒可算是開眼了。”
翠玉眼神冷淡,輕笑了一下道。
“姐姐,你把藥放下吧,我自已喝就成。”樂歲瞅了一眼翠玉說。
她冰雪聰明,怎會聽不出翠玉這奚落的語氣!
約莫是外間聽到什麼,說話語氣與她主子四殿下一般,出奇的一致!
好一個忠僕!
時刻能做到與主子言行一致!
念在翠玉盡心服侍她一場的份上,樂歲也不與她計較。
只是,日後要多留些心眼。
傅醫師是個男人,自然不會在意姑娘之間的言語爭執。
“女娃娃,你先喝藥吧,等過些時日,身體好了,能下床了,就到外堂轉轉。”
傅醫師說罷,收起小迎枕,起身出了內堂。
樂歲端起藥碗,一口氣悶完。
翠玉站在一邊也不說話。
等樂歲喝完藥,她上前收走了藥碗,一句話都沒說,出了內堂。
樂歲默默地搖了搖頭。
唉,在這等級森嚴的古代,她這個鄉野小村姑,連一個丫鬟都敢給她使臉色。
自已可得好好為將來謀算,至少出去能橫著走,不能比前世還憋屈!
當務之急,還是把身子養好了。
這一養,便養了一個多月。
一個月後,樂歲方能下床走動了。
傷口已經癒合了,只是血痂還未褪盡,也不能多動。
每天,樂歲都會下床走一會兒,身體雖未恢復到從前,但也行動自如了。
她經常會去醫館外堂,跟著傅醫師看診。
青草醫館裡的夥計有六七個人,有的負責抓藥,有的負責接客,有的負責磨藥,分工明確,各司其職。
“樂歲,你過來,幫忙把這些草藥,按種類分開。”傅醫師見樂歲出來了,便吩咐她幹一些輕便的活。
分類草藥的時候,傅醫師還會為樂歲講解一下,草藥的名稱、用途和療效等等。
樂歲都認認真真,拿著紙筆記了下來。
傅醫師在一旁看到她如此用功,極為欣慰。
學醫天份很重要,但刻苦鑽研更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這是白朮,藥性苦、甘,溫。歸脾、胃經。甘補滲利,苦溫而燥,主以溫補扶正,兼能祛除水溼。善補氣健脾、安胎、燥溼利水、止汗,治脾胃氣虛、脾虛水腫、痰飲、表虛自汗及胎動不安。
炒後補脾力強,生用祛溼力強。補氣、固表、利水、長於燥溼與安胎。”
傅秋公在一旁講解著,樂歲聽的認真,記得仔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