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五鼓時分,帝堯身披甲冑,親臨戰場。他坐在戎車上,車頭掛著一面大鼓,司衡羿肅立一旁,手執弓箭,身旁一張大紅旗在風中飄揚。隨著帝堯的一聲鼓響,六匹駿馬緩緩拉動戰車前行,群臣緊隨其後,穿過正門,天光已漸破曉。
漸漸接近圍場中心,只見遠山之上,人群如蟻,陸續從林間穿出,形成一條蜿蜒的黑線。近處的山頭上,人馬翻騰而下,如同天仙撒米般紛紛揚揚。紅、白、青、黃各色旌旗在風中飄揚,如同星光閃爍。
圍場內,麇鹿、麏、麚、麀、獐、麂、狍等獸類四處逃竄,雉、鵲、扈鴇、鶖、隼、雕、鷹等禽類在空中飛騰,羽聲肅肅,鳴聲桀桀,整個圍場熱鬧非凡,景象壯觀。
眾人見到紅旗飄揚,鼓聲震耳,知道帝堯已到,紛紛振奮精神,加倍努力。很快,南北兩面的圍獵隊伍開始逐漸合攏,圍場內虎嘯豺嗥,熊吟狼吼,與士兵們的呼喊聲交織在一起,震動山谷。
帝堯在車上仔細觀察,只見猛虎被追逐得無處可逃,轉而撲人,士兵們持刀與之搏鬥;兩三名士兵共同圍攻一隻熊;更有一名小將,獨自與兩隻赤豹激戰。空中箭矢如雨,禽鳥紛紛墜落,場面極為精彩。
狩獵進行到中午,整個圍場已是風毛雨血,灑滿荒野,遮天蔽日。帝堯注意到其中一位小將,他往來賓士,箭無虛發,技藝超群。帝堯便問老將羿:“此人是誰?你認識嗎?”羿答道:“這是逢蒙的弟子,名叫鴻超。他的射術相當出色,雖然跟隨逢蒙學習不過三年,但已頗有心得。”
在某個日子裡,帝堯的一位將領鴻超,因與其妻發生爭執,決定惡作劇嚇她一跳。他取出一張名為烏號的弓箭,對準妻子的眼睛,然而他的箭術高超,箭矢雖然直指其眸,但妻子卻毫髮無損,連眼眶都未眨動。箭矢落地,連塵土都未曾揚起,這一幕令人驚歎,彷彿再現了古時紀昌貫蝨的絕技,鴻超的箭術堪稱後起之秀。
正當眾人談論此事時,鴻超走到帝堯的戰車前,恭敬地向帝堯行禮。帝堯對鴻超的箭術讚賞有加,並與他進行了簡短的交談。隨後,帝堯轉向羿,表達了對鴻超性格的擔憂:“鴻超的才藝確實出色,但我看他相貌舉止略顯輕浮,這樣的人往往難以成就大事,而且容易陷入危險。你見到逢蒙時,可以提醒他勸誡鴻超,這也是我們培養人才、保護人才的一種方式。”羿連聲應諾,表示贊同。
帝堯又補充道:“我觀察逢蒙,他的眼神和聲音都讓我感到不安,他的心思可能並不純正。你也要多加留意,不要過於信任他。我提到紀昌,是因為我擔心逢蒙可能會做出類似紀昌殺師的事情。”羿雖然口頭上答應,但內心並不以為意。他認為自已盡心教授逢蒙,又舉薦他做官,逢蒙不可能會恩將仇報。然而,後來的事實證明,羿的想法過於天真。
狩獵活動在這一天進行得如火如荼,當下午時分,大部分獵物都向東面逃去。帝堯命令羿傳令結束狩獵,眾人返回獻禽的地方。只見那裡鳥獸堆積如山,小吏們忙碌地分頭點驗記錄。經過一番忙碌,記錄整理完畢,眾人開始拔隊返回營地休息。
次日清晨,軍吏將獻禽的紀錄呈給帝堯,請他論定賞罰。結果大部分將士都得到了豐厚的賞賜,只有少數人受到了處罰。眾將士對這次狩獵的成果感到非常滿意,尤其是捕獲的一些奇異禽獸更是讓他們興奮不已。除了前日捕獲的天馬外,還有幾種奇特的動物和鳥類被捕獲。它們各具特色,有的形狀像牛但尾巴是紅色的,有的形狀像麢羊但有四個角,有的鳥類則有三隻眼睛和六條腿。虞人們根據這些動物和鳥類的外形和叫聲給它們取了名字,但由於古書上沒有記載它們的名字,所以這些名字都只是臨時的。
帝堯將這些奇異的禽獸分賞給羿、棄、契及羲和、有倕等諸臣,他們紛紛表示感激並拜謝帝堯的恩賜。
第三日清晨,帝堯下令回都,六師先行,帝堯及諸大臣隨後。一行人行至一處谷口,忽聞汩汩泉水之聲,帝堯舉目一望,見谷中景色宜人,不禁提議道:“諸位愛卿,不如我們一同進谷遊覽一番。”說罷,帝堯便下車,與諸臣一同步行入谷。
沿著溪流前行不過半里,眾人便見半山腰中,一股清泉如白練般自空中傾瀉而下,向西奔騰而去。帝堯坐於石上,凝視著這飛泉,大司農在一旁介紹道:“此泉名為玉泉,其水可灌溉百餘頃良田,不僅景色秀美,更造福一方。”帝堯點頭讚許,靜坐片刻後,眾人方才起身,出谷上車繼續前行。
因這谷地得唐堯之遊,後人便稱之為陶唐谷,傳頌千古。
正當眾人行進間,忽聞前方喧嚷之聲。帝堯忙問何事,有人前來稟報:“啟稟陛下,鴻超將軍在前,不慎被一隻鳥兒射瞎了眼睛。”帝堯與眾臣聞言,皆感詫異:“豈有此理!鳥兒怎會射箭?”那人解釋道:“千真萬確,鴻超將軍見林中飛來一鳥,便射了一箭,不料那鳥竟銜箭反射,鴻超將軍猝不及防,被射中左目。”
此時,逢蒙匆匆趕來,所言與先前之人無二。老將羿沉思片刻,恍然大悟道:“此鳥名為鸛(專鳥),其形如雀,我曾吃過它的虧。我年輕時酷愛弓箭,一日遇此鳥,一箭射去,它竟銜箭反射,我雖避過一劫,卻因此得名‘墜羿’。此後我四處遊歷,再未見過此鳥,沒想到今日鴻超將軍也遭此厄。”
帝堯聞言,心中憂慮:“鴻超此時情況如何?朕要親自去看他。”說著,便策馬向前。
只見鴻超被眾人圍住,左眼已成血窟,血流不止。軍醫們正聚首商議,試圖取出箭鏃,但始終無法成功。此時,一軍校上前獻計道:“陛下,前方村莊中有三位神巫,醫術高明,或許可請他們一試。”帝堯點頭應允,命軍校速去請那三位神巫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