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皇帝的朝廷上,大阿哥似乎誤解了皇帝的意圖,他可能以為皇帝是在命令他處理贏礽的案子,因此他毛遂自薦,想要擔當此任。然而,康熙皇帝並未對大阿哥的熱情表示出讚賞,相反,他可能覺得大阿哥過於衝動,缺乏深思熟慮。
康熙皇帝失望至極,因為大阿哥在處理太子問題時,竟然當面羞辱和打擊太子,指責他調兵謀反。這種不留情面的攻擊,讓太子在康熙面前毫無喘息之機,最終太子在精神壓力下,混亂地承認了自已的罪行。
大阿哥的行為引起了在場眾人的不滿,包括曾被他陷害過的三阿哥。三阿哥站出來指責大阿哥的處理方式過於偏激,提醒他問話應當公正、有條理,而不是故意逼瘋太子。
然而,大阿哥卻心虛地將三阿哥與太子相提並論,試圖為自已辯護。然而,他的言辭無理,顯然不是三阿哥的對手。三阿哥諷刺大阿哥心術不正,不敢正視問題,質問他是否敢看著自已的眼睛回答問題。
康熙皇帝目睹了這一切,心中充滿了煩躁。他打斷了兩人的爭論,命令他們住口。此時,康熙皇帝再次因為情緒激動而昏厥過去,朝廷上一片混亂。
大阿哥的行為既顯示了他的衝動和無知,也暴露了他的權力慾望和殘忍本性。而康熙皇帝則在這場混亂中感受到了深深的失望和無奈,他對朝廷的未來充滿了憂慮。
張廷玉,平日沉穩有度,此刻也不免心亂如麻。方下令張五哥召太醫之際,自已卻不慎失足,亦跌坐於地。太子則沉穩地扶持康熙,而三阿哥先將大阿哥拉近,卻又猛然推開,隨後扶持康熙進入內室。聞訊而來的眾皇子皆焦急欲進,唯四爺冷靜發聲,令眾人止步,無旨不得擅動。隨即,四爺帶頭跪於門口,眾皇子見狀,亦紛紛跪地。
此時,大阿哥卻不顧大局,趁機在眾兄弟面前大放厥詞,妄圖定罪於人。其言狂妄至極,聲稱誰若敢保此人,便是與皇上為敵,他自會維護大局,使眾人不受牽連。眾皇子聞其言,皆面露不屑。大阿哥竟當面落井下石,火上澆油,更欲親自處決。
大阿哥急於奪位之舉,惹來眾怒。經太醫診治,康熙逐漸恢復神智。此時,他決心嚴懲不貸,以儆效尤。對於大阿哥這般無情無義、心浮氣躁之徒,居然也妄圖爭奪太子之位,當真是痴心妄想。眾皇子商議如何處置,大阿哥此時方感驚惶,四處張望,盼望有人求情。然而,竟無一人肯為其說情,反是三阿哥趁機落井下石,一番話更是將大阿哥推向深淵。
一向沉穩的康熙此時也坐不住了,竟然有人模仿太子的手諭起兵造反,這比太子給他戴綠帽子都可怕。女人和江山都被人惦記,一代帝王怎能不怕?可張廷玉的話卻提醒了他,可現在去查,無從著手啊,現在的內憂外患還沒有徹底消除,貿然行動一定會打草驚蛇。經過短暫思索,康熙決定按兵不動,用另一種方式讓其原形畢露。現將這個謀反的罪名扣在最不可能謀反的十三阿哥頭上,以坐觀其變。
問十三阿哥,胤祥的話,你今晚為什麼單獨與太子外出呢?張廷玉幾句話下來,就把耿直的十三阿哥給激怒,直言靈甫不但是臣子的屬下,更是皇阿瑪的臣子。
很明顯,這就是康熙和張廷玉唱的雙簧,把調兵謀反的事情扣在十三爺和太子頭上,才能真正的麻痺幕後的元兇。事實證明,康熙的手段是正確的,而就在此時,八爺黨的主要成員之一十阿哥卻出乎意料的要幫十三阿哥說情,在這關鍵時刻還能為對方說情,只有兩個原因,一是十阿哥太過聰明,猜出了康熙此番操作的用意,二是他從骨子裡就不相信十三阿哥會造反,很明顯不是前者。與此同時,平日裡一向精明的四阿哥想必也沒明白康熙的用意。
所言有理,十三弟光明磊落,絕不會幹出這種陰謀卑劣之事,請張大人轉奏聖上,胤禛願意身家性命擔保。看此情形,其他阿哥們也是趕緊跟風,力保十三爺生怕自已落後了其他阿哥,同時也怕在康熙面前丟失了那所謂的正義感和兄弟之間的手足之情。
而只有大哥這個傻大錘,竟要全力阻止大家保釋十三阿哥,你們現在敢這樣,我就要以皇長子的身份家法伺候了。此話一出,眾阿哥瞬間也是一臉懵逼,老大竟然在這個時候揹著大鼓找錘子,隨後紛紛起身就要和大阿哥比劃兩下,這也應該是眾兄弟最齊心的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