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個深沉的夜晚,蕭國興被緊急地帶上馬車,疾馳向寧古塔的方向。盛京將軍已得到密令,將對他實施嚴密的監控,確保他不與外界有任何接觸。康熙四十六年的朝廷,正被一場錯綜複雜的貪腐案所困擾,其中牽扯到太子及眾多朝廷重臣,案情之嚴重,使得最高統治者康熙也感到棘手。而在這場風波中,刑部也捲入了這場旋渦。
康熙皇帝在深思熟慮後,決定結束這場刑部的案子。他明白,投鼠忌器,有些事情無法做到盡善盡美。最終,刑部尚書職位被剝奪,貶為庶民,所有與此案相關的江南官員也都被革職。九阿哥的得力助手任伯安,失去了他原本肥缺的江南巡鹽道職位。涉案的主犯任吉安與同犯劉八女,被判決斬立決。
然而,在這場風波中,張五哥卻意外地得到了康熙的賞識,不僅被無罪釋放,還被欽點為御前侍衛。而審理此案的八爺,更是得到了康熙的嘉獎,被封為廉郡王。這一切,讓八爺心中不禁飄飄然,自以為太子之位已經觸手可及。
四爺的心中充滿了懊悔,這病痛的誘因,究竟是誰?他無需指明,因為答案早已明晰,那就是他自已。然而,在這錯綜複雜的局勢中,鄔思道準確預測了局勢成為扭轉局面的關鍵。一場波瀾壯闊的反轉,正悄然降臨。
康熙皇帝在熱河盛情款待了來自蒙古、西藏、朝鮮等地的王公大臣。按照慣例,這樣的場合通常由太子全程陪伴皇帝出席,但近期太子因行為不端令康熙深感失望,因此並未讓其隨行。而今日太子因病未能出席,康熙皇帝決定指派一位皇子代其出席宴會。
大阿哥聽聞此事後,心中暗自竊喜,認為既然太子不在,自已作為皇長子,理應是首選人選。然而,康熙的目光並未停留在他身上,而是轉向了八爺,並對其說道:“你代朕出席此次宴會吧。”八爺心中雖然驚喜,但表面上卻恭敬應承。
在宴會的氣氛中,八爺趁機發表了一番寓意深遠的言論,稱讚康熙皇帝和太祖高皇帝努爾哈赤同為聖明君主。這番話表面上是在讚美兩位皇帝,但實際上卻暗含深意。大阿哥雖然聽出了其中的弦外之音,但因自已文化水平有限,無法完全理解其含義,於是找到了學識淵博的三阿哥求解。
三阿哥心知大阿哥意圖不軌,便趁機點破八爺話中的玄機。他提到太祖努爾哈赤的接班人是太宗皇帝皇太極,而皇太極正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言下之意,既然太祖將皇位傳給了第八子太宗皇帝,那麼康熙皇帝作為太宗皇帝的後裔,也有可能將皇位傳給自已的第八子。
大阿哥聽後雖然表面上謙虛表示自已沒有這樣想,但心中卻暗自盤算。他明白三阿哥是在提醒自已不要輕舉妄動,同時也意識到八爺的野心不小。在眾皇子中,大阿哥雖然講義氣、重情義,但此時他也開始警覺起來,決心要密切關注八爺的動向。
皇室的權力遊戲,如古代戰場上的角力,暗潮湧動,波譎雲詭。在那金碧輝煌的宮牆之內,一場關於皇位的較量正悄然展開。
大阿哥,雖非至尊,然其威儀亦不容小覷。然而,在這皇權的旋渦中,他竟將老八的言辭與老三的剖析精心編織,巧妙獻於康熙帝耳中。此等心機,不禁令人咋舌。
康熙帝,一代聖主,威震四海,卻也有著自已的煩憂。他聽聞此言,不禁皺眉,古往今來,聖主何其多,然唯有太祖與朕,何以竟有此荒謬之言,傳位予第八子?
大阿哥對老八的不滿,早已深埋心底,此時竟在康熙帝面前玩弄智慧,如同在褲襠裡揮舞大刀,何其荒謬!他豈不知,這皇位之爭,豈容兒戲?康熙帝一指前方,令他消失,並密令敲打老三。
老三接旨,面色凝重。他怎能不知大阿哥的險惡用心?此時的他,憤憤填膺,誓與這等人不再為伍。而對於八阿哥話中的深意,康熙帝豈能不知?然而,此時鄔思道所預測的大反轉已然來臨。
康熙帝派去押送蕭國興的圖裡琛歸來,帶來了令人震驚的訊息。蕭國興不斷叫屈,聲稱八爺曾言,皇上答應過他,只要說出太子之事,便既往不咎。康熙帝聞此,怒不可遏,他豈容八爺陷害太子,更不容其假借自已之名!
圖裡琛深知,作為侍衛,知曉過多,便是危險。於是他故作愚蠢,故意誤解康熙帝之命,揚言要處死蕭國興,而這場皇權之戰,也愈發激烈,暗流湧動,令人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