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年的時候,景天回家在縣城開了一家飾品店,交給姐姐姐夫打理
後來掙了錢,又讓姐姐用掙的錢,參了股,景天給了他們三成的股份,主要是想透過這種方式幫助姐姐的家庭
今年是2004年,轉眼已經過了四年了
這一年是有意義的一年,03年的非典剛剛過去一年
原先籠罩在中國經濟上空的疫情陰霾,也隨之散去
景天回想起去年,還是非常的感慨
當時廣州最先爆發了疫情,是受影響最大的地區,景天想去了當時大家搶購板藍根喝口罩的情形,依然歷歷在目
還好這次疫情,由於國家科學有效的防疫政策,被迅速解決了
這也讓景天特別佩服,覺得廣州這個地方沒有選錯
狡兔三窟,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裡
這次的疫情嚴重,還是衝擊了景天的心裡
為了保證貨源對意外風險的對沖能力,景天再次決定,利用在廣州的資本和經驗,回 老家複製自己的產業,回家再開一個工廠。
這次回去,景天手裡的錢有不少,手裡有大幾十萬的資本。
回想起去年,特殊期間,經濟的停滯的狀態,景天決定備份工廠,回到家鄉的決心很大
去年就計劃再建設一個廠,本來是想著還是在廣州開建的,沒想到遭遇到了意外,後面的計劃就不了了之
環境安定了,事情過去了,錢還在,景天還是決定開建二廠
景天想都沒想,就是要未雨綢繆。
景天想,“誰知道第二次,什麼時候再次發生這種意外,十幾年之後,二十幾年之後,誰知道呢,就要趁著這種間隙快速做決定,“
”炮彈短時間不會落在一個彈坑裡,一定要抓住這次機會”
除了這個原因,景天又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用漂亮的楷體字列出來了,回老家開廠的幾個好處
第一,縣城有自己的店鋪,這個店鋪,可以有自己的貨源。
這幾年姐姐經營的飾品店,流程各方面進行了改良,生意也是越做越大,把旁邊的鋪面,都盤下來了
苦於沒有自己的貨源,跟景天這邊工廠給自己的店鋪,獲得的利潤沒法比,畢竟只有一個後一個環節的利潤,前面的利潤被廠家吃掉了,姐姐的店鋪只能喝口湯
姐姐每次來廣州見我,提出開廠,建立自己貨源的事情,其實需求也正常不過了。
在老家開廠,有姐姐照應著,總監第二個工廠生產的事情,生產的飾品的,全產業鏈的利潤都可以獲得,還能賣給周邊的飾品店
雖然自己可以讓姐姐再來管理,家鄉的工廠,但是現在姐姐,多次提出,都是他們自己的意願,和沒達成一致意見就做,但是還是有區別的,相信他們一定會盡心盡力
自己要以廣東的工廠為主,以後不能時時盯著工廠,姐姐的意願就顯得尤為重要
全產業鏈,最大的好處,就是自由定價的權利,無論是賣給自己的飾品店還是別人的店,定價的成本就是這麼多
除了回家開廠的好處,景天也發現了回家開廠的一個問題
如果工廠和飾品店都是自己的,每次飾品從生產到銷售出去,都是自己一起拿走了全產業鏈的利潤
也就意味著,賣給自己的飾品店,都是你的產業,如何定價,都沒有問題
現在這個小問題是,自己的飾品店是自己和哥哥姐姐合夥的,工廠暫時確定是自己全資的
飾品店,自己佔了七成股份,姐姐佔了三成
有兩塊利潤,工廠的利潤自己全拿,飾品店的利潤會分走一部分
如果自己工廠的內部定價低,前半部分的利潤變少,後端的利潤,要大家一起分,總體上利潤會比定價高點的利潤低
不過對於景天來說,這並不重要,在家做產業,本來也是去扶持整個家庭的發展
內部價格高點低點,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不值得考慮
回家建廠,還有第二個原因,就是廣州的工廠太貴了,無論是機器裝置還是場地費用,都比老家貴的多
反正廣州這邊,自己有豐富的渠道,包括哪些賣機器的,買二手的機器回去也行,還能節省成本
考慮到運費的問題,還好自己的家鄉的縣城,就在火車站的附件,可以把機器透過鐵路運輸回去,也要不了多少的運費,到了地點,再轉汽車
加工飾品的機器,就沒有汽車運不了的,汽車可以運,火車自熱不在話下。
第三,就是景天看中了家鄉,快速的經濟發展趨勢
小飾品這種東西,並不需要太高的消費
2000年加入世貿WTO,經過這四年的發展,成就,廣西老家的經濟也慢慢有了起色
雖然還是到廣州打工的居多,但是他們的收入也多了,寄回去的錢也多了,消費力也逐漸上來了
這幾年整個中國的經濟,都迅速的發展了,廣州更是起飛了
非典被解決,恢復正常後,經濟的恢復嗎,開始了爆發式的增長
廣西人民也漸漸地有錢了起來。
出於以上的考慮,景天果斷決定回家投資建廠
景天再次回到了家,把姐姐姐夫都請來吃飯,在家庭會議上,都商量了一遍,眾人紛紛舉手贊成
景天姐姐這幾年手裡有了錢,也沒閒著,各方面的關係維護的都不錯
當地的新建了一個工業園區,正要招商引資,景天的姐姐和園區主任也熟
園區主任瞭解到景天在外面有工廠,一直想引進他的資本,這次是一拍即合
景天是家鄉人,要投資六十萬開廠
這也是園區裡面,剛剛匹配的第二筆投資,園區主任更加重視,給了各種優惠的政策
有姐姐照看著,有園區的政策,房租五年內減半,半年時間,家鄉的工廠就建立起了
同時,雖然有姐姐照看著,景天這半年來回跑的次數也多了,關注著工廠的同時,還能不時時不時地,往家裡面去,看看家裡面的父母,一舉兩得。
工廠建成之後,景天把廣州工廠的業務,財務等每部分人員,都調派了一個人,給了不少出差津貼,放到這邊的工廠裡來。
家鄉的工廠也找了不少人,跟著派下去的人,學習,也全部成長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