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3章 轉型飾品雜貨鋪

打完這一仗之後,飾品店的生意,又逐漸的恢復了正常

只是飾品店覆蓋的範圍有限,這一片的生意很難有大的突破

景天一心想著,向外面發展,不能老是在這一片打轉

何況現在手裡的現金也足

這家店經過這一仗之後,生意變得穩固起來

成為了可靠的根據地,可以為拓展生意,提供源源不斷的現金流,提供彈藥支援向外發展

自己的飾品店,和學校門口那家店的競爭,也逐漸均衡了

誰也幹不掉誰,雖然自己的飾品款式新潮,價格也優惠

畢竟地理位置不如人家,在校門口給那家帶去了很大的流量,簡直就是上天餵飯吃

從那些來買飾品的學生口中,景天得知,經過這次鬥爭後,那個老闆也挺聰明,學乖了,降低了價格

比景天店裡的飾品價格還是高點,但是隻多個幾毛,不到一元錢

想把這片的生意都拿過來,更不可能了

這片區域的生意,徹底變成了存量市場

還時不時要擔心有新的飾品店開出來,搶生意

雖然景天對自己的店鋪有信心,但也要考慮實際情況和將來可能遇到的競爭。

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就時常被景天寫在筆記本上,用以警醒自己

做生意收益大,風險也大,兩者成正比,稍一不小心,都可能帶來巨大損失

像獵豹一樣,隨時觀察周圍可能出現的風險,才能適者生存

這一仗之後,也暴露出了一個問題,景天發現自己的飾品店,經營的範圍太單一了。

景天也藉著這次機會,對飾品店的生意,進行了覆盤

“一個飾品店能賣哪些東西呢?無非就是飾品”

“兩家都賣一樣的商品,勢必針尖對麥芒,而且沒有差異化,拉不開差距”

“賣貨的最終目的是什麼?最終目的不就是滿足人們的需要,然後讓人們付錢嗎。”

“在儘可能大的空間裡面,去滿足人們的需要,就能掙更多的錢”

“飾品再豐富,撐死了,無非就是手飾,頭飾這些。”

“頭飾裡面無非就是耳環,項鍊這些,就算是換品牌也玩不出花來。”

“而且不像是工廠,雖然品類少,但是工廠可以生產賣給很多家,大批次出貨,自己也想幹工廠,可以沒足夠的資本”

景天發現了飾品店生意的侷限,就是經營品類少,能滿足人的需求少,無非就是讓外表看起來好看一點

以前飾品店的客戶,之所以女生為主,就是男生對展示外表的需求少,天然就少了一半客戶群體

即使今年踩著韓流的風口,把飾品賣給了男生,由於傳統社會文化的影響,也只是一小部分,對於銷售的提升有效

景天突然由此頓悟出,市場的本質,來自於人們的需求

“滿足的群體越多,市場越大”

“比如,食品的市場就比飾品大,無論男女都要吃飯,可飾品主要是女生的需求”

“滿足的人們的需求越多,市場越大”

“比如,超市的市場,就比菸酒專賣店的市場大,超市裡除了賣菸酒,還賣百貨”

“滿足人們需求的產品使用頻率越高市場越大”

“比如,雜貨店的市場就比飾品大,雜貨店都是每天都能用到的東西,飾品不一定每天都要佩戴”

看看自己現在的生意,景天想到了自己做飾品店的本來目的

做飾品店根本目的就是為了積攢資本

他隨即也轉換了思路,想到了擴大現在生意市場的方法

“並不一定要到更遠的區域招攬客戶”

“滿足現在這片區域,客戶的更多需求,更現實,也能起到同樣的效果”

“飾品店是零售方,擴大品類才是出路,絕不能不能被飾品這兩個字限制住”

景天又想起了和表哥一次逛步行街時的情景

有一次到市中心步行街溜達,兩人看到一家店生意特別紅火

門口擠滿了人,景天也是好奇,人都愛湊熱鬧,也擠了進去看看究竟。

原來是家很潮的雜貨鋪,裝修偏卡通風

裡面的貨品碼的整整齊齊,分割槽管理

有飾品區,有個人生活用品區,有文具區

再看單品,都是經過挑選的,實用而且高顏值單品

雜貨鋪裡的單品,基本定價就是在兩元錢到10元之間,全部明碼標價,都貼著價籤。

景天覺得,商家的定價很有水平

統一在這個價格區間,符合大家的總體上的消費水平,可以吸引大部分客戶

這個價位,滿足的客戶群體很廣

男性女性都有適合自己的單品

打工者更多的是買生活用品,學生可以去買文具

這個價格範圍,大家都能消費的起,人不多才怪哩

景天還看到一個奇特的現象,這裡居然還限購,向那些熟客打聽到

原來是這家老闆利用自己的規模優勢,拿到了很多質優價廉的商品

有些擺地攤的也想過來掃貨,然後轉手賣出去掙差價,他們家的貨顏值高,很好賣

景天疑問道“按理說都是同樣的價格,有人一次買了不好嗎”

那些回頭客解釋道

“老闆也有自己的難處和理由,他自己沒時間頻繁的補貨,“

”都賣給這些二道販子,我們這些老客戶就買不到了,“

”老闆說過最重要的是自己的牌子,都到二道販子那買了,老客戶還要加價,自己店鋪的影響力也弱了,還得罪了老客戶,這是鼠目寸光的做法,他看不上”

這個老客戶還給老闆豎起了大拇指,覺得對得起自己這些老客戶

景天發現。他家的雜貨,規定每個人每天 限購5件

沒有計算機,全憑老闆的一雙慧眼和超強的記憶來實現

不過規定是規定,大體大家還是能自由購買的,買貨的氛圍輕鬆

只是一旦有個別人買的太多,就會引起老闆的注意,嚴格按照規定執行。

景天總結出“這種店能在鬧事區這麼火爆,擴充套件經營範圍,增加商品的銷售,滿足不同層次的客戶,就是秘籍。”

景天回想起當時的情景,雖然過了幾個月,但就是像放電影一樣,一幅幅畫面在眼前閃過,就像發生在昨天

也由此受到了啟發,想到自己,也可以快速複製這家店鋪模式

“自己是賣首飾的,和這家店比,就是少了些品類,這家店也有飾品區,把自己的飾品店,再多分出幾塊區域,賣其他的東西,不就行了”

“價格上也沒有多少區別,自己的定價範圍也在10元左右。”

“而且自己的櫃檯擺放的飾品,有很大一部分銷量不行,也遵循二八原則,20%的櫃檯創造了八成以上的銷量,這樣很多空間都浪費了”。

“不如把這些空間騰出來,賣其他的雜貨”

想到這,景天立馬就和張正商量這件事

想起當時那家雜貨鋪火熱的銷售場面,張正也贊同

看著賬面上這個月微弱增長的銷售資料,他也早想做出改變了。

方針定下來了,現在又遇到了一個難題,就是櫃檯區域怎麼改造

張正道“改造的時候,這些櫃子咋辦?都已經定製好了,又不能把他們都拆了。”

景天道,“這好辦,原先櫃檯裡面,用隔板切一個個小隔間就行了,隔板又不值錢,二手傢俱市場多的是。”

“隔間切出來之後,就可以擺放上各種各樣的小商品,佈局可以參考那家爆火的雜貨鋪”。

“有生活用品,牙膏牙刷都可以,放在生活區。”

“還可以進些文具,放到文具區,旁邊就是高中,客戶是現成的”

“拓展同一個客戶的不同需求,也是擴大市場”

說幹就幹,一天時間,景天張正和李玲三個人,就把櫃檯區改造好了

招牌兩人認為也沒必要換,接下來的任務是找貨源。

工作日就留李玲看店,張正到周圍找貨源工廠。

週末的時候,景天也參與進來尋找貨源。

這邊做雜貨的廠家很多,花了半個月時間,他們找到了幾家廠,有做文具的,有做生活用品的。

對比下來,兩人發現,其中有一家廠的報價比其他家都低,原來是急於處理庫存,商品有點滯銷。

景天心裡有疑問,但是也沒有立馬否決

最終還是要看看產品怎麼樣,畢竟採購單品的低價,就是利潤的來源。

進入倉庫後,才發現這些所謂滯銷的產品,原來是外銷的產品,賣給外國的

由於歐洲的標準突然提高了,提前生產的這小部分產品,就被拒了,款式也是按照對方要求生產的

雖然歐洲人給了一部分違約金,但是工廠還是想把這些產品,能賣出去,能回籠一部分現金,可以減少損失。

景天看到這些商品,簡直髮現了寶“在外銷時,產品不滿足要求,但是對於內銷卻是好的商品,大家也都知道,出口的商品的質量比賣給國內的商品的質量,要好多了。“

”只是這些東西賣到國內就不一定賣到國外的高價了,成本又高,在國內,還按高價賣,並不是那麼好銷售”

景天立馬心動了,為了殺價,還是做出難為的表情。

廠裡面也急於處理這批貨,量也不多,一口價5000元都讓景天拉走了。

除了這家,景天還找了不少廠商,也建立了穩定的關係

櫃檯整理好了,各種雜貨也擺了上來

原來買飾品的那些客戶,發現還能買日用品

就嘗試順手帶了一件,回去一用發現還挺好用。

又吸引了一批買日用品的,買日用品的,看到飾品有的人也會順手帶一件

這樣客戶也增加了,飾品銷售也增加了,這就是組合銷售效應。

生意轉型成功了,兩人這才換了塊招牌,兄弟飾品店變成了兄弟十元店

只有不斷的拓展,自己的銷售的商品的思路,迴歸商業的本質

挖掘客戶的需求,滿足人們的需要,這樣才不會被歷史商品所限制,才能為後續的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旁邊還有家列印店,生意不太行,有點不想幹了

看景天他們轉型成功,就想著找景天他們順便把自己的鋪子租下來

找到了張正,張正倒是爽快的答應了下來,不過也告訴對方,還要景天來做最終的定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