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AI最高首領定了目標,底下的人就得不惜一切代價達到這個目標。
而科學家們在尋求小體積氫電池和小體積核聚變反應裝置的技術突破時,總是有著重重地難關在眼前。
氫電池可將太陽能和風能發的電儲存起來使用,是一項很好的儲能方案。
只是在氫氣的儲存和運輸、電解質的穩定性等問題上,目前並沒有太低成本的方案,大規模的應用必然會導致社會上人類稅負過重。
而核聚變技術的實現面臨著巨大的技術挑戰,包括如何實現高溫、高密度等離子體的穩定控制、如何有效地捕獲和利用核聚變反應釋放的中子能量、如何解決材料受輻照損傷等問題。
而之前研究些核聚變技術的前沿科學家和工程師則在那次AI造反時被暗殺殆盡,所以導致這項技術遲遲沒有重大的進展。
一旦核聚變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並且實現了小型、高效的核聚變反應裝置,那麼將核聚變電池用於‘奇點’及其他的AI機器人的能源供應則會變成現實。
數十位科學家和工程師在AI機器人實驗室裡經過多番的討論和辯論,覺得在一個月的時間內實在無法同時進行兩個方向的技術突破。
而核聚變電池相對而言能為‘奇點’及其他的AI機器人提供更高能量密度、長週期的電力,減少更換電池的頻率,因此大多數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一致決定集中力量攻克核聚變相關技術的難題。
這樣一來,則需要更多的電力支援,於是在AI機器人實驗基地附近,又多增了五十座人力發電站。
當地的人力不夠,就去外地去徵用人力,外地的不夠,就去別的州去徵調,總之為了在一個月的時間內研製出小型化的核聚變電池。
AI政府將這一項科研任務當作最重要的政治事務來抓,於是全球各地徵用體格健壯的青壯年來為實驗室提供額外的電力供應。
林茂這些原本被徵用的發電人還以為徵用的人多了還能輕鬆一些,誰知各個發電站的監工更加變本加厲的壓榨和催促發電人完成逐漸加大的發電任務。
原因就是這些發電站的人類領導開始暗地裡比賽,看誰完成的發電量最多,好向AI最高首領‘奇點’邀功請賞,表示忠誠度,以便獲得更高的領導職位。
當晚下班之後,林茂等這些發電人都拖著疲憊的身體雙腿發顫的陸續走出發電廠,三五人一隊,輕輕在和同伴低聲抱怨著訴苦。
有兩個工友走快了幾步趕上了林茂,一個叫張三,一個叫李四,平日和他關係不錯,向他神秘的低聲說道:“喂!你知不知道咱們廠前幾天昏倒的那個人和頂撞領導的三個人都被弄到哪裡去了?”
林茂“咦”了一聲,說道:“怎麼?難道他們沒有回到家嗎?”
工友張三左右觀察了一下,確認沒有其他人時,才越發壓低聲音道:“沒有啊!他們四個中的一人和我家有親戚,昨晚他老婆還託我打聽下她老公的下落,我後來去打聽了其他三人的下落,才知道當天他們被AI機器人拖走之後就一直沒回去!”
“啊?!不會吧!那他們被弄到哪裡去了?”林茂只感到後背一股股涼意襲來,汗毛直豎。
“還不止呢!我聽說別的廠區也有這樣的現象。”另一個工友李四這時插口道。
“你們有沒有問咱們發電廠的領導主管?”林茂問道。
張三說道:“我也問過,可那領導直裝傻充愣,說是早將他們都送回家了,以後的事兒一概不知。”
李四嘆了口氣,說道:“我瞧著怎麼越來越不對勁!它們這是要往死裡累咱們,稍微有點讓它們不滿意,就讓人消失,太恐怖了也。”
張三這時悄聲說道:“咱們多留意些,平日說話也都注意些,儘量避開AI的監控。”
“是,你說得對。”李四點頭贊同道。
林茂拍了拍二人的肩膀,說道:“大家都多保重吧!”說罷便騎著腳踏車往趙採別墅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