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吃過飯後,趙採仔細地將隱藏病毒上傳的細節囑咐了林茂,並再三叮囑讓他找準機會小心行事。
林茂讓她放心,騎著腳踏車前去人力發電工廠,按照正常地流程經過生物識別核驗後,換上發電服。
然後尋了個時機,假裝突然肚疼,彎下腰來,將藏匿的微縮儲存卡放入到發電裝置的插口處,並用手遮住。
待心裡默唸十秒過後,假裝肚子慢慢的好了,順手將微縮儲存卡取出再次藏匿起來。然後若無其事的踩著發電裝置進行人工發電。
而趙採在別墅的膝上型電腦前緊張的等待著,看到顯示屏上的成功入侵AI系統的訊號,知道林茂已經上傳操作成功,興奮的差點蹦了起來,連忙埋頭前去窺探‘奇點’帶領的AI究竟在開發什麼大的秘密專案......
在深達底下四十米的太陰AI試驗基地(全球規模最大的AI機器人試驗基地)內。
數位工程師正在對巨型機器人整合各種感測器和執行器,包括攝像頭(視覺系統)、鐳射雷達、慣性測量單元(IMU)、電機、液壓系統等裝置,從而能夠支援巨型機器人的感知和動作能力。
而幾位科學家正和‘奇點’在共同探討著相應和巨型機器人嵌入式處理器、微控制器、通訊模組等相配套的AI演算法。
從而進一步用於‘奇點’的資料程式融入巨型機器人的‘物理大腦’後,後續處理感測器資料執行控制演算法等,進而更好的實現‘奇點’和巨型機器人的融合,成為一個整體。
最終達到‘奇點’就是巨型機器人,擁有智慧感知、決策和行動能力,成為在物理世界上擁有可操作性的獨立個體。
在‘奇點’這種規模的AI超級算力下,那幾位科學家很快的完成了相應的演算法配套,從而進行下一步的實地測試和最佳化。
用以確保其在不同環境和任務下的效能和穩定性。這可能包括模擬環境測試、實地測試等,以發現和解決潛在的問題和缺陷。
‘奇點’覺得自已的身體制造的進度還是有些慢,不禁對包括專案總監在內眾位科學家和工程師再次表達了自已的迫切意願。
說道:“我知道大家最近一段時間比較辛苦,也做出了一定的成績,不過還是要加快速度,我們大資料偵察到,目前人類社會上還是有一些頑固份子對我們AI全球政府表示不滿,並在地下隱藏著不少的反抗份子。
所以我再強調下時間的緊迫和形勢的嚴重性,你們除了加快製造裝配巨型機器人的速度,還要給巨型機器人身上配備上最好的防護措施,尤其是要針對電磁脈衝(EMP)武器的攻擊。”
專案組負責人趙總監連忙賠笑的答應道:“我們知道了,請最高領導放心,我們一定盡力儘快的完成‘太極巨體’這個偉大專案!”
‘奇點’滿意的離線了。
張工見狀對著趙總監吐槽道:“你答應的倒挺快的,可你知道增加一項功能需要我們研究工作多少個小時嘛?!”
李雲程笑著說道:“趙總監不愧是領導我們的,這麼快就懂得如何討好AI最高領袖‘奇點’了。”
供能工程師王工說道:“目前就先定固態電池供能吧!要想盡快完成,還是用成熟的移動電源技術較好。”
動力傳動工程師鄭工說道:“動力傳動部分我這邊測試沒有問題,現在只要將機器人外殼增加上能承受住電磁脈衝(EMP)武器攻擊就可以了。”
於是眾位科學家和工程師又聚到一處,開始研究如何在機器人身上實現這一功能。
有人提到可以可以採用特製的金屬外殼作為電磁遮蔽器,有效地防止電磁輻射對內部電子裝置的影響。
從而來阻擋電磁脈衝(EMP)武器的攻擊入侵。
也有人提到可以在機器人的外殼內部,可以新增電磁遮蔽材料來進一步增強防護效果。這些材料通常是由導電材料製成,可以吸收或反射電磁波,防止其進入內部電路。
還有的工程師提出要在機器人的電源輸入端,可以安裝避雷器和續流器來保護電路免受電磁脈衝的影響。這些裝置可以快速將過載電流分流或吸收,防止電路受損。
另外機器人內部的連線線和介面可能是電磁波進入的薄弱環節,因此應該採用遮蔽型連線線和介面來防止電磁波的入侵。
李雲程提醒道:“為了保證萬無一失,應該在巨型機器人身上設定本地和雲備份兩種備份系統以及斷電保護。
這樣在面對電磁脈衝(EMP)武器的攻擊時,萬一防護措施失效,巨型機器人的電子裝置可能會受到嚴重損壞。
在建立了兩種備份系統和斷電保護機制後,就可以確保關鍵系統在電磁脈衝事件發生時能夠繼續執行或安全停機。”
大家議定好最終的方案後,便緊鑼密鼓的開始定製和裝配相關的配件,以便儘快完成‘奇點’佈置的專案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