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在聽到“章合”這個名字時,眉頭微微蹙起,陷入了短暫的沉思。
和大臣們一樣,他一時間也是沒想起這個名字。
然而,他知道權國忠此人行事向來謹慎,若非胸有成竹,絕不會如此斬釘截鐵地推薦。
果然,面對滿朝文武的質疑與不解,權國忠顯得胸有成竹,他緩緩開口,
“諸位或許對章合這個名字不甚熟悉,雖然他只是一個偏將?但他經歷過的戰鬥可不少,先是在北邊防禦匈奴是屢立奇功後又隨三殿下北伐,對火器的運用更是得心應手。手下更是有一批已經成熟的火槍兵。相比其他不熟悉火槍的人,他無疑是最佳人選!”
眾大臣原本還對權國忠的話不屑一顧,但越聽越不對勁,眾人臉上的表情開始變得凝重起來。
大家都回過味來,權國忠這明顯是夾帶私貨啊!
說白了還是和雲風有關唄!
當即便有腦子靈活,並且不太在乎麵皮的武將高喊道,
“如此說來,章合將軍足以擔綱此次突擊隊伍的領軍大任。陛下,老臣願自請為副將,以助章合一臂之力!”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炸開了鍋。
他旁邊的一個比之前面老將相對年輕點的將領也反應過來,立馬駁斥道,
“老張,你都快入土的年齡去給一個年輕人的那個副將,你還要不要臉了!而我就不一樣了,我還年輕,陛下,臣願意屈尊降貴去給章合當副將,畢竟年輕人考慮事情不全面,需要我這種戰場老手去引導!”
“什麼意思?你就比我年輕的多?”
“那是!年輕幾個月也是年輕。”
正當兩位老將爭得面紅耳赤之時,權國忠終於按捺不住,站了出來,一臉鄙夷地說道:
“呸,老王、老李,你們也太不爭氣了!你們兩個大將軍去給偏將當副將,成何體統?這支隊伍的指揮權到底歸誰?我們還是給年輕人一些機會吧!陛下,臣二兒子權曉便是個不錯的人選!他既年輕,軍職也和章合相當,不會喧賓奪主!”
此言一出,原本還針鋒相對的兩位老將頓時將矛頭一致對準了權國忠。
“呸,老權,你什麼意思,就你兒子比章合年齡小了嗎?我難道就沒兒子了嗎?陛下,吾子勇猛,可堪一用!”
“陛下,我兒子雖然剛剛成年,但在我經年教育之下也可一用。”
一時間,朝堂之上白髮蒼蒼的將領們開始爭搶起副將的位置來。
他們覺得既然自已年齡和官職都不適合再擔任此職務,於是便開始比拼起了各自的兒子。
皇帝坐在高高的龍椅上,俯瞰著這混亂的一幕,更是哭笑不得。
他覺得但凡涉及到雲風了,整個事情的走向都會變得詭異了起來。
即便是將雲風調離京城,也無法改變這一現狀。
他不禁開始懷疑起雲風那小子到底有何等魔力,竟然僅憑一個三皇子的身份就能將自已這群朝堂老將逼得如此不堪?
但皇帝也不能讓這爭吵繼續下去了,他注意到李武和王觀等幾位重臣也開始蠢蠢欲動,似乎打算加入這場“拼兒子”的行列中來。
於是,他輕輕咳嗽了一聲,示意眾人安靜下來。
待朝堂再次恢復平靜之後,皇帝這才緩緩開口,
“眾愛卿都稍安勿躁。這不過是些邊遠小國罷了,即便是有些功勞也不值得眾愛卿如此爭吵不休。此次突擊隊伍便由章合帶領,周寺為副將!”
周寺此人也是皇帝剛剛才想起來的,他曾經和章合一起接受他的封賞。
而且還是周姓的兒子,周姓雖然做錯了事情被他拿下,但其畢竟對朝廷有功,照顧一下他兒子也是應該的。
皇帝的話音剛落,朝堂之上頓時安靜了下來。
然而,這份寧靜並未持續太久。很快便有大臣站出來提出異議。
畢竟這涉及到分封的大事,關乎到各自的切身利益,誰也不願意輕易讓步。
看著再次陷入爭吵的大夏朝堂,皇帝微微一笑,隨後輕輕抬手,做了一個下壓的動作。
待朝堂內的嘈雜聲逐漸平息,他才緩緩開口,
“朕知道眾愛卿都對那些即將被打下來的小國土地虎視眈眈。但今日,朕在此明言,未來西征打下來的土地,皆可用眾愛卿的歷史功勳或者金錢兌換!當然,以金錢物資兌換土地的面積,亦將依據卿等的爵位高低而有所差異。”
“陛下,此舉萬萬不可啊!”
“陛下,開啟售賣封地之先例,實在是大為不妥!”
這一次,不僅是李武等重臣,就連那些已經從中受益的既得利益者們也紛紛表示擔憂。
分封之制本就如同引發動亂的火種,若再加上售賣封地這等類似賣官鬻爵的行為,大夏的局勢豈不將更加動盪不安?
此刻,所有人的心中都不禁閃過一個念頭:
陛下如此行事,大夏難道要重蹈周朝的覆轍嗎?
陛下是否已年邁力衰,智慧不再?
他們是否應該考慮迎回三皇子,扶持他登上皇位?
畢竟,儘管三皇子行事激進,但至少比現在的陛下要明智得多。
……
但是他們並不清楚的是,這些都是皇帝從雲風那裡學來的,要不是皇帝拉著,雲風的一些想法還更加大膽呢!
……
“朕意已決!是非功過,朕願以事實為鑑,難道眾卿家連自已對大夏的耿耿忠心都要質疑嗎?”
皇帝今天已經是第三次使用這必殺技了。
更讓他無奈的是,三次都與雲風有關,這讓他都覺得有些疲憊,覺得自已是不是該退位讓賢了?
皇帝此話一出,果然朝堂之上反對的聲音小了許多。
這讓他們怎麼反對,難道是承認自已對大夏有異心?對皇帝有異心?
疲憊與無奈交織,眾人心中唯有暗自嘆息:罷了,隨他去吧!
望著大臣們那近乎絕望的神情,皇帝不禁放聲大笑,語氣中帶著幾分豪邁:
“眾卿家,大夏之所以能屹立至今,全憑其勇於探索、敢於變革之精神。無論是先帝力推法家,還是後來實施的合縱連橫之策,皆是如此!我大夏何時變得如此畏首畏尾,連嘗試新政的勇氣都失去了?莫非爾等真以為,手握火器的大夏,會步大周后塵,被分封之國所顛覆?”
言及此處,皇帝語氣一頓,神色變得凝重而莊嚴,
“若大夏如若未來真的腐朽至此,即便被推翻,那也是朕那不肖子孫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一個連自身優勢都無法保持的國家,又有何存在的價值?眾卿家以為如何?”
皇帝這一席話,氣勢磅礴,自信滿滿。正是這份自信,將大夏這艘鉅艦緊緊凝聚在一起,使之在風雨中屹立不倒,所向披靡!
不知是誰率先起身,高呼“陛下聖明”,隨後,整個朝堂之上,響徹一片頌揚之聲。
……